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善良教育」,愛護小動物是第一課
4 人贊了文章
導讀:樓樓目前在浦發銀行旁邊的三新上班,閑暇之餘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義,跟大家分享。你知道嗎?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
學前教育
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餵養了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幼兒園也飼養了各種小動物,由孩子們輪流負責餵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發育和遊戲,有條件的還須作好「飼養記錄」。孩子們正式入學後,他們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有關小動物的生動描繪,其中優秀的篇章會被教師推薦為範文在壁報發表。此外,利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裡的動物,或捐款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也是德國小學生熱衷的活動。德國人在這方面絕非小題大作——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幫助弱小者也是德國人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法蘭克福有一個孩子粗暴地將上門乞食的流浪者驅趕出門,全家人特意為此召開了家庭會議。大人們嚴肅、耐心地啟發孩子:流浪者儘管穿著邋遢,同樣享有人的尊嚴。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仰慕強者也許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靈的體現。後來,孩子建議邀請此受辱的流浪者來家作客,大人們則毫無保留地支持。
寬容待人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為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一個叫雪麗的7歲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因而試圖報復以泄心頭之恨。但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通過和梅芙談心了解到:當時梅芙餵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喪,故難免「出言不遜」。在經過一番「將心比心」後,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兩個小夥伴的友誼更深厚了。
唾棄暴力
我們現在社會很多不良現象很嚴重,社會風氣太過於浮躁。樓樓個人覺得照顧小動物能讓自己的心性變得柔和、耐心。我們應該多一點包容與耐心給身邊的人,少一些暴力執法、暴力犯罪。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