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先放茶還是先倒水?其中大有學問
老茶客都知道,泡茶的時候什麼時候投茶葉那是很有講究的,一不小心好茶可能就會毀在你的手裡。也許你已經聽說過了「上投法」、「下投法」等專業名詞,但你知道他們的原理是怎樣的嗎?
先來追根溯源一下,
泡茶時,投茶的方法一般被概括為三種,即: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三種投茶方法源於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一書。
「投茶有序,毋失其宜。
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複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
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不同投茶法對應的乃是不同的季節,實則也是對應的不同水溫。滾沸的開水注入杯中,不同環境溫度下所得到的水溫也是不盡相同的。夏季高溫天,沸水入杯可達90℃以上,且降溫慢,故用上投法,以免茶葉燙黃;冬季氣溫低,沸水注入杯中僅得70-80℃,因而直接沖泡茶葉才能將茶完全泡開。
由於明代中原地區以炒青綠茶為主,今天我們常見的普洱、烏龍、紅茶等在那時要麼尚未誕生、要麼未曾廣布,因而張源所說也僅止於綠茶。如果拿到今天的六大茶類來加以應用,則需要更多的變通。但是,其原理是相通的。
下面是我個人在泡茶時的習慣,供大家參考。
上投法(水溫較低)
方法:注水至茶杯容量4/5,待水溫稍低(70-80℃)而後將茶葉由上部倒入,待其緩緩下沉。
適用:極細嫩緊實的茶葉,如碧螺春、都勻毛尖等,鬆散類(比如各種毛峰)茶葉不可用此法。
優劣:水溫較低,可防止燙壞細嫩名茶。但也正因為溫度低,會降低茶葉的香氣。
中投法(水溫適中)
方法:注水至茶杯容量1/4,先投入茶葉,待其稍稍潤開後再注水加滿。
適用:易浮於水面的扁形茶和鬆散型茶葉,比如西湖龍井、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等。
優劣:可防止密度較低的茶葉大量漂浮於水面影響觀瞻,水溫也不至於太高,但略顯繁瑣。
下投法(水溫較高)
方法:先投入茶葉(也可先用沸水燙杯),而後以沸水直接注滿。
適用:葉質相對較老,需要高溫激發茶性的茶葉,例如紅茶、烏龍茶、普洱茶、花茶、中低等級綠茶等。
優劣:水溫高可充分將茶葉泡開,並激發芳香物質揮發,對細嫩茶葉絕不可適用此法。
下投法溫潤泡(水溫較高)
方法:先投入茶葉(也可先用沸水燙杯),而後注水至茶杯容量1/4,待其稍稍潤開後再注水加滿。
適用:該方法主要是防止等級較低的茶葉中片茶、茶末浮於水面影響品飲,故先以沸水將其溫潤後,再注滿水。
對於不同的茶,要將其泡好,還是需要多用心觀察才行,以上經驗僅供大家參考,歡迎多多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