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象與象棋
10-17
國象與象棋
有一句話是我非常喜歡的「大國是棋手,附庸國是棋子,弱國是棋盤」。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當今世界的力量博弈。可以仔細想一想棋手會不會讓棋子「統一」?前一段時間迷上了國象,也過了一把「大國」的癮,從中也發現了與象棋中許多不同。
規則的不同,中西方的思維不同,但是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象棋產生於印度,一個走向西方,一個走向東方,分別衍生出國象與象棋。當然他們是一母同胞,他們之間的聯繫性還是比較大的,只是在國象中設計者提升了象和馬的能力,而在行走中限制了車(所以只能成為後手)。其實最能反映中西方思維不同的那就是國象中的所謂的「兵」,兵只能向前走,吃子的方法和象棋中的「士」相同。最重要的是到達對方的底線就可以榮升為「王后」,成為棋盤中最有威脅的棋子。國象反映的當然是西方社會的現象,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現象。平民出身的白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舉任鄙以為漢中守」;「起遷為國尉」;「白起遷為武安君」。
從這個角度看來,不論是國象還是象棋的規則,只是人為的賦予,卻並不能反映真實的客觀事實,「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正是這個道理,但是從帝王的角度來看,國象中的「兵」在古代中國可是沒有土壤的。http://weixin.qq.com/r/qSnI0KPEOf5Greez93y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