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九重陽,敬老思親情意綿長!

微信改版,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給我們加顆

小星星

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 

點擊右上角「

...

 → 

點選

設為星標

 

 

(視頻來源 林杉聲音雜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我們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讀詩

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醉花蔭

(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

民俗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的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山區,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心曠神怡、健身祛病。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的記載。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寫出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清代 石濤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意圖》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清代 陳枚 《月曼清游圖》之九月重陽賞菊

清代 張同曾 《菊花圖》

李苦禪 《重陽佳節菊花開》

明代 徐渭 《花卉圖卷》

清代 吳昌碩 《菊花圖》

齊白石 《延年益壽》

齊白石 《重陽生日》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沒有特殊規矩,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現在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漢代已有。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風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敬老

重陽節是向老人表達感恩的節日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父母、在長輩的身上,給予他們多一些關愛。縱然有萬千個理由,也請讓他們溫暖的日子多一些,讓自己被牽掛的日子長一些。家人健康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綜合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664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主 編 推 薦 課 程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

國粹美尚精品

」!


推薦閱讀:

TAG: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