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大黃,配11種葯對,都是「核武器」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書友會第 1848 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寫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著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勞動成果被淹沒在雜亂的消息列表中,小編們表示好心碎。在這裡真誠的邀請書友們給中醫書友會加上星標或置頂,具體操作很簡單,只要三步:①點擊本文左上角「中醫書友會」——②右上角「
. . .
」——③選擇置頂(安卓)或星標(蘋果)。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持。
I
導讀
:葯對是二種中藥特殊的配伍方法,是組成方劑的主要成份。本文介紹了11種大黃葯對,希望臨床上能夠拓寬大黃的相關應用。(編輯/徐藝萌)
大黃葯對十一種
作者/沈敏南
大黃苦寒,有瀉實熱,破積滯、行淤血、泄腑氣之功,故有「將軍」之稱,明代張景岳稱為「葯中四維」之一。
按現代實驗研究和臨床報導,
大黃不但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明顯的抑菌、中和毒素,而且還有致瀉、止瀉、止血、抗凝血,促進免疫、抑制免疫的雙相調節作用
,所以大黃是臨床中的常用藥,正確運用大黃無疑是提高療效的門徑。
葯對是二種中藥特殊的配伍方法,是組成方劑的主要成份。筆者積累一些經驗,現介紹以下11種,以求正於同道。
一、芒硝、大黃治燥熱便秘或熱結旁流
芒硝辛咸苦大寒,《珍珠囊》載「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
與大黃組成藥對,功
擅清熱導滯,攻下通便
。治陽明燥熱實證及熱結旁流效果頗佳。
腸胃為腑,以受納水谷,化生精微,傳導糟粕之用。腸胃實熱積滯,既不能受納,又不能傳化,形成此證二葯合用,正如《藥品化義》載「(大黃)……如積熱結久,大便堅實、秘固,難以取下,又借芒硝味咸軟堅,兩者相須而用」,甚為合拍。
該葯對之劑量,應視病情輕重而定,
大黃生用以
10
克為宜,芒硝後下烊入以
10
克為宜
。
體質壯實病情嚴重者,酌情加重劑量;反之,減輕劑量。
必須說明,此乃祛邪重葯對,只宜暫用,中病即止。
二、茵陳、大黃治濕熱黃疸
茵陳苦平,有清利濕熱、退黃疸之功,《別錄》載「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清熱利濕,退黃利尿。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之濕熱型黃疸效果頗佳
。
感受濕熱瘟疫之毒,或肥甘膏梁濕熱內生,內聚於肝膽,波及脾胃,胃失受納,脾失運化,腸失傳導,濕熱外泛皮膚,內貯膀胱,形成此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茵陳30克至
60
克為宜,大便秘結生大黃後下10
克為宜,反之,制大黃以
15
克為宜。
三、金錢草、大黃治膽囊疾病
金錢草微甘寒,有
利水通淋,清化濕熱,解毒消腫
之用。
按現代藥理分析,
有利膽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的膽汁分泌,肝膽管內膽汁增多,內壓增高,膽道括約肌鬆弛,而使膽汁排出。還能使小便變成酸性,而促使存在於鹼性條件下的結石溶解。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清熱消炎,利膽消石。治濕熱型膽囊炎、膽結石效果頗佳。
如久服膏梁肥甘之物,濕熱聚於中宮,胃中消化不及,膽汁排泄欠暢,腸道傳導失職,以致形成此病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金錢草以
30克至
60
克為宜。大便秘結用生大黃
10克為宜,大便軟而不暢用制大黃
10
克為宜。
筆者臨床
治膽囊炎常加用荷包草、虎杖,治膽結石常加用海金砂、生雞金。
四、紅藤、大黃治腸癰腫塊
紅藤苦平,有清熱解毒之功,長於清熱解毒散結。
一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清熱散結。治濕熱腸癰腫塊,效果頗佳。
適用於:右下腹疼痛,按之有腫塊、壓痛,腹皮綳急,伴有脘腹脹悶,欲嘔食少,大便秘結或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等。
嗜食膏梁厚味,積熱聚濕,凝於腸道,以致腸道失傳導之職,涉及闌尾,形成此病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紅藤以30克為宜。大便秘結,體質壯實,用生大黃
10
至12
克後下為宜,反之,減輕劑量。大便通或通而不爽,用酒炒大黃10
克為宜。
筆者臨床常加敗醬草、牡丹皮,療效更佳。
五、花蕊石、大黃治熱實血證
花蕊石酸澀平,有止血化淤之功,《本草從新》載
「專與肝者血分,能化淤血為水,止金瘡出血
」。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
清熱止血,祛淤和絡
。治熱實證之吐血、
`
咳血,效果頗佳。
適用於:吐血色紅或紫暗有塊,脘脹腹悶,口臭便秘;或咳嗽痰中帶血、咳吐紫血,胸脅疼痛,伴有舌質紅紫苔黃糙,脈滑數有力等。嗜食辛辣,或素體熱盛,飲酒過多,或暴怒肝火橫逆,以致火盛迫血妄行,以致形成此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花蕊石以
30克為宜,大便秘結、血量多用生大黃
15克為宜;反之,制大黃
10
克為宜。
六、蚤休、大黃治療瘡癤
蚤休苦微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消腫解疼之功,《本經》載「主驚痛,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清熱散淤,解毒退腫
。治
熱性療瘡、癰、癤
,效果頗佳。
適用於:初起皮膚有粟米狀,或癢或麻,根深堅硬,繼後紅腫發熱;或皮膚局部紅腫熱痛,迅速化膿;或多處皮膚色紅,灼熱疼痛,腫勢局限;伴有寒熱口渴,小便赤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等。
久嗜膏梁厚味,內蘊濕熱火毒,或因外邪引發,邪毒壅滯,營衛不和,氣血凝滯,形成此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筆者經驗:此類病證用此葯對的指征,
主要是色紅、根腳硬痛,脈舌僅作參考之用。
劑量:蚤休以30克為宜,生大黃以
10
克至15
克為宜。
七、甲片、大黃治血淤癥塊
甲片咸微寒,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排膿之功。《本草從新》載「
專能行散,通經絡達病所
」。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祛淤散結,消瘡通絡
。治脘腹瘡塊,推之可移,形神未奪者,效果頗佳。
適用於:脘腹癥塊,觸之可及,推之可移,並非石硬,伴有精神尚可,胃納一般,食後脘脹,大便不調,舌質暗或有淤點、淤斑,脈弦或沉弦等。
情志抑鬱,飲食損傷及感受邪毒後,失治或誤治,氣機郁滯不解,以致血淤停聚而成癥,形成此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炮甲片以
10克為宜,酒炒大黃以
10
克為宜。
必須說明,癥塊的患者大多夾有氣虛、血虛之證,此葯對運用時酌情加入益氣養血葯、更能提高療效
。
八、葛根、大黃治痢疾
葛得甘辛平,性升,為升發脾胃清陽之要葯,有解表透疹,生津止瀉之功。《用藥法象》載「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調理脾胃氣機
。治濕熱或食滯之痢疾,效果頗佳。
適用於:腹部脹痛拒按,下痢赤白,一日幾次或數十次之多,里急後重,肛門灼熱,便後腹部略舒,伴有胃納不佳,或暖酸腐氣,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濕熱(或食滯)蘊結腸道,腸道傳導失職,以致脾胃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氣機不利,用此葯對,升清降濁,甚為合拍。
劑量:葛根以8克為宜,大黃應視患者體質、病情輕重而定。體質強、病情重,用生大黃
8
克至10
克;反之,用制大黃6
克至10
克。
九、附子、大黃治關格嘔吐
附子大辛大熱有毒,為溫補腎陽之要葯。正如《珍珠囊》載「溫暖脾胃,除脾濕腎寒,補下焦之陽虛」。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溫陽泄熱,平嘔止吐,利尿泌濁,降尿素氮
。治腎陽不足,濕熱內聚,尿素上泛之嘔吐,效果頗佳。
適用於:嘔吐清水或黃水,並夾尿臭,伴有面色黧黑,全身浮腫,小便黃赤量少或似無,大便秘結,舌質胖呈水晶狀苔濁膩,脈沉小等。
生化檢查血尿素氮增高。浮腫失治或誤治,濕熱內聚,脾腎陽虛,以致肺失清肅,氣化不利,尿毒泛濫三焦,以致水液代謝嚴重素亂,形成此證,用此葯對
,
有溫陽不助熱,清熱不損陽之優
,甚為合拍。
劑量:應視陽虛、濕熱程度而定,陽虛甚附子先煎30克為宜;反之,
10
克為宜。濕熱甚,大便秘用生大黃後下15
克為宜;反之,制大黃10
克為宜。
十、黃芪、大黃治單項膽紅素增高症
黃芪甘微溫,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之功。按現代藥理分析,黃芪具有
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
。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益肝退黃,扶正祛濕熱
。治慢性肝炎或原因不明單項膽紅素增高症,效果頗佳。
適用於:面目暗黃無華,小便略黃,肝功能單項膽紅素增高,伴精神不佳,胃納無味,食後脘脹,脅肋隱痛有壓痛,大便欠暢,舌質胖淡紅苔黃膩,脈小軟等。
感受濕熱瘟毒,失治或誤治,正氣虛弱,濕熱尚戀,導致虛實相兼,形成此證,用此葯對,有
補正不礙邪,祛邪不傷正之優
,甚為合拍。
劑量:黃芪以15克為宜,制大黃以
10
克至15
克為宜。
筆者經驗若挾血淤者,加用丹參、赤芍,有事半功倍之用。
十一、五味子、大黃治谷丙酶增高症
五味子酸溫,《本經》載「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贏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與大黃組成藥對,
功擅清利濕熱,降酶益肝
。治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後期單項谷丙酶增高症,效果頗佳。
適用於:脅肋隱隱疼痛,時脹悶不舒,胃納不佳,伴有食後脘脹,大便欠暢,小便時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小弦等。
生化檢查肝功能單項谷丙酶增高。急性肝炎大多是濕熱疫邪侵入人體而成,失治或誤治,濕熱尚留,久則傷陰,肝陰不足,肝失柔和,形成虛實夾雜之證。
此二葯據實驗結果均有明顯降低血清轉氨酶作用,二葯同用,
有益肝不戀濕熱,祛邪不傷正之妙,降後無反跳之憂
,故該證用此葯對,甚為合拍。
劑量:五味子研末吞6克為宜,制大黃以
10
至15
克為宜。
筆者臨床運用,濕熱甚者,加田基黃、垂盆草之類;肝陰虧甚者,加白芍、麥冬之品。
以上
11種大黃葯對,
一種至七種為相須葯對,即與大黃部分功用相似的藥物組成藥對,取得協同作用,從而提高了療效。
八種至十一種為
相反葯對,通過與大黃功用相反葯組成藥對,產生了異乎尋常的療效。
八種為升降相反葯對,九種為寒熱相反葯對,十至十一種為補瀉相反葯對。
最後尚需指出,口服大黃葯對後:
大便呈黃綠色,服藥後第一次大便更為明顯,是其正常反應
;大便次數增多變稀,或排出腐穢較多,這是排泄有害物質,調節胃腸功能的正常反應,不必改弦易轍,多次服後大便反而成形。
假若是納食減少,胃腹隱痛,嘔吐清水,大便溏泄不暢,乃大黃苦寒損傷脾胃陽氣,輕者停葯即愈,重者用溫里葯調治之。
推薦閱讀
施今墨對葯5則
對葯應用經驗
I
版權聲明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
靈蘭邀請您免費參與現場課錄製
10月24日晚,我們將邀請婁紹昆老師來靈蘭錄製年度會員現場課,感興趣的書友可關注下方海報,識別二維碼報名。
婁紹昆,
著名經方學者。針葯結合臨床四十年、撰寫暢銷書《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至今已第九次印刷。在靈蘭中醫開設《一方一針解傷寒》音頻訂閱頻道,分享近35年來,研究經方、應用針灸的臨床經驗,至今已有近2600多人訂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