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比輸液傷害大嗎?
4 人贊了文章
「咳咳咳咳」
寶寶每一聲咳嗽都真令人心傷,
特別是越來越深沉的咳嗽,
聽得媽媽心驚膽跳。
於是趕緊帶寶寶到醫院看看。
2小時排隊,3分鐘看病。
只聽見醫生催促,趕緊帶寶寶去做霧化吧。
這時候媽媽想起之前看到關於霧化的「真相」。
沒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亂說話!
而且還綁架了沒有醫學背景的父母,
讓給寶寶做過霧化的爸爸媽媽心懷愧疚,
讓更多爸爸媽媽拒絕給寶寶做霧化!
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
霧化是醫院最新的殺手鐧?
實際上霧化古來有之。
霧化比輸液傷害更大?
實際上霧化可以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
不僅安全而且副作用小!
霧化成分里有抗生素?
目前霧化的成分里還沒有抗生素!
1、古埃及用來治療呼吸困難
大約公元前1554年的古埃及文獻《埃伯斯伯比書》中,就曾記錄過吸入療法。
當時的人們把莨菪葉(一種草本植物的葉子)放在磚塊上烤,使其中的莨菪鹼氣化,讓患者吸入,用來治療呼吸困難。這應該算是霧化吸入的早期原型。
英國人好像天生就喜歡發明吸入裝置,一個叫馬奇的英國醫生隨後設計了馬奇吸入器,並找了一個倫敦工匠,把圖紙變成了實物,該裝置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吸入藥物的治療,並沿用了160多年。(現如今這個吸入器還被珍藏了起來)
到了19世紀40年代末,在倫敦開始了對乾粉吸入的研究。
除了乾粉吸入,在1894年最早由奧方在法國的一個溫泉勝地提出「對溶液中的非揮發性物質進行霧化」的想法。
其靈感來源於瀑布和海浪拍打海岸產生的水霧,他發現在礦物溫泉中,水流沖射到堅硬表面就可以產生水霧,這一方法許多溫泉療養院採用。
1867年,大英藥典首次收錄了五種吸入劑,標誌著吸入治療的重要性得到認可。
此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霧化吸入裝置也在逐漸改進。
2、霧化可以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不僅安全而且副作用小!
霧化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吸入療法(包括霧化吸入)是臨床很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
霧化是用霧化泵將藥物分散成微小的霧滴或微粒,使其進入呼吸道及肺內,達到局部治療(解痙,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療的目的。
其效果比口服和輸液的效果都要好,更加安全,副作用小且療效顯著,因為霧化是藥物直接作用於氣道病變部位。
3、霧化的藥物都有抗生素嗎?
有些爸爸媽媽肯定就會有疑惑,效果雖然好,但一看霧化的藥品種類里有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聽起來感覺副作用都好大!
我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吧!
支氣管擴張劑——它主要用於支氣管發生痙攣的情況,比如醫生聽診說肺部有哮鳴音,那麼可能會開此類藥物的霧化治療。在安全劑量範圍下應用,全身副作用小。
糖皮質激素——很多爸爸媽媽一看這個名字裡面含有「激素」兩個字,就望而卻步了,但糖皮質激素經常被用於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期和穩定期、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後咳嗽以及嬰幼兒的喘息,就哮喘而言,吸入治療是緩解癥狀、控制疾病的殺手鐧,在安全劑量範圍下應用,幾乎不產生副作用,有著很高的安全性。
目前霧化吸入所使用的藥品中,沒有抗生素!
霧化所使用的「消炎藥」,就是前面說的激素,但是幾乎無副作用!
4、既然霧化這麼安全,是不是只要寶寶不舒服都可以做霧化?
不是。
我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藥品都適合霧化使用,一般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療目的,選用不同的方式治療,有些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是不需要用霧化治療的。
所以,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謹遵醫囑,不要隨意自己用藥。
5、最後,如果寶寶霧化,
爸爸媽媽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在寶寶進食後,隔1~2小時再霧化,可以防止排痰、氣霧等刺激引起噁心或嘔吐。吸入前要清潔口腔,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及食物殘渣。
2、做吸入治療時,讓寶寶盡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這樣有利於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積。最好在安靜的狀態下吸入,因為呼吸節奏對吸入葯霧微粒量有影響,寶寶哭吵時,吸氣短促,葯霧微粒主要以慣性運動方式留存口咽部,會影響霧化效果(當然,要寶寶安安靜靜接受霧化的確比較難……)。
3、面罩儘可能密封、貼合面部,減少入眼的可能。
4、使用激素藥物時,霧化前不要在面部塗抹油性面霜,霧化後要及時洗臉,減少藥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時採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減少藥物在口咽部的殘留。
根據病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應用霧化,注意藥物劑量,爸爸媽媽不需要過於擔心,還有,爸爸媽媽要堅信科學的治療方法,不要聽信謠言,這樣才是真正的為寶寶好!
章嵐結語:
霧化並沒有那麼可怕,爸爸媽媽要堅信科學的治療方法!
編輯|路兮、里外
請繼續關注 「章嵐育兒」。我們將發布更多更全面的育兒知識給大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