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份隨筆
來自專欄焚紙樓的隨筆17 人贊了文章
譯名會依看片地區有所微整。
▲記電影(30)
《莉茲與青鳥》(リズと青い鳥)2018,日本
☆
她倆曾經想對彼此說的,或許只是早見沙織在《The Rolling Girls》的那句台詞:「好想和妳在一起,即便只是朋友這種關係……」也,唯有故事這種魔法,方能讓這一段在現實中只能以陰沉壓迫形容之的沉重情誼,變得如斯令人同理、催人落淚、惹人憐惜。 P.s.西屋太志設計的霙,實在讓人很有一種想用舌頭把她髮絲理順的下流衝動……
《終極戰士:掠奪者》(The Predator)2018,美國
☆☆☆
披著《鐵血戰士》的名字,演了一樁《變形金剛》的故事;並在觀眾必然以為是《異形》彩蛋的地方,塞了一臺令人無比掃興的《鋼鐵俠》。你問我生氣不生氣,不,一點也不。對於一個太過譽而永無新意的母題(狩獵儀式),大破大立或許是種選擇。沒看科學家也吐嘈了嗎?「predator?他們幹的事情一直都是hunter吧?」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寢ても覚めても)2018,日本等
☆
不是愛情故事;或著說,不是愛情關係性之故事,而是情場(性)吸引力之寓言。自私的人在情場會自然有種惡質的魅力,自私的麥能吸引女主,自私的女主能吸引亮平;所以人永遠不會被追求,只會被吸引,這種不公平的愛/激情權力便是戀曲的無解死穴。至於小說版開頭的無名大叔(同樣在找尋樣貌相似的女子)和結尾的亮平新女友(同樣被亮平自私的拋棄),更是構成了貪食蛇似的迴圈。
《生生》2017,台灣
-
時空環境意外精準,65歲後不得駕駛的法規和租書店的租片廣告(《全面攻佔2》等)都與行事曆的日期能夠貼合。不過還是台片老毛病,場景都「乾淨」的的不太自然,例如一個忙到沒時間接小孩的夜班單親媽是怎麼有辦法維持自家房子一塵不染無衣不折?
《美國動物》(American Animals)2018,英國等
☆☆☆
看完片尾方然大悟,莫怪乎這四個搶匪敢用本尊出演發聲了,他們出獄後的現在不是作家、電影製片就是藝術家,而世上還有哪些職場,能把「曾經搶劫」這件事化成僅為某種單純不帶致命利害的「履歷」呢……
《一屍到底》(カメラを止めるな!)2018,日本
☆☆☆
愉悅但不喜歡。把《影》和《張藝謀和他的影》綁在一張票賣一場廳放,帶給觀眾的體驗怕是不會和此片差多少吧。「我們努力所以我們經的起」的煽情法,某層面上不也是煽動觀眾將自己原該有的詮釋權力,讓渡給劇組未必有來由甚至未必真有的苦情嗎?為史雲導演的《人間昆蟲記》感到惋惜了,同樣的手法,他千方百計想避免這種煽情,卻料不到觀眾是如此自願受騙於其把戲……
《愛哭鬼的棋盤》(泣き蟲しょったんの奇跡)2018,日本
☆☆
終局,當眾人為主角的勝出歡舞高喊你辦的到,髮小和館長卻一時無語。曾懷抱職業夢而未果的他倆,在那一刻會否抱著友誼以外的情緒呢?肯定的,因他倆最終說出口的也著實不是打氣,而是「別哭」「奇蹟」。想起《將太的壽司》一樣終局,敗給將太的紺屋碧悟是如何盯著螢幕惡毒咒罵著「輸吧!輸啊!」;輸家的話語似乎總是比親友的鼓勵,更能顯襯出勝利的真實感。
《猛毒》(Venom)2018,美國
☆☆☆☆
可貶的地方很多,但原罪想來想去只有一條,就是作為一種超能力,實在拍的太不酷了。都2018年了,還有人會對Alien、Prototype、甚至Spawn(就是抱著想看本作的影子才進場)都曾翻玩也翻紅過的轉態能力,有多少超乎期待的新鮮感嗎?就像湯姆哈迪和這個主人公設定的年齡差距一樣,掩不住的加齡臭氣。
《畢卡索的秘密》(Le mystère Picasso)1956,法國
-
片頭說:詩人無法拍這樣一部紀錄片。真的嗎?只怕未必,觀賞張大春所謂「塗抹在原稿上的立可白總有剝落之日」的時序恐懼,未嘗不是一種樂趣。說到底還是表演性的問題,能夠轉換多少視覺表演性才是影像首重的考慮。如此想來,文字工作者在這個影像時代,還真是不得不依附附加價值而苟活。
《波長》(Wavelength)1967,加拿大等
☆
相見恨晚。
《蒲公英》(タンポポ)1985,日本
☆☆☆
宮本信子這扮相......鞏俐?
《終極戰士》(Predator)1987,美國
☆☆☆
「你是誰?你究竟是誰?」現實越戰的恐懼移植,隱形的獵人於最終被另一個隱形者反過來狩獵,無名的拷問,以及無名此一事實所造成的不亞於狩獵行為的壓迫感。續集將無名獵人訂名為Predator,就此失去此一靈性而敗筆。
《終極戰士2》(Predator 2)1990,美國
☆☆☆☆
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日本
《東京教父》(東京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ズ)2003,日本
☆☆
《寄生魔偶》(Parasite Dolls)2003,日本
☆☆☆
濃郁得化不開的1990年代感。中澤一登那段放飛過頭。
《戲夢巴黎》(The Dreamers)2003,法國等
☆☆
《厄夜變奏曲》(Dogville)2003,丹麥等
☆☆☆
就視野而言,一無遮蔽的村聚屬於人群、一針見血的旁白則是上帝、隔絕兩者的遮天車廂裡坐著的是撒旦,女主角的身份則昭然若揭,她不是被神父一眼望穿的加百列,就是行走曠野四百天的拿撒勒人。問題來了,那我們呢?能由攝影眼穿越天地人間看穿的我們,難道能比聖靈比聖父還偉大?於是,辯證失格……
《命運變奏曲》(Manderlay)2005,丹麥等
☆☆☆☆
除了恰恰最渣的場面設計延續下來外,有何必要稱續集……
《四十處男》(The 40 Year-Old Virgin)2005,美國
☆☆☆
Steve Carell的臉龐著實獨一無二,閉嘴時好似哲人肅穆沉思,一開口卻怎麼看怎麼像傻子,這種氣質註定讓他能在黑色喜劇與嚴肅悲劇間切換自如,於他人難及的說服力外兼具切換風格的調劑。如此看來,這片反倒是把他看小了,演個Jonah Hill就能完成的憨草人物,等到六年後《熟男型不型》,觀眾才真正得以知道其能耐。
《盜夢偵探》(パプリカ)2006,日本
☆
井上俊之
《終極戰士團》(Predators)2010,美國
☆☆☆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熟男型不型》(Crazy, Stupid, Love)2011,美國
☆
平凡女孩靠著一夜醉話讓高帥情聖浪子回頭,多麼乙女的想像!然而男兒觀眾卻看心酸了,因為平凡女孩即便乍看不為Ryan Gosling的把妹花招傾心,放縱時第一時間想找的依舊是這位情聖,而非任何一位老實人。至於Steve Carell的演出則沒甚麼好說,就是把當年《四十處男》沒演好的一切,一次補齊。
《驚悚末日》(Melancholia)2011,丹麥等
☆☆☆
2000年,増田こうすけ《搞笑漫畫日和》;2005年,伊藤潤二,《地獄星》;2011年,拉斯馮提爾《驚悚末日》──冥冥中講好的週期性彗星末日症候群?且共通點是都特搞笑……
《性愛成癮的女人I》(Nymphomaniac: Volume I)2013,丹麥等
☆☆
婊──這個晚於《說文》而無具體形源可考的詞彙,因為缺乏任何一個雄性詞彙與之相近,而每每令兩性論者大傷腦筋。閻連科在《風雅頌》偽造詩經偽述「女」字當先的做法,似乎徒屬意淫。直至到了拉斯馮提爾手上,才真正叫人看見了嶄新的解字可能──婊子,為「女」體破除「表」相之人。
《性愛成癮的女人II》(Nymphomaniac: Volume II)2013,丹麥
☆☆☆
性不是不能作為一種武(兇)器,但一這樣刻劃就俗了。不,如果連好色的女人想嘗試女同性戀,亦或耶穌受鞭刑能感受到性興奮,似乎也稱不上什麼大逆不道──別說《受難記》那場長到曖昧的鞭打場面沒讓人聯想到什麼──的揣測時,這種黑色電影的仇女情節,在二十一世紀又能引起騷動呢?莫說槍響上報,只怕投石都未必能起漣漪。
《不求上進的玉子》(もらとりあむタマ子)2013,日本
☆☆☆
是因為前田敦子演了這片,五年後才找她續演同為家裡蹲的岡田摩理?
《娼年》2018,日本
☆☆☆
用森中領的話說:「慾望會藏在傷口亦或柔弱之處。」用網民的話說:「醜男永遠不知道女人可以有多主動。」用三島由紀夫的話說:「女人就像夜晚,統治她所到之處。」用我的話說:「松坂桃李過期了。」
《肆式青春》(詩季織々)2018,日本等
☆☆☆
2.5星。北京篇俗、廣州篇粗、上海篇膩。共通問題倒是不約而同,便是「昔日」過於乾淨了:沒有油漬的麵攤、沒有蚊蟲的花田、沒有汙水的巷弄…..為了襯其記憶之無暇而過了頭的白淨,與都會水泥大樓的漆白一樣,皆矯枉的近乎虛偽。
《不能去學校的我直到寫出「未聞花名」「心在吶喊」》(學校へ行けなかった私が『あの花』『ここさけ』を書くまで)2018,日本
-
看哭兩次。岡田摩理從此是我此生憎恨的編劇。我恨她永遠都在拍自己的人生軌跡、恨她的人生悲劇和我如此相像、更恨她和我相像如今卻有美好生活;我恨她,就像恨我自己一樣用力。
▲記動畫(14)
《輕羽飛揚》(はねバド!)2018,日本
☆☆☆
梶原一騎留給了平成什麼?《小拳王》如何變成《megalo box》是一種答案、《巨人之星》如何變成《輕羽飛揚》則是另一種。它們的表現都不盡令人滿意,獲得的口碑卻是天地之別。於我而言,這是警鐘,宣告梶原一騎的昭和軍魂在平成的最後一年正式過氣,硬派從此只存於貌相而非膽囊,一場掩不住屍臭的死刑……
《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少女☆歌劇 レヴュー?スタァライト)2018,日本
☆☆☆☆
賭上畢身不再當演員的覺悟,就爭一場校內演出?這不是Star而是學霸的思惟,如斯的微弱獎品,令少女們的決心廉價至極。此當然非原主旨所願,卻在後天加工(動畫改編)中不幸錯舉,這故事最完全(美)的體態就該是岡田磨里那般符旨不嚴謹卻唯心的《BLACKROCK SHOOTER》,為何偏要學虛淵玄那訴諸遊戲規則層層辯證的《MadokaMagica》呢?有誰會在意這九個人是一群好玩家?百合豚嗎?
《一臉嫌棄給你看胖次》(嫌な顔されながらお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いたい)2018,日本
☆☆☆
媽耶,原作的出發點分明是權力──讓一個女人在被允許情緒(厭惡你的神情)的景況下擺佈其身軀(諂媚你的姿勢)的主宰感,動畫卻變成了調情,每一個女人的厭惡神情背後的動機也從負面情緒徹底一轉,變成看不慣愛人不敢逾矩而嬌怒的惱羞。誰想到這一招的?實在是改編鬼才!
《One Room 2》2018,日本
☆☆☆
只有天月真白篇令人興奮。第一人稱視角的穿幫次數未免太多了吧?
《春原莊的管理人》(すのはら荘の管理人さん)2018,日本
☆☆☆
光是坦誠自己喜歡這部動畫都是一種恥辱。但,真的好啊……至今兩棲的高森奈津美也就罷了,年近不惑的佐藤利奈這麼一把耳騷級的性感演出,觀眾還能聽到幾回?
《高分少女》(ハイスコアガール)2018,日本
☆☆
遊戲畫面會動了、會響了、終於能完整安利沒玩過的人了──三星配分依歸如是。
《遊戲三人娘》(あそびあそばせ)2018,日本
☆
兩年前的我:「兩誠是不是不搭檔就都不行?」現在的岸誠二:「(挽著柿原優子)喫屎丫你!」
《Etuda z alba》1987,捷克
☆☆
其實就是指男人吵架難解決也好解決,因為他們的腦筋和心和臘腸一樣一條通到底……
《語詞,語詞,語詞》(Reci, reci, reci...)1991,捷克
☆
「鳥突然短啼,大約沒什麼深意,只為了和隔鄰的啼鳥共鳴而已。」(簡媜《私房書》)
《一生一世》(Az na veky)1998,捷克
☆☆
每一對正在慶賀你們新婚的夫妻,都因經歷而私自勾勒著你倆的結局。
《填字遊戲》(Krízovka)2004,捷克
☆☆
名符其實之「愛是世上最大的一道謎題!」
《妄想代理人》(Paranoia Agent)2004,日本
☆
《牛奶也重要》(But Milk is Important)2012,挪威
☆☆
負能量版「替身使者會互相吸引!」
《受夠了!》(Enough)2017,英國
☆☆
鏡位取的厲害。定格動畫少有的迸發式演出。
▲記書(3)
《墮落論》
-
「若說魯莽不成熟的愚行就是青春的證明,那我想自己如今還很青春」(p50)──「我的青春也是墮落論」(p50)──「青春就是活著」(p100)──「活著就是去愛」(p71)。意即墮落的真締便是愛人?坂口一次毫無自覺的自我論證……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寢ても覚めても)
-
若說電影版的意象(「漫長的夢」)乃基底於歲月,原作便是底於攝影,將照相術保留當下等同破壞當下的矛盾性沿伸於愛(激)情。以女主閨蜜的設置為例,電影的女主離開了第一任閨蜜春代的說明不明,顯然七年內也從未關心過她,她倆再會的對白卻毫無嫌隙;對比原作女主種種有和春代持續往來的細節,以及三任閨蜜(春代、麻耶、阿橋)的出場重疊,顯見電影刻意讓女主二度換男友就和所有人決裂,乃是為了加強形上氣質,讓這個故事更像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寓言。換句話說,豐崎由美對本書的評語「異形戀愛」,實質上是由電影版完成了最後的一步。
《我讓最想被擁抱的男人給威脅了》(抱かれたい男1位に脅されています。)2~3
並沒有改善第一集的分鏡毛病,反而變本加厲了……不過就這點而言,倒是有些期待擅長截斷式特寫的龍輪直征會怎麼處理動畫運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