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捲髮棒刷屏背後: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
點擊
藍字關注
MBA智庫商學院,鏈接全球優質商學院資源
作者丨
插坐學院內容組
來源丨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上周,戴森新出的一款捲髮棒在朋友圈刷屏了。
根據官方宣傳,這款捲髮棒可以通過氣流捲起定型,邊吹頭髮邊捲髮。不過售價不太「友好」,高達3465元人民幣。但一經發售,還是引發了搶購熱潮,京東預售一天賣出上千件,當天預訂名額火速被搶完,天貓官方旗艦店的預售情況同樣火爆,連續幾天都在1秒內被搶購一空。
戴森,這個來自英國的小家電品牌,這幾年在國內迅速躥紅,成了新潮時尚又高科技的代名詞,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其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因為對產品的極致追求,被譽為「家電界的喬布斯」。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從詹姆斯·戴森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0
1
4年5271次迭代的背後
是對1件產品的極致追求
1979年的一次偶然,詹姆斯·戴森發現,鋸木廠使用大型旋流器所產生的氣流來清除木屑,他想,這個原理能否用到吸塵器中?
於是詹姆斯·戴森開始研發吸塵器,當時他選擇了最「笨」的方法——原型製作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得到產品的反饋,但這樣的方式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這一做就是4年。
在設計吸塵器上,戴森可以說歷經人生跌宕起伏。
在做第5台吸塵器模型的時候,他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
第2627台模型的時候,沒錢了;
第3727台模型的時候,還要他老婆幫忙賺錢養家,甚至把房子給賣掉……
4年的時間裡,戴森一共經歷了5270次失敗
,終於在第5271次原型實驗後,才製作出戴森一代吸塵器——全球首款「不採用集塵袋」的吸塵器產品。
極致的追求,孕育極致的作品。詹姆斯·戴森被稱為「家電界的喬布斯」,不僅是因為他桀驁的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和喬布斯一樣,對產品細節和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
如今的戴森,2017年收入為35億英鎊,全球超過8000名員工,每年將10-15%的銷售收入用於技術研發,擁有3000多項專利和超過500項發明,因此它也多次被權威媒體評為「
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
。雖然詹姆斯·戴森已經60多歲了,作為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企業家,他仍然堅持每天下午去總部的實驗室尋找靈感。即使沒力氣操縱車床了,他每天仍然要逐一認真地檢查各個產品的設計模型。
這種習慣從他開始設計第一台戴森吸塵器時就養成了,他不想戒掉這種習慣,因為其中包含了戴森產品成功的道理——
持之以恆、耐心、決心以及對技術的極致要求。
0
2
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
把別人憋死
小米創始人雷軍這樣形容「極致」:把自己逼瘋,把別人憋死。
在一次演講中,他用暴雪工作室的案例解釋了什麼是「極致」。
「暴雪工作室是一個極致的例子,最近《暗黑破壞神Ⅲ》遊戲發布,距離該系列的上一款遊戲《暗黑Ⅱ》,已經整整過了12年的時間。
12年里,暴雪工作室不斷調整將遊戲回爐重造,不斷創新又不斷推翻自己,只為做出一款真正滿意的產品。
」小米從成立那天起,追求極致的精神就滲透到了每一個工作細節。
2013年,新款小米手機即將推出,但是手機屏幕的壁紙還沒有確定。為了手機壁紙這件事,雷軍幾乎把所有設計師整瘋了。
「誰若是和我談公司戰略,我會直接問他壁紙畫好了沒有,沒有畫好繼續回去畫,畫好我給你100萬元現金。」
這是雷軍在2013年5月10日接受《北京晨報》採訪時說的話。
看過4萬多張網友投稿的壁紙,以及設計師們花費大量心血設計的作品後,他仍然不滿意,開始在微博懸賞100萬,尋求一張合適的手機壁紙。
這個消息震動了業界,大量設計師紛紛提出辭職回家專門畫壁紙。
為了能夠從海量的圖片中找出一張真正合適小米手機屏幕的圖片,雷軍夜以繼日地挑選,據他自己說:看了不下100萬張。
雷軍說:現在各家手機公司都在用百萬位數量級的照片解決一張壁紙問題,這是因為智能手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要如何做到與眾不同?只能想辦法成為最好的那個。你必須把自己逼瘋,把別人憋死,把一個點做到極致,然後消費者才會記住你。
這種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令人嘆為觀止。
0
3
把一件事情干到極致
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得到APP是羅輯思維團隊花費2年多時間,打磨的一款知識服務類產品,自出生那一刻就光環環繞,明星團隊打造,發布1年後營收超1億,2年多達到2000萬用戶。
在知識付費的紅海中,得到是怎樣殺出來的呢?
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快刀青衣講了一件小事,
在做得到APP時 ,一個工程師收到用戶投訴,說有一個 BUG ,但這個工程師怎麼都測不出來,又把拿來整個團隊的手機,都當成測試機,依然沒測出來。
這位工程師就聯繫那位用戶,說要上門拜訪,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兒。
那位用戶在上地,羅輯思維在通惠河北,兩個人正好從北京東南角到西北角,直線距離 20 公里的一條對角線,坐地鐵最快1個小時。然後這位工程師晚上下班就去了,回來把問題解決了。
這其實是一個復現概率遠遠不到1%的BUG ,也不是核心功能。作為工程師,他完全可以不管,因為他上面有測試、有產品經理、有運營,但他能去,說明他在意用戶體驗。
我們並沒有人安排他去,是他自己想去的。
類似這樣的小事不止一件,正因為整個羅輯思維團隊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通過重複地做簡單事情,不斷積累著量,在量的積累過程當中,逐漸發生變化,到最後形成質變。
羅振宇曾說,
如果有一件事情我們做不到最好,那我們會選擇不做
。如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里脫穎而出?
那就是
永遠不要做「差不多」的事情,一出手就必須干到極致
。0
4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把重複工作做到極致就是專家
粉絲早早過千萬、頭條75萬的廣告費,這是微信公眾號頭部大號咪蒙的數據。
篇篇10W+的背後,是咪蒙團隊每天的日常重複工作。據咪蒙本人透露,1篇文章的生產環節包括:
50個選題、4級採訪、5h互動式寫作、100個標題、5000人投票和1萬字的數據分析報告,
用戶思維從始至終貫穿於每個環節。以採訪環節為例,咪蒙的4級採訪就分為:5000人的群訪、3個以上細分人群的採訪、50個個案的採訪、71個頂尖專家顧問採訪。
例如,《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隊離婚》這篇刷屏文章在積累前期素材時,咪蒙團隊當天一早去民政局蹲點,期間遭遇白眼和質疑,甚至翻垃圾桶看有沒有作廢的離婚協議。前期五萬字的素材最後精簡到一萬字左右,最後才交由咪蒙執筆寫作。
正是這些看似重複、繁瑣的日常工作,這種對內容打磨的極致思維和每日精進積累的努力讓咪蒙的文章篇篇爆款。
無論是做內容還是做其他事情,你想成為專家,絲毫沒有捷徑可走。
關鍵就在於,你要能夠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人生不是百米競賽,而是漫長的馬拉松,只有堅持奔跑,才會最終贏得勝利。但要做好一件事情,不僅需要一個人頑強的意志力來支撐,也需要內心深處對做成一件事的強烈渴望。
很多人對「追求極致」可能有誤解,覺得這是高手做的事情。他們認為普通人做的就是普通事,如果能做得到極致,自己早成功了。
其實追求極致,並非是高手的特權,
把手頭的小事情重複做,把重複工作做到極致,你也能成為專家。
希望你能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既有大格局,又做得了小事,一步步培養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能力。
因為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你做一萬件平庸的事。
Reference:
1、過去4年,羅輯思維給我的10點啟發 by何川 @插坐學院
2、戴森捲髮棒刷屏,「英國設計之王」詹姆斯·戴森了解一下 @AssBook設計食堂
3、把自己逼瘋把別人憋死雷軍:創業要做到極致 by崔江 @華西都市報
4、雷軍:我比別人多努力了一點點 by張宏濤
5、咪蒙團隊獨家分享:100w+的爆款奇蹟,全靠這99%的產品思維 by黃小污 @水滴產品進化營
註:
本文作者插坐學院內容組,首發於職場充電第一站——插坐學院(ID:chazuomba),每晚 21 點 21 分準時分享,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MBA智庫商學苑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
如果你喜歡本文
歡迎 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不想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那麼,請
關注
+
置頂
我
!
第一步:關注
第二步:星標/置頂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這65條工作和成長建議,你將受用終生!
985名校院長演講火了: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斯坦福心理教授:壓力面前,除了逃避和死扛,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今年最犀利的演講刷屏: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強烈推薦)
知乎高贊:七種應刻意訓練的思維方式,讓生活慢慢變好
(點擊
藍字
可直接查看,記得分享出去哦~)
▼
MBA智庫聯繫方式:
投稿及內容合作|writer@mbalib.com
廣告及商務合作|bd@mbalib.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