上幼兒園和挨打,激活的是同一腦區?關於首次入園和分離焦慮

上幼兒園和挨打,激活的是同一腦區?關於首次入園和分離焦慮

4 人贊了文章

養孩子三年,上幼兒園,無論對孩子還是父母,可以說是人生第一次大考、第一次真正的「分離」。對很多媽媽來講,真像是把長在身上的某個重要器官落在了什麼地方……

有的幼兒園已經在本周開學,如果你有幸路過,可以聽見那片設計得很卡哇伊的區域此起彼伏爆發出陣陣哭聲。我從里走出來,有一種短暫性失聰的眩暈感。還有的幼兒園過幾天開學,家長們焦慮彷徨摩拳擦掌等待著那天的到來。

之前已經做了無數的鋪墊工作,孩子口口聲聲說想去幼兒園,原本以為是這樣的場景:

現實中,卻往往是各種肝腸寸斷。

我就經歷了這樣的考驗。

我家閨女從第一天晚上回來興奮無比,到第二天晚上默默吃著吃著西瓜突然嚎啕大哭,說「我怕幼兒園!」,到第三天晚上強烈反彈,把「我要買日曆,我要把每一天都變成星期天,我不要去幼兒園!!!」這樣的完全出乎我意料的訴求哭喊了100遍……

這真是對整個家庭結構、互動模式、抗壓能力的全方位的考驗。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不以為然,覺得這不算「多大個事」,但對絕大多數3歲的孩子來講,這確實是對他們「有生以來」最大的考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一個詞,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真的存在嗎?

可能有人認為,分離焦慮是個誇大其詞的概念,是情感脆弱和懦弱的表現,是教育上的失敗。

很明顯,這樣的論點最可能出自情緒「敏感度」低、「感受性」弱、「適應力」強的父母之口,他們自身很「皮實」,容易忽略和否認對大多數人而言的一個重大的挑戰。

事實上,分離焦慮是真實存在的,自從哺乳動物從爬行動物中分化出來,它就是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如果你養過小狗,應該同樣可以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不斷哀嚎、啃傢具、亂抓門窗、不該小便的地方小便、過度的流口水和喘氣、步調加快等等……

相比於其他哺乳動物,我們人類自從能夠直立行走的那一天起,伴隨著大腦新皮質的發育和環境適應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又進一步提升了分離焦慮。

和其他任何哺乳動物的物種相比,甚至相較於古人,我們有更大、更具有可塑性的大腦,我們「撫養」孩子的時間更長,這讓我們的後代能夠更好地「適應」不斷演變的時代,具有其他物種無以比擬的物競天擇的競爭優勢。

但代價就是,我們的孩子會「更長時間」地「依賴」於父母的撫養,這種依賴,或者說依戀,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神經反應機制,並通過遺傳基因不斷地刻畫在下一代的大腦中。

去上幼兒園,和媽媽分離,就是對「依戀」的一次重大考驗,這種分離,屬於「社會性分離」,這會帶給寶寶「痛苦」。

這種痛苦也是一種「疼痛」,叫「社會性疼痛」。

但,這種「疼痛」真的是很「痛」嗎?它會不會是孩子的撒嬌耍賴?它和生理性疼痛,胃痛、頭痛、磕了摔了、被爹媽打屁股的痛,是一種「痛」嗎?

包括加州洛杉磯分校在內的很多心理學家通過功能性磁共振(fMRI)做過很有意思、具有震撼性結論的實驗,研究「社會性疼痛」和「生理性疼痛」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結果有這樣幾個主要的發現:

第一,社會性疼痛所激活的腦區,和生理性疼痛所激活的腦區,是重合的。

也就是說,這兩種痛,是一種痛!這種和爸爸媽媽分離的「社會性疼痛」,和摔跤、挨打、被刀劃傷,是一種痛!孩子所體驗到的,是和生理疼痛一樣真實、受同一腦區控制的,實實在在的「疼痛」。

第二,對社會性疼痛的敏感度,和對生理性疼痛的敏感度,幾乎呈線性正相關。

也就是說,對摔跤、磕碰更敏感,更怕「痛」的小朋友,對「社會性疼痛」也會更敏感;而那些更「皮實」,摔得鼻青臉腫也不覺得怎麼「痛」的小朋友,「社會性疼痛」也不會讓他們感覺有什麼大不了。

幼兒園裡哭成一片的,通常以小女孩和一部分氣質相對敏感的小男孩為主,也就很好理解了。

第三,能夠增強,或者減緩一種疼痛的方法,對另一種疼痛同樣有效。

也就是說,「社會性疼痛」和「生理性疼痛」這兩種痛,不僅關聯的神經腦區大幅度重疊,甚至連「治癒」的方法都是可以通用的!

換句話說,孩子摔跤了,你會抱抱孩子,給他揉一揉、吹一吹,這種身體上的「撫慰」,對緩解孩子的社會性疼痛,緩解分離焦慮,也同樣有正面的效果。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擁抱、用手拍拍、有一些身體上的安慰,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了。而這一直以來,是我們中國家長,尤其是中國爸爸們的傳統弱項。

所以,不要再說,分離,沒什麼大不了。

更何況,分離焦慮還不是孩子們要面對的唯一重大挑戰

除了「分離焦慮」以外,小朋友要應對的另一件「大事」,是「融入」新的環境和人群,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小床、陌生的飯菜、陌生的大小便蹲坑,這對3歲的孩子來講,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而一旦他們不能迅速地「融入」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人際關係之中,他們就會遭受新一輪的「社會性疼痛」。

你一定記得,在我們小時候,老師最有效的懲罰,不是拿戒尺打手心,而是告訴全班同學,「都不許跟他玩!」。孤立一個人,進行社會隔離,是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最不可承受之「痛」。

分離焦慮和融入焦慮,一個3歲的孩子在突然之間要應對這兩大挑戰,你還覺得,這是件容易的事嗎?

怎麼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呢?

知道孩子不容易,我們做家長的,就必然應該做些相應的準備工作,學會些應對技巧,至少,讓我們「自己」,過得容易一些。

上幼兒園之前要做些什麼,網上的文章,沒有1萬,也有八千,我希望這一篇,在專業性和實戰性上,可以為你節約一些閱讀時間。

入園前,試試這幾點

讀讀繪本:找幾本關於幼兒園主題的繪本,反覆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對幼兒園這個「地方」產生初步的理解。

積極談論:用積極的方式談論要去幼兒園這件事,比如,「你是大寶寶了,你就要上幼兒園了!幼兒園裡可好玩了!」

提前熟悉:提前帶孩子去幾趟幼兒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玩玩幼兒園的滑梯,讓孩子能夠提前熟悉。

認識老師:提前帶孩子認識帶班老師,知道老師姓什麼,在家裡玩遊戲的時候加入老師的角色,「你現在想吃小熊餅乾嗎?可是王老師說我們要先吃完飯才能吃餅乾哦」,「你想要尿尿的時候,要馬上告訴王老師哦」。

交個朋友:如果有可能,盡量約上另一位要進同一個班級的小朋友,來幾次「約會」,讓孩子有熟悉的小夥伴,進入幼兒園後會大大降低對人際的陌生感。

戰前演習:如果一直是媽媽或老人在帶孩子,嘗試有一些和主要依戀對象的短暫「分離」,作為上幼兒園前的「演練」,時間可以從半天到一天到一周不等。

調整自己: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調整好你自己的分離焦慮。絕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適應能力超出我們想像,最焦慮的,其實是父母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那麼我們的情緒會對孩子造成明顯的情緒上的影響。

入園當天,做好這幾點

開心起床:起床後就要表現得很開心,用積極的狀態和孩子談論「我們就要去幼兒園啦!」,不要在家裡瀰漫一股焦慮和壓抑的氛圍。

合理著裝:時值夏季,要穿寬鬆的短衣短褲,讓老師在幫助上廁所的時候方便穿脫;上半身穿舒適的短袖體恤或者背心,不要指望老師會在午睡前給孩子換衣服,因為在剛開始的適應期,穿脫衣服的不適感會加深孩子的焦慮情緒,老師會主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替老師著想,記得給孩子穿「不用系鞋帶」的鞋(知道為啥毛毛蟲這麼火了吧……)

及時安撫:如果孩子仍然表現得很擔心,甚至大哭,不要急於講道理,重點在於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只是靜靜的抱著和傾聽,也可以是積極地鼓勵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要和媽媽分開一天,你不開心對不對,媽媽知道。媽媽在下午你吃完晚飯就會來接你,老師也會很喜歡你的」。

提前出門:提前出發,為路上的狀況和彼此情緒的波動多留一些調整時間,就好像我們在參加高考時,應該提前出發一樣。

堅定意志:在走向幼兒園的這段「漫長」的「旅程」中,意志一定要堅定,恪守「溫柔而堅持」這個庸俗而又正確的準則,不要因為孩子哭得聲嘶力竭,而打道回府。這會為後續不得不面對的幼兒園適應帶來更大的困難。

送完即走:送到幼兒園後,把換洗衣物放下,跟老師打聲招呼,再跟孩子吻別,告訴他,什麼時候來接他,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堅決地回頭走掉,面對背後的嚎啕大哭,你要做的是,不要回頭!如果你自己忍不住要哭,請堅持到離開幼兒園以後。

不要張望:往外走的過程中,千萬、千萬不要趴在窗戶外往裡張望,這會導致很可能上一分鐘嚎啕大哭,這一分鐘在老師的帶領下已經情緒平靜下來的孩子,瞬間破功,大哭跑向媽媽。所以,這種一步三回頭和戀戀不捨到處張望的舉動,也是幼兒園老師最「痛恨」的行為。

備好材料:一般來講,很多幼兒園會要求提交一份孩子的情況說明表,包括孩子的飲食、排便等習慣,重要的是,好好填寫孩子的「性格特點」那欄,讓老師能夠儘快了解孩子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適應。除此之外,記得出門前用額溫槍測量孩子的體溫,填寫在班級門口的表格上。

送完孩子後……

自我減壓:做做深呼吸,平靜自己的情緒。如果有必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災難性幻想,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小朋友把她推倒了磕傷了怎麼辦?自己不會好好吃飯吃不飽怎麼辦?拉粑粑拉在褲子上了老師不能及時發現怎麼辦?一緊張尿了好幾次褲子,帶去的換洗衣服褲子鞋子不夠怎麼辦?Calm down!深呼吸!

恰當關註:盡量安安心心地去上班,中間難免開小差,相信老闆也是可以理解的。拿出手機,等著看老師在微信群里的「直播」,記得,不要做一個讓老師「討厭」的家長!不要給老師增加負擔!不要在群里說「王老師,我看見我們家xx睡覺的時候肚子露出來了,您能不能給他蓋一下」,老師會反覆檢查的!多在群里給老師一些感謝和鼓勵,頭一天搞定20來個全新的3歲小朋友,你以為容易啊……?

準時接娃:到了接孩子的時候,提前出發,準時到!用大大的笑容,而不是淚水,去接你家孩子,「你看,媽媽是不是準時來接你了,跟老師說拜拜」。

積極強化:用積極的方式和孩子「談論」一下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什麼,吃什麼飯飯了?最喜歡哪個玩具?學唱歌了嗎?玩滑梯了嗎?有沒有認識新的小朋友?當然,如果孩子發現幼兒園第一天的體驗並不是那麼「美好」,自己被「騙」到幼兒園度過了「痛苦」的一天,這是非常正常、大概率的一件事,你也不用逼著孩子談論今天過得怎麼樣。

繼續堅持:最最重要的是,和全家人做好溝通,老公、老人,讓大家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面對持續一周以上時間的困難的準備,用積極的態度,第二天「堅持」、「繼續」把孩子準時送到幼兒園。相信一點:幸福不會來得這麼突然。

接下來一周,注意這幾點

親子匹配: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都是不同的,有的「情感反應」強烈,有的溫和;有的「日常作息」規律要求刻板,有的隨意靈活;有的「敏感性」很強,有的沒心沒肺、皮實快活;有的願意探索新環境,有的抗拒不熟悉的環境。相應的,家長自己,也有不同的「氣質」類型,不同類型可能決定了不同的做事習慣,而一旦這種習慣和孩子的氣質類型特點出現衝突,也就是說,親子之間「匹配度」較低的時候,會進一步增加孩子的焦慮。比如,孩子是個「內斂和高敏感」的人,而爸爸是個「外向和低敏感」的人,爸爸不以為然地吼孩子,「有什麼好哭的!幼兒園有什麼好怕的!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你可以想像這種匹配度和育兒方式,不利於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調整互動方式。

打持久戰:一般來講,孩子的分離焦慮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來處理,而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能要花費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時間,你應該對這個「長久戰」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接受無常:孩子的狀況可能會「變著花樣」的來,千萬不要放鬆的過早……有的孩子第一天哭得肝腸寸斷,老師一接手,該吃吃、該喝喝;有的孩子第一天跟沒事似的,還說幼兒園很好玩,很喜歡老師,但在第二天第三天早上,突然嚎啕大哭,死活不肯去幼兒園;還有的孩子頭幾天本來沒事,回來跟媽媽說,「別的小朋友都在哭,我明天也要哭……」,結果,第二天真的痛徹心扉地哭。如此種種,都是我們應該預見到,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的。

家庭矛盾:當孩子哭鬧得聲嘶力竭,一邊是送幼兒園快遲到了,另一邊是大人上班快遲到了,一個主張堅持,另一個主張緩一緩,或是家裡老人又有不同的主意,就很容易在這個階段引起爭吵和矛盾,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來避免或化解這個問題。

應對疾病:在上幼兒園的頭幾個月,因為強烈的分離焦慮和情緒變化、接觸的小朋友較多、老師對孩子飯前洗手不能面面俱到、幼兒園環境里到處摸摸碰碰,種種原因,都會必然導致一個結果,孩子生病、發燒的概率會大幅度提升,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要做到的是,平和面對,不要相互責怪,更不要責怪老師。

準備充分

積極面對

過了這一關

無論是孩子

還是家長

都在生命中

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參考文獻

ncbi.nlm.nih.gov/pubmed

playtolearnpreschool.us

babycentre.co.uk/a55485

psychologytoday.com/us/

weixin.qq.com/r/UymNld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分離焦慮 | 兒童教育 |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