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呀!互相傷害吧——工美行業怪狀
文人相輕 自古而然
工美行業也概莫能外
今天,帶你細數工美行業的幾大怪狀!
學院派 VS 民間派
工美行業通常將那些做學術研究的和工藝美術院校學生稱為學院派,他們一般從小接受美術培訓和專業課程學習,理論大於實踐。他們身上往往被貼上「創新」、「另類」和「與時俱進」的標籤,他們的作品或抽象或誇張,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帶有明顯個體對藝術的理解和看法。
與學院派相對的被稱為民間派,一般是以師帶徒的形式出道,經過多年腳踏實地的學習才能出師,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熟練的基本功和動手能力,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埋頭鑽研技藝,技巧精湛、形象逼真、帶有明顯傳統的烙印。
在工藝美術行業里,學院派與民間派的紛爭由來已久,小到唇槍舌戰,大到拉幫結派。
民間派眼中的學院派 ▼
傳統的工藝大師認為民間派修鍊了幾十年爐火純青的技藝,豈是一些現代學院派創作者從書上學點皮毛,然後天馬行空創作出來的作品可比?學院派雖然系統地接受美術理論培訓,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更好,但由於缺乏對傳統技藝的了解和實踐經驗, 作品大多會給人時尚前衛,但脫離傳統的印象。
學院派眼中的民間派 ▼
而學院派則認為民間派只是機械地照搬古人的東西,師傅教什麼,徒弟就做什麼,雖然技藝精湛,但多數審美固化,因循守舊毫無新意,同時還在一定程度排斥其他審美標準。因為從小拜師學藝,文化水平不高,更缺少藝術氛圍的熏陶,給人作品精巧有餘美感不足的印象。
頭銜之爭 ▼
在這個功利社會,越高或者越多的頭銜往往意味著越高的身份、越高的地位和越高的身價。所以許多人不惜一切提高自己的頭銜,不管真假、不分多寡,所以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大師頭銜滿天飛,尤其是在工藝美術行業,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一張名片上印滿密密麻麻的大師名目。於是就出現了,頭銜多的瞧不起頭銜少的,頭銜大的瞧不起頭銜小的。而「大師」的種種亂象,反過來又讓不少從業者嗤之以鼻,不屑為伍。
材質之爭 ▼
在玉石類行業尤為明顯,同一題材不同材質,作品價格判若雲泥。特別是做白玉的,在他們眼中只有新疆和田玉能登上中國八千年玉文化的殿堂寶座。他們張口一句我是做白玉的,就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做翡翠的看不起瑪瑙,如近幾年冒出的阿拉善玉,在翡翠人眼裡就是磚頭料。做壽山石的看不起做寮國石的,認為寮國石沒文化底蘊,只會破壞擾亂市場。
地域之爭 ▼
由於歷史傳承、地域文化等原因,同一門類不同地域的工藝美術都有自己擅長和與眾不同的技法,隨著信息的發達,行業漸漸從門戶偏見演化為地域之爭。如陶瓷,景德鎮的彩繪看不上德化的,德化的瓷塑瞧不上其他陶瓷產區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工美這個江湖,
如何求同存異?如何共生共榮?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意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