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使用說明書 | 5.總是說「像我這樣的,肯定是個累贅吧?」等負面的話。
1 人贊了文章
事例
D和公婆住在一起。婆婆上了年紀身體到處都不舒服,總是要跑醫院。但是儘管如此,婆婆還是在家裡做著洗衣燒飯的活。
D對老公說,我們被婆婆照顧了這麼久,也該讓她安度晚年了吧?
丈夫說,說的是啊。是該讓她歇歇了。不過以後你的任務就重了,沒問題吧?
D說,沒事兒,也就4個人的份,不會太累的。
和丈夫談過之後,D一下子接過了做飯洗衣打掃的活。剛開始的確有些辛苦,習慣了之後也不會太花時間。丈夫也一同幫助扔垃圾呀,打掃浴室等。
公婆每天就悠閑地看著電視過日子。D覺得能讓公婆這麼開心真好啊。但這隻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婆婆開始漸漸地不收拾自己的外表了。
接著有一天婆婆說:像我這樣的人,在家裡呆著就是個累贅吧?
D說:完全沒有這回事哦。
婆婆說:這是事實,你說出來也沒事。我還是死了比較好吧?
這樣的對話,漸漸地多了起來。
「不管怎樣先聽對方傾訴吧。」這樣的建議是大錯特錯
「你一定在想我怎麼還不快點死吧」「隔壁的人真吵,煩死了」「養育的方法錯了」——老人總是會有很多負面的語言。原因是在於上了年紀。
聽到這樣的話,周圍的人心情都會變差,也不知道要怎樣應對。對於老人老說,雖然一直在說要肯定他們的話,然而他們要是說了「還是快點死了算了」這樣的話,要肯定說「對啊」那就要出問題了。
那麼,要是周圍的人沉默著什麼也不說,聽老人傾訴這樣的方法有用嗎?可並不會這麼簡單。周圍的人就算是拚命傾聽但什麼都不說的話,老人就會露出很失望的表情,甚至覺得你根本就沒有在聽ta說話。
不責怪,只是聽著,反而會讓負面話語變得更多。
另外,還有不少人會覺得很難過,他們覺得父母在尋求幫助,而我卻什麼都做不了真的很抱歉。一直聽著負面的話,家人也會吃不消。
總能聽到「不要否定對方說的話,好好傾聽吧」這樣的建議,但這是很理想化的。家人會身心俱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為什麼負面的話會越來越多?要怎麼辦才好?要是事先知道了這些,就會輕鬆很多。
想要禁止負面的話反而會有反效果
隨著年齡增長,感到自己是一個有貢獻的人的機會會減少,本人非常能體會到。因為視力聽力都下降,身體也不能隨意運動地很好,所以變得需要周圍人的幫助。
特別是那些曾經操持著家的主婦,或者養著家的職員等,一直以來都很驕傲,會更加不滿足於現狀。你要是對他們說「工作和家務都不用做啦」,他們可能剛開始會覺得開心,然而還是會覺得失落的吧。無法得到滿足的老人便會覺得自己被別人否定,於是便會說出「你肯定希望我早點死吧」「真相快點死」等話。
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家人為了他們承擔了工作和做家務的責任,是為了他們著想。
於是他們想打下手,做家事結果引起火災,想做飯但是動作太慢推遲了吃飯的時間等。因為知道自己做不好,所以雖然很想要做家務,卻說不出口。
在醫院的就診室,也常會遇到說想要快點死掉的老人。
家人會覺得「想讓ta不要在說這樣的負面話了」「想讓ta不要再發牢騷了」,但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不要說負面話」「不要發牢騷」上的話,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在說出「不要想北極熊」的時候,反而就會想起北極熊。要是對你說,千萬不要想像北極熊,你一定會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想吧。看到牆上貼著「不要按這個按鈕」,反而變得想按,這就是人性。
交給他們打掃院子等不會有負擔也不會有危險的工作吧
那麼,周圍的人要怎麼做才好呢?把打理庭院等,危險性小,而且就算做不好也不容易受傷的工作擺脫給他們做就好了。
這是我曾經實際遇到的老年女性患者的故事。她的家人對她說,已經上了年紀了,就不要做家庭菜園了。剛開始來就診的時候,她表現地還很愉快,說,老了嘛沒辦法的事啦。但是再次來就診的時候,人就變得很低落,一直低著頭,說「最近覺得不開心了呢。以前會收拾庭院,現在沒事可做了。啊,覺得自己還是趕緊死了算了」。等到再來的時候,已經變得讓人忍不住想要問她「你沒事吧」那種程度了。我在了解了她具體的健康狀況後,和她的家人溝通了一下。於是她再來就診的時候,笑著說「又開始收拾庭院了,要做的事好多真是忙不過來了」。
有很多人看著老人就會想,「活著就好了」。於是就會覺得「不要亂來了」「安全最重要」。
我還遇到過因為白內障,視力衰退的人。96歲的男性。看不了電視的狀態,當然書也讀不了。吃飯的時候勉強能自己吃,但是處於不知道在吃些什麼的狀態。我建議他做手術就能治好,可是他的家人卻拒絕手術,說,「都這麼老了,看不見就看不見吧。」但是他的情況越發嚴重,最後到了不能自力吃飯,需要介護的程度。那時家人覺得「多多少少要是還能看見一點的好」,做了手術。手術後他能看清了,也能自己吃飯,看電視了。每天都過的很開心。
很多人都會覺得,父母只要活著,自己就很開心了吧。就算看不見,聽不見,什麼都不做,只要健康就好了。我很能理解這種心情。
但是,老人自己雖然覺得自己很想做事,可是因為擔心所以說不出口。結果想做的事做不成,慢慢老去,看不見聽不見,什麼都做不了,能接受到的外界刺激也減少,於是,認知症開始發展惡化。特別是眼睛和耳朵,年輕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重要性,可是上了年紀之後,電視,廣播,書,報紙,雜誌,和家人的對話成為了主要的樂趣來源,那時才會切身體會到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多運動身體,多動腦對於預防認知症是很有效的。
但是,說到運動,大部分人腦海里浮現的都是電視上看到過的「老人院里大家做遊戲的情景」。然而,如果是你,再上了些年紀後,你會想做遊戲嗎?其實老人也會有自己想做的事。儘可能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比較好,而不是非得玩遊戲。
如果不知道讓他們做什麼好,一般比較有用的是,剛才提到過的,擺脫他們照顧植物。就算多多少少又些行動不便,給植物澆澆水,聊聊天也是可以做到的。在老人設施里入住的認知症患者為研究對象,這樣做了之後,說想回家,或者咒罵的情況都變少了。而且,認知機能也有了改善。
為什麼會有這些效果呢?首先,是因為運動了身體。把水搬過來,再澆水,也是運動的一部分。
其次,是有計劃地做事。如果沒有什麼特別要做的事,那個人在那一天就渾渾噩噩的,變得連早晚都分不清。特別是現代化的生活,夜裡也很明亮,生活節奏都會變亂。但是通過照顧植物,需要有澆水的時候,生活變得有規律,也產生了節奏。
第三,能感受到自己作出了貢獻。特別是照顧植物,通過植物的成長,能清楚看到成果。由此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伴侶去世的老人自殺可能性很高
坦白說,和負面情緒的老人交流的時候,會有「連自己的情緒都被帶差了,真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有一些時期是絕對不可以放任不管的。
特別需要留意的是,由於親人去世帶來的環境變化。因為年紀大了,丈夫或妻子總會有一個先去世。老夫婦同時去世的情況除去事故意外雖然也不是沒有,但是總體上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就算有親人,但還是變成獨身、獨居的狀態。在那之後的一年內,特別是6個月的樣子,被留下的老人的死亡率會上升40%。
也就是說,在死別後的一年內,周圍的家人不管有多忙,最好還是多多聯絡,確認狀態才好。要記住,因為配偶的去世而變得抑鬱的人非常多。
被留下的老人如果是男性的話,就要特別留意。因為研究發現,男性的情況會更危險,就算沒有抑鬱狀態,因為借酒消愁而導致酒精中毒的比例會激增。
會有人說,「我爸爸在死別後,也挺活躍的,一定沒事的。」,但這不是絕對的。提到「抑鬱」,大家的印象都是「表情陰暗低著頭不說話」的樣子,可是老人的抑鬱並不簡單。他們更多的會表現的焦躁。年輕的時候,心情低落,身體也會變得不想動。但是如果變得焦躁,便會坐立不安到處亂走,周圍的人便會誤會覺得很有活力。所以家人請確認究竟是不是因為煩躁而到處亂轉。
而且,因為焦躁而導致自殺的概率在上升。65歲以上的老人中的15%就已經處於抑鬱狀態。有數據顯示,這些抑鬱狀態的老人中的21%,也就是5人中有1個人會在2年內死亡。如果不事先了解到這些,在發生意外後,便會懷抱著「為什麼我沒有能幫到那時這麼不安的父親啊!」的想法,後悔一生。配偶去世後的1年,特別是49天結束後的半年內,請務必留心被留下的那位老人,時常保持聯繫,好好地守護。
————————總結———————
老化的本質之4
- 對於自己有沒有幫到別人的忙這件事,特別在意
- 以前生活地非常用力的人,現在變得非常卑躬屈膝
周圍的人容易犯的錯:
- 禁止老人說負面的話
- 覺得「只要能一直活著,活久一點就好」,而什麼都不讓老人做
- 無視老人的興趣,覺得玩玩遊戲就好
周圍的人應該做的事:
- 盡量讓老人做他們真正想做的事
- 交給他們打掃院子等沒有危險,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受傷的工作
- 讓他們適當運動
- 讓他們做需要有時間規劃的事
- 讓他們做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的事
- 對於那些與配偶死別後被留下的老人,要定期多多聯絡,好好守護。配偶去世後的一年內需要特別留意
- 煩躁,坐立不安,到處亂轉的時候,請務必特別注意
自己不想變成這樣的話,應該做的事:
- 做一些打理院子等,「適度的運動」,「低風險」,「可以切實感受到成果」的事
自己已經變成這樣的話:
- 在不給周圍家人帶來困擾的前提下,好好享受自己的興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