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聞榴槤覺得臭,有人卻覺得香?榴槤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點擊上方

藍字

一鍵關注

本文專家:張麗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食品生物技術專業 碩士研究生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本月底,瑞典將開放世界上首個「最噁心」食物博物館,光榮入選的除了皮蛋、鯡魚罐頭、活蛆乳酪,作為一股清流,榴槤令人惋惜而又不出意外地也上榜了。

鯡魚罐頭

 

榴槤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能將人類劃分為界限分明的兩類。

曾有人非常有畫面感地形容吃它的感覺——「彷彿跟死屍舌吻過」……

由於氣味過於濃烈,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被禁止出現,但對它欲罷不能的人每天都在想如何用最低的價格買到頂級榴槤。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榴槤除了用來跪、徒手劈,還有什麼「過人之處」。

為什麼榴槤「又臭又香」?

2017年新加坡研究人員首次完成榴槤的全基因組測序,終於完整地揭開了榴槤氣味的秘密。原來,榴槤包含了臭雞蛋味、臭鼬味、金屬味、橡膠味、腐爛洋蔥味、香草味、奶油味等50多種氣味,通常被歸為兩類——臭和香。

 

榴槤班戟

臭味主要是揮發性含硫化合物(臭雞蛋味),在洋蔥、大蒜、韭菜等氣味特別的植物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揮發性極強,相隔數十米也能輕易識別。

 

而果皮中的豐富的脂類物質則是香味的主要來源,能使榴槤散發出水果香。

讓人「又愛又恨」 的榴槤

研究顯示,人類感知氣味主要靠400多種嗅覺感受器,而任意兩個單獨的個體,都會有大約30%的嗅覺感受器不同,所以對氣味的接收能力也不同,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為什麼有的人覺得榴槤很香,而有的人覺得像在吃……

關於榴槤的傳聞都是真的嗎?

1

一隻榴槤=三隻雞?

誇張。就營養價值而言,雞肉的主要營養素中只有碳水化合物低於榴槤,其他成分均是榴槤的數倍,所以榴槤頂多算半隻雞。不過,跟牛油果、蘋果相比,在水果界算是佼佼者了。

2

榴槤加牛奶/可樂,毒過眼鏡蛇?

食物相剋早被闢謠了,榴槤中不存在能產生毒素的成分,不然榴槤蛋糕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榴槤蛋糕

3

榴槤甲醛含量爆表?

有網友稱甲醛檢測儀檢測出榴槤甲醛爆表。其實榴槤本身不含甲醛,甲醛超標是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不法商販會用甲醛作為保鮮劑,所以買榴槤要注意不要買色澤過於鮮艷的。

國內能吃到頂級的新鮮採摘的榴槤嗎?

恕我直言,

暫時不能。

榴槤是一種熱帶作物,平均溫度22℃以上方可種植。我國除了海南、廣東、雲南等地適合種植的地方有限,且熱量不足,味道不足以與進口榴槤媲美,所以我們吃的榴槤基本上都是從「榴槤三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進口的。

榴槤樹

進口就會有一個弊端——長途運輸。

馬來西亞進口的榴槤通常都是自然成熟,因此運到我們這裡多是去殼冷凍過的。

冷凍榴槤肉

而泰國會提前採摘未成熟的榴槤進行銷售,過早採摘會嚴重影響口感,所以泰國設立了嚴格的採收標準。就在今年七月份榴槤成熟的季節,因為這個行為,導致榴槤大量滯銷,讓泰國徹底慌了,頒布法律,禁止將未成熟的榴槤出售給中國,違反一次坐牢三年。

 

所以,

想吃頂級的榴槤,最好還是到產地去。

好了,下面該劃重點了。

國內常見的榴槤品種有哪些?

榴槤原產地是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榴槤品種通常用D加數字來命名,從D1開始,根據品種數字依次加1。

馬來西亞頂級榴槤排行:

第一名,金鳳,果肉淺黃,肉質微苦帶甜;

第二名,貓山王(D197),薑黃,口味甘甜,有奶油味;

第三名,蘇丹王(D24),金黃,微苦帶甜。

目前,獲許入境的只有冷凍榴槤肉,成本較高,因此國內市場上比較少見,價格也更高一些。有消息稱,2018年,馬來西亞有望實現帶殼榴槤進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泰國較常見的是金枕頭(D159),青尼(D123),長柄(D158)三種。味道較淡,適合初次接觸榴槤的人。

金枕頭榴槤

越南以干堯為代表,口感脆爽,適合小清新口味的人。

如果還沒吃過榴槤,想挑戰一下,可以先選擇泰國、越南榴槤,口味略淡,馬來西亞榴槤口味通常濃郁,適合資深榴槤愛好者。

怎麼選好的榴槤?

自然成熟的榴槤,當然是極好的,但我們基本上沒可能見到,所以就需要具備一雙火眼金睛挑選出成熟度高又新鮮的榴槤。

一選品種:

如上。

 

二看外觀:

形狀圓潤的,捏尖刺能輕鬆靠攏,榴槤殼顏色偏黃並稍帶點綠色,這樣的榴槤成熟度比較高。殼的開口不要太大,防止被細菌感染的可能。

 

三聞氣味:

除了個別品種,如果酒味濃重,表示榴槤過熟,甚至有些變質。

 

友情提示,吃榴槤請注意場合。很多交通工具都禁止攜帶榴槤,曾經就出現過乘火車攜帶榴槤遭拒,怒吃兩個榴槤的故事……

支持我們請評論點贊?

?

?

公眾號ID:Science_China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台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TAG:榴槤 | 有人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