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焦點:合群VS不合群之合群
4 人贊了文章
從小到大都被要求「合群」的我們,大概是這樣的:
上學的時候父母告訴我們,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友好相處,不要打架;
到了學校老師又會告訴你,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在小時候,家長與老師已經潛移默化的將這種「團隊精神」植入到我們的腦海中。
初入職場時,父母以及前輩告訴我們,要和領導、同事搞好關係,好好相處,不要影響工作。
因為剛剛步入職場的自己,有很多自己的「個性」需要跟團隊磨合,為了不因自己引起爭端,讓職場生活境地難堪,我們慢慢學著磨平稜角,圓滑地與人相處,最後很多人成了人云亦云合群的人;
很多人試圖保持著自己的「不合群」,在接受了無數次現實的打壓之後,幸運的人找到了賞識自己的人,保持著自己的特立獨行,不幸的人為了生存撫平稜角成了合群的人。
有一次閑暇之餘觀察了一下,在公司總結大會上,每當要找出一個團隊失敗的原因,團隊協作問題似乎成了失敗最大的因素。
團隊氣氛不濃烈,隊員之間歸屬感不強,情感紐帶難以維繫工作熱情,這種連鎖反應會侵蝕整個團隊的精神面貌,而那些「不合群」的「孤膽英雄」』就成了團隊失敗的源頭——因為有人不合群,就會有分歧存在,團隊就不可能勁兒往一處使。
我一個朋友,剛進到一家公司,他們公司中午有兩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因為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休息時候就會有人組隊打遊戲,我這哥們比較老實忠厚,平時不怎麼玩遊戲,所以基本不會和同事一起打遊戲。
接下來的工作時間,因為沒有共同話題,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同事交流,他就慢慢被同事孤立了出去,一起吃午飯的時候也單單只忽略了他,有時候討論各種活動業務也總是落單,開展工作的時候因為和同事們都不熟而有點困難,最後只能選擇離開。
其實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因為不和他們一起玩遊戲就脫離群體了,這個朋友自身也是有問題的——他不愛與人交流,做事獨來獨往,這些都是事件的導火索,高冷的形象深入人心,時間久了,大家也被「冷得」退避三舍。
但是回過頭來說,職場是用來工作的,不是來八卦打遊戲的,只要你的工作能力出眾,沒人能質疑你。能carry全隊得人,完全有資格遺世獨立,被別人膜拜而非隨波逐流。
合群只是遷就,不是妥協,是人際關係,是溝通技巧,是思維意識。
俗話說的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在一個團隊中,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每個人不僅僅完成自己分內的事,還要顧慮到合作期間的「幸福度」,誰都喜歡心情愉悅的工作環境。
不是說不合群的人不好,也不是說非要合群,只是合群的團隊和不合群的團隊是有差距的,工作的氛圍也是不一樣的。
作為員工:合群,周圍的同事願意幫助你;
作為領導:合群,下屬願意服從你,支持你。
上次在我們的招聘群也討論過類似的問題,現在大多數HR招聘應屆畢業生,比起應聘者在學校里獲得了什麼榮譽,更偏愛那些性格好的,願意跟著團隊的步伐走的新人。
為什麼會有這種傾向?這是一個團隊協作的社會,弱肉強食,只要你的團隊足夠強大,企業才會走的更遠。而團隊的強大,要求團隊有強悍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歸屬感,首先從每個人的「合群」開始。
——END——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公號意見
部分信息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