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狙擊槍「吃雞」更容易:遊戲與電影中的狙擊手們究竟和實戰差多遠?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本    文    約   6793   字

閱       讀       需       要

18

 

min

提到遊戲與電影中的狙擊手,我們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一名持槍者隱蔽在其他人無法察覺到的地方,比如草叢或城市的斷壁殘垣中,靜靜等候著敵人的出現。當目標進入瞄準鏡的十字線,他輕輕扣動扳機,長長的槍管噴出致命的火焰,敵人應聲倒在血泊之中。於是,狙擊手在屏息凝神之間,悄無聲息、乾淨利落地完成了精確殺戮……

的確,現實中的狙擊手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先隱蔽好自己,再瞄準目標,他們也個個都是百步穿楊、槍法高超的射手,但關於他們的事情只有這些嗎?在電影和遊戲中頻繁出現的狙擊手和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和戰術與現實又是否相符呢?

《兵臨城下》:虛構的對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上,狙擊手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績。表現東線狙擊作戰的電影中,最為國內觀眾熟知的就是《兵臨城下》,然而,此片對雙方狙擊戰術的描述其實並不準確。

讓我們先看看片中對決的雙方以及他們所使用的武器:蘇軍王牌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莫辛-納甘M1891/30式7.62毫米狙擊步槍,裝備PU式3.5倍瞄準鏡;德軍王牌狙擊手埃爾溫·科寧格少校,使用毛瑟Kar98K式7.92毫米步槍,裝備ZF42式4倍瞄準鏡。其中,毛瑟Kar98K式7.92毫米狙擊步槍裝備的瞄準鏡種類繁多,包括4倍、6倍和8倍瞄準鏡。得益於先進的光學瞄準鏡與精湛的專業訓練,德軍狙擊手追求的射擊距離也更遠。相比之下,蘇軍狙擊手更重視600米以內的射擊,而德軍狙擊手更重視800米以外的射擊。這一點,片中的刻畫大體是準確的。在真實的歷史中,王牌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確有其人。他隸屬於蘇軍第248步兵師第1047步兵團第2步兵營,最終軍銜為上尉。但是,從歷史照片上來看,他的M1891/30步槍裝備的是PEM式4倍瞄準鏡,而不是電影中的PU式瞄準鏡。

電影《兵臨城下》劇照,影片中的德軍王牌狙擊手埃爾溫·科寧格正走出掩體。不過科寧格少校為影片虛構,在真實戰史中不存在

再來看看電影中雙方所使用的狙擊戰術,單說最後的對決中,蘇軍政委以自我犧牲的方式,誘使科寧格少校開槍。科寧格少校以為自己擊斃的是扎伊采夫,走出隱蔽處後,才發現自己上當了。扎伊采夫以極其「酷炫」的姿勢站在他的面前,一槍將其擊斃。這種浪漫的描述當然是不切實際的。在己方沒有控制或打掃戰場以前,狙擊手極少會走出隱蔽處,前去確認擊斃的目標。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附近是否有其他一直保持沉默的敵軍狙擊手,大搖大擺地走出去,無異於「找死」。通常情況下,狙擊手的戰績都是由配發雙筒望遠鏡的觀察手,或前往目標倒斃地點的巡邏隊來確認的。在科寧格少校暴露目標後,扎伊采夫沒有在隱蔽處狙擊,而是堂而皇之地進行面對面地射殺,這純粹是藝術的誇張。另外,為了幹掉一個狙擊手就出動另一個狙擊手沒日沒夜地蹲守,效率太低,而且很不現實。現實中,更可能採取的策略是動用大炮把狙擊手藏身的地方徹底夷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實歷史當中,根本找不到所謂德軍狙擊學校校長科寧格少校。而且,在德軍中,即便是王牌狙擊手,軍銜能晉陞到士官就已經是上限了,只有蘇軍才會將狙擊手晉陞至校級軍官。現在來看,扎伊采夫擊斃的所謂德軍王牌狙擊手科寧格少校,很可能是蘇軍宣傳部門編造出來的人物。也就是說,電影中兩個王牌狙擊手對決的戰例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拯救大兵瑞恩》:被迫設定「無限彈藥」

 

《拯救大兵瑞恩》是國內觀眾最耳熟能詳的戰爭電影,甚至可以說是使二戰狙擊手形象深入人心的開先河之作,但這個經典電影中關於狙擊手和狙擊戰術的某些橋段也並不是很真實。

電影中,美軍遊騎兵狙擊手丹尼爾·傑克遜極富個性,作為虔誠的基督徒,他會一邊狙殺德軍,一邊念誦《聖經》進行祈禱。片中,傑克遜裝備的是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式7.62毫米狙擊步槍,裝備M-73B1式2.2倍瞄準鏡。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傑克遜是個左撇子,用左手扣動扳機和拉動槍栓。然而,在影片最高潮的鐘樓之戰中,他一口氣發射了十幾發子彈,卻從未進行過裝彈,這對彈倉只能容納5發子彈的M1903A4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大部分的栓動步槍都是通過整裝的橋夾裝彈,而M1903A4卻要一發一發地裝彈,可能正因為如此,擔心拖慢電影節奏,導演給他的步槍設定了無限子彈模式。這部電影中還有個著名橋段,即傑克遜的子彈從德軍狙擊手的瞄準鏡中穿過並將其擊斃。出現此類事件的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有資料稱在越戰中確實曾經發生過。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軍小分隊狙擊手使用的M-73B1式2.2倍瞄準鏡斯普林菲爾德M1903A4式7.62毫米狙擊步槍

在影片中,與傑克遜對決的德軍狙擊手使用的是毛瑟Kar98K式7.92毫米狙擊步槍,裝備ZF42式4倍瞄準鏡。其槍身包裹著粗麻布,不但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狙擊手可以穩定持槍,也能對狙擊步槍進行偽裝,以免反光而暴露目標——如今在槍身包裹一層布料已經成了影視中狙擊手的標配。真實歷史中,諾曼底戰場德軍狙擊手的表現要遠遠優於美軍狙擊手,曾給盟軍部隊的快速推進帶來很大的麻煩。

《最後一顆子彈》:菜鳥干翻老兵?

 

二戰的太平洋戰場大都位於熱帶島嶼,上面布滿了茂密的植被,對人員的潛伏和隱蔽非常有利,本應是狙擊手作戰的理想環境,但表現太平洋戰場狙擊手的影片卻非常少見。好在1995年,澳大利亞拍攝了電影《最後一顆子彈》,集中表現了太平洋戰場的狙擊作戰,但這部電影中的某些細節同樣值得商榷。

故事發生在1945年7月的婆羅洲,對陣雙方分別是澳大利亞新兵斯坦利·布倫南與經驗豐富的日軍狙擊手山村一郎。布倫南只是普通的步兵,不是狙擊手。從陣亡的美軍戰友身上,他撿到了一把加蘭德 M1C式7.62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但實際上,這隻會給他的彈藥補給帶來麻煩,因為澳軍配發的7.7毫米步槍彈與其口徑不同,不能通用。山村一郎使用的是九九式7.7毫米狙擊步槍,既可以裝備九九式4倍瞄準鏡,也可以裝備九七式2.5倍瞄準鏡。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狙擊手使用九九式7.7毫米狙擊步槍,雖然性能更為先進,但由於射擊缺陷使其容易暴露目標

片中更誇張的是布倫南從未接受過專業的狙擊訓練,卻能與經驗豐富的日軍狙擊手反覆周旋。在從未使用過M1步槍的情形下,卻能順利地調整瞄準鏡參數。對一位新兵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實際上,真實歷史中的澳軍狙擊手,總體表現要優於日軍狙擊手,他們一般裝備李-恩菲爾德Mk 3 SMLE式7.7毫米狙擊步槍,配有P1918式3倍瞄準鏡。儘管不是半自動步槍,但這種步槍槍栓拉動的速度很快,射速遠高於其他栓動步槍。雖然澳軍狙擊手接受的專業狙擊訓練有限,但多為獵人出身,槍法非常好。

配有P1918式3倍瞄準鏡的英制李-恩菲爾德MK3 SMLE式7.7毫米狙擊步槍,在澳大利亞影片《最後一顆子彈》中,澳軍狙擊手即使用此槍

《雙狙人》:M40A1和SVD狙擊步槍的對決

 

1993年拍攝的電影《雙狙人》首創老狙擊手加新觀察手的搭檔模式,而且平心而論,這部電影比上述三部二戰電影都要更真實地表現了狙擊手的生活和狙擊作戰的情景。原則上,一個現代狙擊小組應該為三個人,其中一人為狙擊手,另一人為觀察手,還有第三人得作為狙擊手擊殺紀錄的見證人兼狙擊陣地的警戒人員。不過受地形因素和兵力不足的限制,往往三人小組的編製很難實現,因而由狙擊手與觀察手組成的兩人小組更為常見。兩人狙擊小組將職責改為由狙擊手負責對目標的瞄準和射擊,而觀察手負責對環境的觀察和警衛,並作為狙擊手擊殺紀錄的見證人。

片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種狙擊步槍的對決。主人公托馬斯·貝克特是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老兵,使用一把M40A1狙擊步槍,即片中綠色的那把。這種狙擊步槍是由美國海軍陸戰隊位於弗吉尼亞州匡提科

(Quantico)

的兵工廠製造的。其設計緊湊,而且非常精確,採用雷明頓M700射擊比賽用槍的設計,即旋轉後拉式槍機、由凱夫拉、石墨纖維和環氧樹脂製造的槍托重量輕而且結構堅固,其槍托底板還可以調節長度。M40A1狙擊步槍發射M118特種比賽用彈頭,最大有效射程為800米。不過海軍陸戰隊員稱其最大有效射程為1000碼

(約915米)

。M40A1狙擊步槍的瞄準鏡通常為10x42的Leupold M3超級瞄準鏡。有人用海軍陸戰隊的M40A1狙擊步槍與美國陸軍使用的M24WS做過對比試驗,發現兩者的精確度相差無幾。美國人認為M40A1是現代狙擊步槍的鼻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是美國所有軍種中最注重輕武器發展的,他們感到需要為專業狙擊手配備一種專業的狙擊步槍,於是早在1966年就接收了700支雷明頓700/M40進行測試,其中550支安裝了雷德菲爾德

(Redfield)

公司生產的3-9倍變倍瞄準鏡。

電影《雙狙人》劇照,海軍陸戰隊老兵托馬斯·貝克特正用經典的持槍姿勢瞄準射擊

片中的敵方狙擊手使用的是蘇聯生產的SVD狙擊步槍

(也是美國電影中常見的反派武器)

,即有紅色護木的那把。蘇聯軍隊在1963年選中了由德拉貢諾夫設計的狙擊步槍以代替當時已經老舊的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其英文名即為SVD。通過改進後,這種步槍於1967年正式開始列裝部隊。除了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之外,埃及、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家的軍隊也都生產和裝備了SVD。中國仿製的SVD即為1979年定型的79式狙擊步槍及改進型——85式狙擊步槍。實際上,SVD可被視為一種AK47突擊步槍的放大版本,但發射機構更為簡單。由於SVD發射的7.62x54毫米子彈是突緣彈,而且威力比AK47使用的7.62x39毫米子彈威力大得多,因此槍機機頭需要重新設計,並進行強化以承受高壓。不過,由於SVD只能單發射擊,因此結構比較簡單,主要零件僅由擊錘、單發槓桿以及靠機框控制的保險阻鐵,還有單獨的擊錘簧和扳機簧組成。

綜上所述,M40A1和SVD狙擊步槍各有各的長處,例如,M40A1的重量更輕、更精確;而SVD相對構造簡單,造價低廉且易於維護。所以這兩款狙擊步槍在戰場上直接對決的話,究竟鹿死誰手還要看狙擊手的本事如何了。

《生死狙擊》:令人眼花繚亂的「狙擊盛宴」

 

2007年上映的電影《生死狙擊》可謂是一部「燃爆」的電影。儘管影片中不乏對狙擊手神乎其技的誇張描述,但其中的武器和戰術大體上還是靠譜的。

《生死狙擊》劇照,良好偽裝下的狙擊手斯瓦格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場狙擊大戰。在塵土飛揚的衣索比亞,主人公鮑勃·李·斯瓦格和他的觀察手對敵人的武裝車隊展開伏擊。此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斯瓦格開頭使用一把M40A3狙擊步槍射殺敵軍武裝人員,被直升機發現後,觀察手使用了一把加掛M203榴彈發射器和M2內紅點瞄具的SOPMOD M4A1突擊步槍。

M203是美軍70年代定型的榴彈發射器,通常安裝在M16或M4步槍的槍管下,可以發射高爆彈、煙霧彈、照明彈、CS毒氣彈等;M2內紅點瞄具是瑞典艾姆波音特公司生產的Comp M系列快速瞄準鏡,無放大倍數。後來,斯瓦格為了打直升機,又掏了著名的巴雷特M82A3.50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巴雷特M82系列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大口徑狙擊步槍之一,A3是在A1的基礎上的改進型陸戰隊型號,陸軍型號為M82A1M。

影片的這個段落簡直像做武器演示一樣,令人目不暇接。有讀者可能會問,有必要攜帶這麼多武器嗎?實際上,這種配備有一定合理性。現實中,狙擊手的主要裝備包括手槍、栓動或半自動狙擊步槍、彈藥和偽裝器材;而觀察手的主要設備包括手槍、全自動或半自動步槍,偽裝和觀測器材。另外,再說一下主角用巴雷特步槍擊落直升機的情節,這在現實當中其實很難實現,因為直升機根本不用飛那麼低讓狙擊手反殺,完全可以在遠距離用機炮解決戰鬥。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的特點是威力大,具有一定穿甲能力,並不以精確度見長,直接打中直升機旋翼槳軸的概率微乎其微。而且直升機的幾個脆弱部位:比如旋翼槳軸、旋翼、座艙、油箱、發動機和液壓系統都是經過特殊加強或者有雙備份的。以俄制米-17運輸直升機為例,它的旋翼槳軸可以承受20發7.62毫米子彈或者3-5發12.7毫米子彈的打擊。專門的武裝直升機就更不用說了。

著名的巴雷特M82A3.50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其特點是威力大,具有一定穿甲能力,但精度有限

在斯瓦格家中以及在暗殺現場出現的CheytacIntervention M200.408口徑遠距離狙擊步槍,屬於Chey Tac LRRS

(遠射程步槍系統)

的一部分,該系統由M200狙擊步槍、CheyTac 特製精密彈藥、彈道計算機和CheyTac 彈道軟體組成。其中,彈道計算機通過感測器和內部彈道資料庫為遠距離射擊提供所有必要的數據,其最大射程可達2200米。M200狙擊步槍採用手動旋轉後拉槍機,該槍配備的瞄準鏡是由Ningtforce生產的NXS5.5-22倍瞄準鏡,此槍保持著2321碼的現今世界最遠射擊命中紀錄。可惜的是,片中這把先進的遠距離狙擊步槍只在片頭開過一槍——擊中了一個易拉罐。另外,反面角色還曾使用TR250D遙控武器站來操作這種步槍。

逃亡中的斯瓦格分別使用了Merlin 5.6毫米小口徑步槍和雷明頓M700P狙擊步槍。其中,前者使用的5.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在美國被稱為「點22LR步槍長彈」,是一種常見的傳統民用槍彈,是各種50米運動步槍射擊項目最常用的比賽、訓練用彈藥,也是國外童子軍組織、中學射擊隊等開展青少年射擊活動所廣泛使用的彈種

(因此斯瓦格把這種步槍稱為「小朋友」)

。它採用裸露的鉛制彈頭、邊緣發火的帶底緣黃銅葯筒,結構極其簡單,價格也非常便宜。為減小槍聲,斯瓦格使用了一種簡易消聲器。他以塑料瓶為載體,在內部填充了白色的絮狀物。考慮到斯瓦格使用步槍的口徑較小,這種簡易消聲裝置還是有效果的,至少能緩衝槍口的氣流,但是這樣的簡易裝備只開幾槍就沒用了,因為填充物會因為燒灼變形而失效。

M700P是M700系列的警用型號,採用加厚的浮動槍管進一步改善了精度。因為全槍重量增加,後坐力也小了一些。在影片最高潮的雪地狙擊大戰中,3名反派狙擊手使用的M700P都是發射7.62毫米NATO彈的普通型,配合10倍瞄準鏡和兩角架。斯瓦格使用的M700P則是發射7.62x67溫徹斯特大威力槍彈的型號。這種彈藥裝藥量和威力甚至比俄制7.62x53R機槍彈都要強,初速達每秒902米,而且彈道非常平直,有效射程為1000米,比普通M700P射程超出了整整200米。

遊戲中的狙擊:無視影響因素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現實中的遠距離狙擊都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除了射手本身的射擊技巧這個主觀因素外,還有大量的客觀因素會影響子彈的飛行軌跡,進而影響射擊精度。首先,最顯而易見的是地球的重力,會將彈頭逐漸向地面拉,因此彈頭形成的彈道是拋物線而非直線。其次是風速和風力的共同作用,合稱為「風偏」。「風偏」會在很大程度影響彈頭飛行的穩定性。另外,空氣密度、濕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彈頭飛行軌跡。地球自轉和地球磁場對超遠距離狙擊時的彈頭飛行也會產生微弱的影響。而且彈頭本身自轉,這個自轉會令彈頭飛行到一定距離時,彈道發生略微偏移。狙擊步槍本身的質量和性能也會影響彈道。發射葯的溫度變化會影響其燃燒率,進而影響彈頭初速,同樣會影響彈道穩定性。彈頭本身的質量也會影響射擊精度。

因此,電腦遊戲中的狙擊都極大簡化了狙擊步槍射擊的難度,僅僅作為一種娛樂而已。以《戰地4》為例,儘管這個遊戲做出了彈藥初速和彈頭重量不同所帶來的細節差異。然而,在現實中,不論使用遊戲中哪款狙擊步槍,在打100-300米目標的時候,還勉強可以做到彈道平直,但只要過了300米,步槍的彈頭都會發生急劇下墜,尤其是那些短程狙擊步槍,如果你不去調節瞄準鏡的位置或者根據射擊距離調整密位,就很難擊中目標,更別說像遊戲那樣一槍爆頭了。

電子遊戲狙擊精英 中的場景。這款遊戲中,廠商模擬出彈藥初速和彈頭重量的細節差異,但對實戰中遠距離狙擊的效果展現仍然不足

相比之下,《狙擊精英》系列遊戲更加符合現實一些。調到高難度下,這款遊戲中的狙擊步槍不再是指哪打哪,而是需要你自己根據風偏計量表和與目標間的距離計算彈著點。但即便是這樣,這款遊戲仍然簡化了不少東西,比如地球磁場和子彈自轉等。

市面上的絕大部分射擊類遊戲都將真實條件下狙擊的難度縮小到了極致,比如CS、《穿越火線》和《絕地求生》

(俗稱「吃雞」 )

等等,這類遊戲只靠十字準星瞄準、無視射擊距離,簡化了包括測距、調節密位、計算彈道等繁瑣但又必要的步驟。

總之,由於公眾對於狙擊手那種一擊必殺能力的崇拜與嚮往,狙擊手們在未來很長時間裡,都將活躍在銀幕和虛擬世界中,繼續演繹著他們神話般的傳奇。

喜歡本文的各位,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遊戲 | 狙擊手 | 了解 | 實戰 | 狙擊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