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75 歲的山本耀司:你不需要合群!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分享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佈道師

我在工作、生活中一直堅持自己的特色,哪怕在某些時候感到孤獨,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並且獲得了應得的回報。很多時候,給我們人生施加影響的人並非真的在意你,只是沒那麼喜歡你而已。

對此不必過於在意,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喜歡你,欣賞你的人,對他們更好。

75 歲的山本耀司:你不需要合群!

作者:莫一奧在這

來源:LCA(ID:L-Contemporary-Art)

已獲微信公眾號 LCA 授權,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最近,山本耀司剛過 75 歲生日。

他那些反叛的隻言片語依然布滿網路,像是一鍋美味的雞湯。但了解一個人,如果只是從他的碎片語言中去揣摩,無論如何都像是在讀一本成功學手冊,除非,我們走進真實的山本耀司。

童年的山本耀司(右一)

1944 年的菲律賓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傷亡最慘重的敗仗,陣亡人數超過 50 萬。

這一年,日本政府為挽回敗局而瘋狂徵兵、征物,許多青年無奈走向戰場,許多民用漁船被簡單改造後投入戰場...山本耀司的父親也在其中,但不久便傳來陣亡的消息。

這一年,山本耀司未滿 1 歲,母親開始獨自撫養他長大。稍稍懂事後,他得知父親去世的真相是因乘坐了改造的民用漁船,在抵達戰場前已被炸死。具體「戰死」在哪裡,無從知曉,母親說:「穿的是夏季軍服,那應該是去了南方吧...」

一條生命,被如此輕率地了結。螻蟻,不過如此。

童年的這些經歷,構成了山本耀司懷疑和反叛的內因,他懷疑政府、權力和權威,並試圖反叛所謂的正統。

年輕時的山本耀司

60 年代的日本,學生運動頻發,而山本耀司從未參與其中。

「作為旁觀者,我認為很多當時的學生只是一時興起而已,他們隨波逐流,總是等著別人來『帶路』。」他說,「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雖然嘴上說著自己叛逆、很酷,但其實大多數只是在找存在感,為自己貼標籤而已。」

這番話,很山本。

50 年代時,山本耀司的母親在自己的裁縫店門前

母親對山本耀司的影響很大,她不僅塑造了山本耀司堅強的性格,更是間接影響了他的設計之路。

在那個年代,裁縫的地位極其低下,但這位堅強的女人為了養家,開始學習縫紉並夜以繼日的趕工。沉重的黑色孤獨和母親的秉燭剪影是他童年的兩種景象,這樣的場景造就了山本耀司的最初審美,他後來曾說:

「那些即將離去的女子的背影,既讓我感傷又讓我痴迷。像是能喚起我童年難以癒合的創傷和回憶,是我眼中無可比擬的美麗,內心總會有一個聲音在吶喊,『請等等我吧,請別離開』。」

工作中的山本耀司

雖然疏於「管教」,但山本耀司並不是學渣。23 歲那年,他考入了與早稻田大學齊名、日本久負盛名的慶應大學學習法律。

60 年代的日本,從任何一個層面講,高薪的律師都強於不被看好的設計師,但畢業後的山本耀司還是沒有按照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去做一個「無趣」的律師。他遊歷歐洲半年之後,拋下慶應大學法學高材生的身份和所有人的不理解,進入東京文化服裝學院系統開始學習時裝設計,畢業時,山本耀司還拿到了獎學金並獲得去巴黎學習時裝設計的機會。

這應該是他內心反叛精神的第一次迸發,結果顯然是好的。所以在多年後,當他看到很多人因為「無處可退」而去做藝術時,他堅定地說:「藝術,從來不是無能者的一條平坦的退路。」

工作室中的山本耀司

1970 年,27 歲的山本耀司深造完成回國,此後的 10 多年,他憑藉對材料的獨特運用,在日本大獲成功,但也因為「離經叛道」而漸漸受到排擠。

1981 年,山本耀司與川久保玲共同出走巴黎,在那次處女秀上,二人一道給當時的時裝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大放異彩,當時的設計所帶來的影響正如後來山本耀司出版的那本書的名字一樣——《我投下一枚炸彈》。

為何是一枚炸彈?那時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美學體系是這樣的:剪裁精緻、色彩高雅、造型對稱...而他們的這枚炸彈是以彰顯「粗糙感」、無彩色的黑色系、寬鬆的造型掩蓋女性柔美的身體為主題,進而探討女性的獨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山本耀司和他的「不合身服裝」都面對著巨大的爭議。「曾有一位穿紅色連衣裙的女記者還和我說,我挺理解你的。我說,我用不著你理解我。你想來就來,我不想尋求你的理解。她的意思就好像『腦子裡可能明白,但心裡不接受你』。」

不過漸漸的,大家開始正視那次服裝秀,《衛報》曾刊文:「在那之前,巴黎從沒有過那種黑色、奔放、寬鬆的服裝,它們引起了關於傳統美、優雅和性別的爭論。」

電影《大佬》

90 年代,在海外已經功成名就的山本耀司,並未獲得國內的認可。

在日本,即使是號稱包容性最強的東京,人們只是將他描述為離經叛道,認為他完全脫離了傳統。後來,輿論也只是勉強改口稱其作品為前衛,而拒絕承認這是日本風格。

不過,山本耀司從來不願意給自己的作品添加任何所謂「日本風格」的標籤,就像他對後輩說的——「做你自己,你不需要合群。」

1999 年,山本耀司與北野武合作了首部電影《大佬》,片中的北野武穿著剪裁寬鬆的黑色系服裝,顯得異常鎮定和冷靜。在山本耀司被問及片中人物時,他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們都是被嫌棄的人,他們都喜歡和同行保持距離,不越界,也不希望別人越界。他們都不被理解,也不需要被理解。」

山本耀司為皮娜·鮑什量體裁衣

九十年代末是山本耀司的黃金時期,此後便開始走下坡。

2009 年,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他不斷擴張生產線與店面,最後破產了,山本耀司選擇在巴黎公布這一消息,等模特走完 T 台,他扔下這樣一段話:

「某種程度上,我就跟《皇帝的新衣》里那個裸體的皇帝一樣,為了讓日本時尚文化不輸給世界,持續現在的工作是我的宿命。我將繼續為服裝設計事業鞠躬盡瘁。」

持續工作,是山本耀司骨子裡的使命,與其家境相似的北野武和荒木經惟也是如此。他們都出生在貧困之家,但從他們如今的成就來說,每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部奮鬥史。

那些過往經歷中的疼痛和傷痕,為他們帶來了極高的敏銳度,這種敏銳能夠觸發那些溫柔細膩又轉瞬而逝的靈感,同時也帶來了由內而外的反叛精神,就像山本耀司曾經說的:

「藝術家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對當今的現狀、美的東西,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這是藝術家的使命所在。我堅信這一點,並在此前提之下進行我的工作。在我看來,通過叛逆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才是理想的藝術家狀態。」

工作中

山本耀司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反對聲音,走到今天。「好多人都批評我,但我卻獲得了法國的勳章,之後有人管我叫大師,我突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做什麼。」

實際上,他一直知道自己的方向,並清楚什麼是自己的成功。2011 年,英國 V&A; 博物館對山本耀司的個人作品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展,有一個記者曾經與他對話:

「你根本沒有獲得成功,你一點沒有發財啊。」

「我想說,我的成功和你的不一樣。對我來說,通過服裝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這就是成功了。」

山本耀司與女兒

實際上,身處時尚漩渦中的山本耀司並不是真的喜歡時尚,他只是喜歡黑色,並執著於剪裁——「我只瘋狂於剪裁,以及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製作,就像簡單的生活。」

已經 75 歲的山本耀司一直都是在生活方面做減法,「比如說我只要有一個學生住的宿舍,有一張床,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床上完成,上面有電視,能夠看書、抽煙、喝水,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種理想的生活。如果對這些地方厭煩了,我只要一個包就能夠搬走。說得小一點是一種習慣,說得大一點是一種思維方式。」

75 歲,已經經不起時間的荒廢。工作之餘,他盡責地為母親和子女買了房產,名下再沒有大筆資產。在談到死亡時,他說自己會「一無所有地死去」。山本耀司很清楚,人生不過是路過而已。

雖是路過,但依然要努力做自己,他說:「可以赤裸,但不要捆紮。」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我今年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系統」的價值。我發現厲害的人有各種各樣的技巧,而真正的牛人背後則有一些簡單有效的系統作為支撐。在上期會員語音「驅動人生的系統」中,我分享了系統對於人生方方面面的作用,尤其是職場和個人成長。如何快速打造出驅動自己人生的系統,並不斷主動運用,不斷迭代升級。下面是精選的會員反饋:

@會員  楊小美

我也處於焦慮迷惘的中年坎,職位的轉化,環境的變化,家庭的責任糾結在一起,讓人懷疑人生懷疑自我。

跟著輝哥開始系統的升級,好像黑暗中的曙光,帶來方向的指引。今天的人生系統梳理,就是之前意識到的改變自己底層認知,專註裝備大換血而不是更新某個部件,掌握某個技能。

攝影是我的最愛,聽語音之前還是局限在追逐早晚的光線,聽語音後,打開一扇窗去探尋更多光線得可能,把一天之中三四個鍾攝影的好時機擴大到了一整天。感慨沒有不可能只有不敢去想。投資也是近半年在深入研究的課題。感覺內心中不那麼焦慮了,一步步做下去,堅持就是勝利?

@會員  薇

今早聽了輝哥的語音,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自己要想明白兩個問題:一是一頁紙驅動,要想清楚自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人生原則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不要做的是什麼等,只有這些清晰了,才會不彷徨不迷失,也才會化繁為簡,輕鬆前行;二是當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以後,對每一個自己想要深入學習,有所收穫的工作、興趣愛好成為自己的硬本領,都需要系統深度學習,可能做不到一萬小時,但可以先嘗試研究學習100小時。在語音中提到學習金字塔原理對寫作、講演的好處,我自己也有這本書,也特別想練習寫作,所以就想立即實施起來,以2018年剩下來的81天為時間段,系統研究下金字塔原理,從精讀這本書開始,並一遍實踐,期待2018.12.31看到自己的進步!感謝輝哥一直對我積極的影響,謝謝!

@會員  yolanda-圓圓圓

感謝輝哥的分享,「牛人背後都有簡單有效的系統支撐」這個總結特別精彩!聽著輝哥的案例,我聯想起中學、大學乃至此後遇到的「牛人」,從小時到長大,很少有人能一直是「牛人」,印象中每次升學/人生階段變化之後,都有很多原來的「牛人」被新的「牛人」取代,同樣花8小時做事,有的人可以在一個月內突飛猛進,有人半年也進展頗微。我意識到這大概就是「系統」的作用,過去的「牛人」如果沉湎於過去的成功而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系統,就會被甩在後面,一個良好、簡潔、運行有效的系統能幫助我們事半功倍。行為、現象和結果是具象,而系統則是更高一層的抽象,要打造自己的系統,應該也是由歸納(具象提煉獲得抽象)、到演繹(用抽象指導具象)、再歸納(根據具象再次修改抽象)的過程。雖然這看起來還是很「虛」,但每個人的「一頁紙」都應該是不同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自己不斷探索修改,才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那張紙。

張輝: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頁紙,不盡相同,關鍵是能適合自己的具體需求。

現在就加入會員

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的會員專屬語音《驅動人生的系統》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推薦閱讀:

TAG: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