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被動學習」的科學方法,你可能有必要看看

對抗「被動學習」的科學方法,你可能有必要看看

你們有沒有想過:

和學霸們坐在同一個教室里,聽著同一個老師的同一節課。為什麼我們差別這麼大呢?

在過往的學習經歷中,大家可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好像知識都已經掌握了,結果到應用、做題的時候又不會了。

然後去翻課本,查資料、問答案……結果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不會。

筆記可能記了很多。該想不起來的,還是想不起來。

聽得明白,說不出來。看似理解,實際上還是不懂。

這是一種「掌握」的錯覺。

別人可以幫助、引導你思考,但是不能代替你思考。

那些被動的學習過程中,缺乏一個內容加工、整理的環節。我們不知道,新知識應該放在哪,啥時候要用到。所以到要用的時候,我們就找不到了。

一、知識的提取

之前有一篇文章,我提到過——

「本質上說,我們的記憶、理解、思考結構都是網路狀的。」

隨著知識網路分支的層層細化,具體內容信息所佔用的大腦容量的存儲空間,是幾何倍數增長的。

按照《大腦與思維》雜誌上科學家的說法,人腦的記憶容量理論上相當於5億本書,相當於50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存量。

海量的數據中,在幾秒鐘之內,從只有兩個拳頭大的腦子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這是一件非常偉大而艱難的事情。

同樣面臨這種問題的,是圖書館的信息管理。圖書館的書那麼多,我們是怎麼找出一本書的呢?

圖書館的資料庫,就像一個目錄,把知識變成分類索引壓縮真正所要存儲的信息容量

幾乎所有的涉及到找信息的地方,都會用到索引的檢索方式。

快速找到內容的前提,有兩個:

  • 一是定位,要知道它在知識網路之中所處的位置;
  • 二是連接,保證通往這個位置的通路是順暢的。

那如何將新學到的知識,科學地管理起來,方便我們隨時拿來用呢?

二、信息加工

一本新的書,放上書架之前,就應該給它編號,做記錄。

原理很抽象,做法很簡單。

在理解知識之後,有三個加工步驟。

  • Why,為什麼,從哪來。
  • How,什麼時候會用到這個知識,怎麼用,場景。
  • Practice,適度的刻意練習,然後用各種測驗方式,檢驗學習成果。

今天我們舉個例子,背一個單詞:unprecedented

1、 Why——為什麼是這樣,它從哪來

我們知道英語是從拉丁語系演變過來的,所以很多單詞都有著拉丁辭彙的影子

「cede」是一個詞根,意思是去、到。

這樣理解了這個詞,下次你看到它就不會一臉懵逼了。

2、 How——使用場景

很多時候我們記單詞,只是認得而已,並不知道什麼時候用,怎麼用它。

比方這個單詞unprecedented,我們應該知道它只是一個形容詞。

那形容詞一般有兩種用法:

1)放在名詞之前表示修飾:

An unprecedented event has happened.

2)或者在be動詞後面表示狀態:

This situation is unprecedented, we should make a change.

通常來說,我們要去看一些單詞的例句和固定搭配。

3、Practice——有技巧地重複和測驗

相比於機械式的重複,我比較建議的方式是換花樣來測試自己。

聽、說、讀、寫一起來。用不同的重複方式對抗遺忘

如果你有認真的看到這裡,我覺得unprecedented這個單詞,你應該是好久都不會忘了。

我拿英語舉例子,但是每一門學科,每一種知識大抵是同樣的道理

書要先被讀厚,然後再被讀薄,這是大腦的認知規律使然。

三、花時間的方法往往管用

你們可能覺得這種方法花時間,遠不如直接懟考試題目來的簡單粗暴。

但是如果你壓根沒真正掌握知識,或者過幾天就忘記了,那你還要重新再複習一遍。算總的時間下來,是得不償失的。

而且老是反覆看自己學過的東西,會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差很差

再給大家看看,知乎一個外國學霸的案例:

注釋:Quantum physics 量子物理

踏踏實實,慢就是快,成長的效應是累積的。

另外,如果你感覺時間不夠用關注我的公眾號,查看「精華推薦」,即可獲取解決方案。

不多說了,我也要背單詞去了

/To be continued.

Knowledge is powerful because of sharing.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贊,可以幫到更多的人。

微信公號搜索:駿哥筆記

我這裡跟大家分享關於學習和成長的那些事

有用、科學、有趣積極的高效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自我管理


推薦閱讀: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 高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