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股權激勵的實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

16 股權激勵的實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

來自專欄合伙人股權

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最近不少人諮詢的一個話題:股權激勵的實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

【注意的點】

先給大家看一個例子,這是之前我們遇到過的一家企業:

創始人阿恭帶領著一幫子兄弟辛苦辛苦創立了一番基業,由於對手下的人不是特別放心、也是因為看慣了合伙人分手之後的種種鬧劇,所以註冊公司的時候他特別謹慎,所有的公司登記的股東都是阿恭和他媳婦兒阿喜。這個也能理解,因為早些年的企業都是這樣過來的。前幾年企業效益很不錯,阿恭也沒少給弟兄們發工資。可是,這幾年企業狀況不太好、人員流動特別大,高管換了一輪又一輪。沒辦法,阿恭開始到處參加各種總裁班,有一次拜高人學習了股權激勵的上層絕學,於是,回來之後立馬行動,在自己的企業轟轟烈烈的搞起了股權激勵運動,各種會議上大講特講。可是,效果一直不好,眼見得時間過去2年了,還是落地不了,中間老師也給他支過各種招數,都沒有明顯效果。然後,有一次我和阿恭在一個偶然的場合碰面,聊起前前後後的事情,才發現其中的一些原委。

第一,不是你想給,員工就一定得要,股權激勵是以員工為中心,而不是以老闆為中心。

這家企業在效益好的時候,當時一些管理人員想投點錢、參與新項目,但是被阿恭以各種理由拒絕了。現在企業效益不好了,才想著鼓動大家一起入股、一起干,那你想,如果這個時候你是員工,你願意參加股權激勵計劃嗎?這個其實牽涉到另一個話題,也就是股權激勵的時機選擇問題。不是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做股權激勵都能有效果的,最佳的激勵時機是在企業處於上升期、或者有上市計劃、或者啟動某個新項目的時候,或者有重大投資人進入之前,這個時候股權的價值預期比較好一些。但是不論怎樣,企業處於低谷期一定不是做股權激勵的最佳時機。

第二,信任是最好的激勵機制,也是股權激勵的文化基礎。

阿恭是個非常勤快的老闆,企業的大事兒、小事兒、事無巨細,全部管到底,搞的大家沒脾氣。所有的事兒,上報到總經理以後,還要上報給阿恭,阿恭簽字了,事情才算敲定。有一年,企業花大價錢挖來一個總經理,這位哥上任一年以後開始內部改革,準備削減中層管理幹部。這消息上午剛說出口,下午就傳到阿恭耳朵里去了,阿恭把總經理叫到桌前一頓罵,這個改革就沒再整,沒過多久總經理便離職了,走的時候無奈的說了一句:既然總經理啥事兒都做不了主,那還花錢請什麼總經理呀。我了解到更誇張的是,企業規模已經上千萬了,而給總經理的審批許可權是10萬塊。這些事情表面看來似乎與股權激勵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卻是股權激勵實施的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信任。股權激勵之所以能夠在一些企業發揮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員工拿到更多的錢,另一方面是因為,通過股權激勵,員工對企業有更多的參與感、能體驗到主人翁的快感。可是,你想啊,一個連11萬塊審批許可權都不願意放給總經理的老闆,大家能奢望參與感嗎?表面上是審批權的問題,背後是信任還是不信任的問題,11萬的信任都沒有,怎麼可能讓你參與到企業的股權深處?這就是激勵對象考慮的問題。

第三,老闆說的很好,我能信他嗎?外部人做股權激勵更客觀、員工更容易接受。

親力親為、充滿行動力是商人的優點,但是放在做股權激勵這件事情上,就錯了。股權激勵首先是個專業活兒,不是上兩三天課程就能學會的;其次,更重要的是,內部人做股權激勵方案存在角色衝突。我們做股權激勵項目的時候,要調查企業的財務狀況、了解激勵對象對企業前景的真實看法、了解參與意願,這些活兒只能外部人來做才相對客觀。對激勵對象來講,他很難接觸到企業的真實財務數據,老闆親力親為的跟他講我們的財務數據多好看、企業多麼有前景,你覺得他會信嗎?可是,財務數據直接關係到將來能否分紅、能否上市,對激勵對象來講,這些都非常重要。另外,老闆拿出的股權激勵方案或者協議,激勵對象從角色上想當然的就認為只會站在老闆角度來設計條款,協議對他們肯定不公平。那第三方機構做股權激勵項目的時候,更多是站在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來設計協議, 不會單方面考慮哪一方的利益,否則就落不了地。這個方面也很重要。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了股權激勵實施時需要注意的三個重要的點:

  • 不是你想給,員工就一定得要,股權激勵是以員工為中心,而不是以老闆為中心。

  • 信任是最好的激勵機制,也是股權激勵的文化基礎。

  • 老闆說的很好,我能信他嗎?外部人做股權激勵更客觀、員工更容易接受。

當然了,要實施一場成功的股權激勵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點,比如企業的股權結構、薪酬結構、組織結構等等。

推薦閱讀:

TAG:股權激勵 | 老闆 | 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