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10000+字告訴美術生們繪畫應該怎麼學?學什麼?

乾貨 │ 10000+字告訴美術生們繪畫應該怎麼學?學什麼?

來自專欄智能時代的繪畫基礎學習6 人贊了文章

藝術學習模型

——管郁生

混沌大學的李善友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思維模型。

前陣子有個老太太登機前往飛機發動機里扔了一把硬幣求平安,這是典型的老思維模型里思考問題。在這種落後的思維模型裡面,你再怎麼學習實際上也是低水平的重複,不是有效的學習。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我有四個學習的模型:

  1. 首先我是油畫系畢業的,同時自認為還是一個手繪主義者。
  2. 其次我是以前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科帶頭人。這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的模型。
  3. 15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家概念設計公司的教育部門的副董事。
  4. 最後還有一個身份,是上海市教委的教育評估專家。

這四個身份讓我分別從個人、學校、市場和整個全國的不同教育層面來考量我的思維模型。

通過這四個思維,我意識到我們的學習需要一個語境,光學習一樣東西,你是不可能看到全貌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的人生歷程。比如幾乎所有人都是從初中、高中、大學這樣一路走來,那麼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不是會存在問題呢?

初中高中一直到高校是個基礎模型,但是這個過時的藝術學習的模型是絕對的嗎?

大家在學畫的時候其實是首先是看中了我要學什麼畫種的,有的喜歡學油畫,有的喜歡學水彩,有的喜歡學國畫……是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選擇材料工具,慢慢開始追求風格,逐漸到大學裡進行專業學習,而到了工作崗位以後開始進行職業創造。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能夠在工作領域裡面做到職業創造,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種已經過時的學習模型。

過去的學習方式 - - -

在你之前的學習過程里,比如從使用的繪畫工具一直到技術風格這塊里,回想起來會發現,學到的其實是農業時代的東西。

而在大學裡學的專業運用到職業創造這一部分,頂多學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的那些知識。

我們都知道,農業時代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徵。以前學畫時,老師會說,你需要悟。

原因很簡單,為什麼要靠悟?

因為知識和知識之間沒有邏輯關聯。只有聰明的人或者說非常勤奮的人,才能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既是悟。

到了工業時代,流程是學什麼?就是學技術。

從第一步該幹什麼、第二步該幹什麼一步步的學技術,這就是我們整個學習的一個大致的模型。

這裡面有個問題,我們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到現在,學習上的思維模型總體來說只有三個。

  1. 第一個學科制是早期的學習方式。
  2. 第二個項目制實際上是為了面對現在的就業方式,也是藝術學習未來的主要趨勢。
  3. 像美國有些比較好的學校比如斯坦福已經在開始使用第三個,問題制的教學方式。

所謂問題制的教學方式,需要你具備結構性的思維。

結構性思維 - - -

那麼結構性思維是什麼?

也就是說你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能夠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這種能力,這是藝術學習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

說到結構性思維,今天的主要任務是讓大家整理一下,藝術學習以來你的結構性思維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終結。

先從大的層面,從社會環境的層面來說。

首先,現在社會生產力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沒有一家工作單位會讓你用鉛筆來工作。我們都知道在大量工作時會使用三維軟體,但是現在最好最先進的三維軟體連建模都不需要了。

第二是審美的改變。我們現在的審美和以前的審美有著巨大差異。

最後是行為。

在這裡我給大家總結對一個藝術學習者來說基本的四個方面。

藝術學習的4個基本方面 - - -

第一個是在新時代形勢下的審美法則,也就是現在的我們對美的理解大概到了何種程度。我們經常會說唉呀你太土了,或者這個好前衛。現在這個時代它有核心關鍵詞嗎?

第二個叫分形時代的造型邏輯。為什麼叫分形時代?我們現在都用計算機,計算機在處理造型時是使用分形的造型邏輯。

第三個就是數字工具的跨越。以前我們做動畫片時都是用鉛筆,

後來開始用計算機。那你知道嗎?現在連小學生都可以用動畫軟體來發表自己的作品了。所有的動畫的角色場景都可以自己設定,這就是工具的跨越。

現在很多超級電腦都有三維攝像頭,用來進行初步的掃描和建模,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和迭代,進行審美的修飾。這就是數字工具,它在不斷跨越。

我們原來用手寫板覺得很不錯,後來變成手寫屏,現在用超級電腦。那可能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三維中去研究、分析和表現物體。

最後還有個叫創造行為的模式。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效率很低,將來一定是在人群中工作,放大自己的能力。

這四個部分比較複雜,下面來給大家做分解和介紹。

這張圖片左邊是施瓦辛格以前的一個角色,右邊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鋼鐵俠。在這樣對比下,很容易發現一個是六七十年代的風格,一個是現代的風格。鋼鐵俠漫威的這些設計比較能代表現代人的審美趣味。

在復仇者聯盟裡邊奧創和鋼鐵俠的設計區別很明顯,

一個是通過人體的肌肉,而另一個好像不是,但是你感覺它也是人,而且使用了昆蟲的面部。這會讓你清晰察覺一個是正面角色,一個是反面角色。實際上從設計上來說奧創用的是底層肌肉,簡單說他就是被扒了皮的一個人。

從早期的工業化的設計到現在,設計更加趨向於生物性。

我們看這兩張解剖圖,右邊那張老頭特別瘦,我們會看到它薄薄的上層結構底下,其實還有底層肌肉,是互相交叉的。

對這種解剖的認識是因為現在有大量的信息處理工具。而如果在中世紀或者文藝復興時期,一個設計師對解剖要如此之了解,代價是非常大的。

我今天還和朋友在說很欽佩達芬奇。

那個時候白天村子裡面死了人,晚上偷偷摸摸的就從墳里把它挖出來,拿著蠟燭就開始做解剖學習,在我們現在看來不可想像,現在隨便下一個APP全部可以解決這種問題。

我們接下來說,大家看到這個變形金剛,早期的變形金剛一看就像個積木,甚至於有點像建築,方頭方腦的。

現在的變形金剛我們會看到他非常複雜的零件,有一種暗合的流動感,這些流動和我們的生物性非常有關係。

我們看了鋼鐵俠,看了變形金剛,這個時代的審美髮生了什麼改變?

在設計上,實際上是它的幾何形態在空間中的運動方式已經變了

幾何形態,它不是平面的,是在許多維空間當中,在二維三維四維空間當中它的運動方式發生了改變。以前的方式是機械的,而現在的方式是打破空間的生命運動。

這些關鍵詞都非常重要,能幫助你理解現代審美和以前審美的差別。

我們要分辨造型的好壞可以從幾何形態在空間中是否流暢來判斷。

我們來看一下梵高的這幅作品。

早在印象派時他已獲得大家的認可,直到現在我們還是覺得很棒。梵高用他天才的想像力畫出風景,把星空畫成如此翻卷。

而這些東西,中國古人早就會了。

我們看現代國畫大師陸儼少的作品。他不同於其他畫家的主要原因在於他把固體的石頭畫成了流體,他所有的細節都在整體中一起運動,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再看最第三幅的作品,這是當代藝術家余友涵老師的一幅作品,他是我以前的同事,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長輩。

這三幅畫大家放在一起看,看出什麼嗎?

實際上它們都在畫空間中的運動。到余友涵老師畫的時候,他直接畫的實際上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氣的運轉,有點像細胞,有點像顯微鏡,看到的又有點像星空。

那麼這種打破空間的生命運動,實際上幾乎是美的主題

最近有一個電影《異形契約》。

這部電影裡面的設計我們未必覺得美,但都覺得很震撼,如此貼切電影。美的主題不光為空間服務,還在為文化服務,也就是說審美還要包括文化的部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時,覺得非常有意思。但是剛開始難以理解,慢慢我把片子看完就看懂了。

大家想像一下人工智慧所造出來的這個飛行器為什麼服務?

我個人認為實際上它像一個昆蟲的幼蟲,因為它有一個主題——異形,它可以寄生在任何生物身上。異形的飛船的靈感,我認為來自於蚊子的幼蟲。

異形的主題是,人工智慧對待不管是昆蟲生物還是人類,在它的眼裡,它只追求生命的起源。適應了我們中國一句古話,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非常殘酷。

它用一個昆蟲的形狀來做載體,非常符合文化的主題。這裡邊涉及到兩個關鍵詞,就是Story & Art。

Story & Art是迪斯尼工作流程里的第一關,中文翻譯過來就變成故事和美工,我覺得這種翻譯有所欠缺。在迪斯尼的工作閉環裡面,它不光是故事,實際上是用故事來為文化邏輯服務。故事的跌宕起伏對它來說是第二位的,文化邏輯才是它排在第一位的。而Art可不是美工,那個Art是審美。

那麼,審美該怎麼做?

各位如果要做審美,它是視覺方面的研究方向,那麼你就要進行造型藝術的學習。

我們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吧,說句實在話,我的練習早就超過了,可能兩萬個小時都有,但是我覺得我沒什麼長進。

我一直覺得我小時候是個沒什麼才氣的人,形也老是打不準,到現在其實形也打得不太准。我到30多歲後,從大學裡出來開始到美術學院教書,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的學會,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造型藝術確實是一個刻意練習,如果它是個刻意練習的話,必須首先要建立造型邏輯的思維模型,否則根本做不了審美工作。

通過這個思考,我慢慢的走出體制教育,走出行業,在15年時開始幫一家職業培訓學校進行完整的教學系統,我把這個教學系統稱為職業核心能力研修班。

職業核心能力路徑 - - -

無論你是從事造型工作,還是從事未來CG行業的各種設計工作的,需要有一個路徑。這個路徑很簡單,只有三步,第一步叫造型邏輯,第二步是造型表現,第三步是造型創造。

非常可惜的是,我們傳統的藝術教育的學習者,經常是直接學習的造型表現,沒有造型邏輯這個概念。

經常聽大家說畫畫要憑感覺,不能太理性了。這句話說對一半,在底層的目標和邏輯中,絕對應該非常理性,而在表現的時候完全憑感覺。其實現在我們是顛倒過來的,底層邏輯非常平,在表現的時候卻太理性了。

接下來是我對這三個部分的一些理解。

第一個部分是造型邏輯,

造型邏輯 - - -

它首先要解決的是視覺的審美問題。它不是理論課,是可以操作的視覺審美問題。第二個要解決空間問題,這個空間問題不是我們說的空氣透視、色彩透視,而是拿掉素描、拿掉色彩後純粹研究造型空間問題。

第二個叫解剖形態。

為什麼不叫應用解剖?解剖課在我們大多數學校里是不受重視的,儘管在行業里我們非常重視解剖,大多數人僅局限於背肌肉名稱起始點和它的運動方式。但是解剖對我們造型學習最大的貢獻實際上是在它的抽象形態,這是自然編程的語言,是我們學習解剖最值得的地方。

第三個是古典素描。

我們學的素描是跟俄羅斯學的,而俄羅斯人是跟法國人學習的。那時法國學院派已經走向了沒落,儘管俄羅斯人覺得不錯,但是我們中國再去學的時候已經是解放後的事情,再經過文革,我們的造型早就已經脫離了西方的根源。

說一說為什麼叫現代造型。比如說美國人畫素描,以理查德·斯基米德為首,包括尼古拉費欣還有一些美國的寫實畫家,我們覺得他們畫畫和俄羅斯人不一樣。

古典素描的任務是研究和記錄,因為它是為油畫服務的。俄羅斯素描的主要特徵是描繪空間結構,不是明暗,明暗是後來中國人把它給扭曲了。

那麼美式素描是什麼呢?美式素描畫的是抽象構成。

在美國的文化語境里,他們對商業構成,對抽象語言是比較熟悉的。

剛說到古典素描和現代造型的來源和差別問題,最後一個是CG渲染。

CG渲染不是表現技能嗎,為什麼把它放在造型邏輯裡面呢?

比如說色彩的亮部塗層、暗部塗層、柔光塗層各種塗層的邏輯和造型和古典油畫是一樣的,素描也是如此。計算機在工作時,層的概念是和古典繪畫學習是一樣的,所以它屬於邏輯部分。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造型表現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

造型表現 - - -

第一個叫傳統寫生的改良方式。現在大家都不寫生了,所有資源都從網路上找。但是任何從網路上來,從通過照相機取得的素材和我們眼睛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兩個差距,色彩上的差距和空間上的差距。我們沒辦法寫生,可以通過在屏幕上進行改良。

這種改良的寫生方式包括外出寫生,學習的方式也要改變,就不可以再像高考時那樣的方式去畫畫。水粉畫並不是西洋繪畫的傳統,西洋繪畫的傳統是雕塑、模型製作之類,是手工的東西,都屬於表現部分。

最後是cg表現,這些cg表現其實學起來非常快。

這三部分是職業核心能力的路徑的部分,第一個是造型邏輯,第二個你才有資格去表現,因為你連邏輯都不知道,你的表現都是無用的。最後是造型創造。

各位未來所要面臨的思維的模型是一種以造型邏輯為引申的設計學習法。

咱們先看圖,現在看到的是青銅器的圖。

青銅器這這個上面的花紋我給他做了一個鏡像,大家會驚訝地發現是羊頭。假設這個過程是我們的祖先一個寫生的過程,它的寫生和我們現在說的這個畫素描寫生是兩碼事情,那麼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呢?他是如何做設計的呢?

我們再來看一看。下面一張圖有兩個未來的現代的飛行器。這個作者他是做美國隊長設計的一個作者。你能看得出來嗎?其實這個也是羊頭。

我不評論這個做的是否好還是不好,但是我能看出他這個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寫生,是從造型邏輯引申而來的一種設計。

再來看下面這張圖,這個是復聯裡邊的幻視,

帶左邊那張圖一起分析。模特的原型是一個流浪漢,但我很欣賞它的鬍子,有點像哥特的教堂,特別有一種莊嚴感。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我以前發帖說每個人臉就是一座教堂。

幻視在設計時,臉上有很多劃分。我之前看到過一張大圖,幻視的法令紋裡面居然是有圖案的。我相信這個設計師對人物面部的理解能力非常有功底。這種功底必須要有很強的造型邏輯,才能做得到。

我們來看造型邏輯如何而來?

星球大戰裡邊的達斯維達,他的臉是貓科動物、昆蟲、骷髏再加上人物臉部的這個起伏而來。

這裡涉及到了造型研究和設計的三個問題,分別叫同構異形、異構同形、異形異構。

先從異構同形說起。

頭骨,我們再熟悉不過,看到頭骨等於看到我們自己。但一堆頭骨放在一起時,如何快速分辨它所有在細節上的不同呢?

頭骨的構造大家都能理解,結構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頭骨是相似的,如何分辨?

在學畫的第一步,所要做的事情是能夠在相同系統裡邊看到不同,這個是造型學習的第一步。關鍵連在哪裡不同都看不見,就那等於是臉盲症,什麼都做不了。

兩三個放在一起沒問題,同時有20個30個放在一塊,而且必須在短時間裡邊辨別,甚至要描繪出它的本質上的差別,這是很難的,需要訓練。

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我現在回家也很喜歡看這個節目。其中有很多科目,回想起來我畫畫的時候,大腦在運作時和裡邊的許多比賽項目是一樣的。我在細節和整體的觀察的方式,有自己的系統和方法,做我的大腦的決策,那麼這個需要訓練,否則根本無法判斷對和錯。

我們在平面上,在一堆細節當中去分辨不同是有難度的,在空間中則是另外一個難度等級。在二維的東西要在三維當中去看,看三維的東西要在四維看。

比如說同樣是頭骨,我的切入點在如何在三維當中看?因為我是在紙上畫畫的,面對一個模特我如何做他的切片,依據是在哪裡。該從哪裡入手?這個就需要重新建立思維模型。整個頭顱的形變也是角色設計的最起碼的基礎。

如果是純藝術家,這也是你描繪人物的第一個基礎,將來大家來到行業後可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設計時,你要知道頭部的基本分塊的方式。

我看了許多教科書,大家對頭部分塊的方式各不相同,這會產生溝通和思考上的混亂,所以我做了一個黃金頭骨。

有了這個核心的頭骨,接下來有肌肉的塊,當有了這個肌肉塊以後,再要做的是在肌肉上面的運動表層。底層肌肉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臉部的脂肪的皮膚的褶皺卻各不相同,而且它是幾何形狀的,在空間當中的。

皮膚褶皺為什麼會產生呢?長期的運動產生的,這個是我們學習解剖到最後畫皮膚所能得到的幫助。這些東西不是套路,都是我們平時就在做的,是傳統的思維方式,並沒有錯。

剛才我說了所有前面說的那些方法都是傳統的套路,後面三個可能就比較困難,分別是形體的分形、特徵幾何形態和體積邊界。

形體的分形是幾何在空間中的運動方式。另外一個是幾何在空間中的個性表達,還有一個是幾何模塊的組織方式,都是造型邏輯的部分。

我們來看這張圖。施瓦辛格,是叫形體的分形。

大家看施瓦辛格這張臉上有大量的六邊形、五邊形、梯形,他的這個鼻尖上的六邊形和嘴嘴唇上的頂點的六邊形,還有下巴上的六邊形,各種形狀相互制約,嵌套迭代重複,為什麼呢?

第二張圖片,是一個叫韓雪的影視演員。

看臉部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韓雪具有一個非常精緻的鼻子,我會形容就像一朵蓮花一樣。它精緻在哪呢?鼻翼的底部是一個六邊形狀,鼻孔也是一個比較對稱的六邊形。

她的嘴唇很有意思,恰恰就是它塊面的分割方式,尤其是她嘴唇當中有點像一個小狗在吐舌頭一樣。

最讓我驚訝的是她的下嘴唇的正面是一個非常硬朗的五邊形,很漂亮很完美。在她的下巴底下的這個截面上居然是一個愛心。

首先看施瓦辛格,這個男性的臉比較方。在他的臉上直線的東西比較多。施瓦辛格這張臉是一個宏觀的分析法,而到韓雪是一個局部的分析法,而這種局部和宏觀的分析是有底層聯繫的,這種宏觀的聯繫和解剖有關係,而解剖和黃金頭骨有關係。這些東西必須全部連起來才能看得見,否則這麼細小的幾何你是看不到的,因為你沒有依據。

而第三種方式大家一直在沿用,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也是我們最常見的。

亞歷山大和貝多芬,剛學畫時就開始畫這個。說句老實話,我當初畫這個沒得到什麼進步。因為這個分析法是錯誤的,這個分面法是錯誤的。這種分面非常機械,不符合生物的原理,不符合審美。生物性生長不會,這是計算機的機械的分法。大家看這張圖,

這是計算機識別面部,各種點和點連起來。用這種方法去打形的人多的是,因為底層的東西不知道,也只能靠鉛筆量來量去,然後靠天賦。有的人天賦很好,對圖形超級敏感,也能畫得很准,一直畫到老也行。但是這種方式是機械的,不符合審美需求。你能把臉畫得很像,但是無法知道它美在哪,無法去創造。

那麼正確的方式應該怎麼樣?我給它起了個名稱叫體積的邊界。

在臉上,它有幾何形態的界定。這個體積的邊緣在哪裡結束,你得分得清楚。

如果把這個框線拿掉,人臉上肉乎乎的,你怎麼分呢?

這個要學習審美,需要有一系列的邏輯和方法來界定。

接下來,我們講講什麼叫內外的關係。

現在這張圖是我在上課時給大家做的一個分析,是骨骼,我的目標是把它畫成流體。

我們都知道骨骼是固體,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當它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它是如何在空間中流動和扭曲的,不掌握這個東西你就無法理解它體塊的扭曲,不理解體塊的扭曲,那整個人物就不會生動。

咱們往下看。

最左邊的很明顯,裡邊是骨頭,外面是肌肉塊。我們除了脊椎以外,所有的骨頭其實都是脊椎骨,那麼當骨頭產生流線後會造成肌肉體塊的扭動。

我不太贊成很多教科書上把人物體塊變成柱狀、圓柱體、方塊,這種做法是武斷的和機械的

還記得前面施瓦辛格和鋼鐵俠的比較嗎?

強烈建議你們去理解空間中扭動這個概念,否則畫出來的東西永遠是僵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根據截面朝向的不同而做的一些空間體塊,

我把它稱之為叫空間佔有方式的一種訓練。很多人會說管老師畫畫為什麼要這麼麻煩,我告訴你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不這麼做,你的麻煩才更大,我來解釋一下啊為什麼麻煩會更大。

我們有時候畫臉不錯,身體也不錯,畫到手和腳大多數人就完蛋了,為什麼呢?手的關鍵不是在手的特徵、皮膚轉折、外形、外輪廓,這些都不重要,尤其是外輪廓。因為外輪廓千變萬化,永遠沒有規律可循。

手的生動性在於所有關節的截面在空間中形成了不同的流線產生的節奏,但是看不到關節截面變化,就無法判斷外形是否準確。當你描繪了手部的所有關節的朝向以後,你才有資格去可能找到外輪廓的準確性。在這個基礎上,你才會非常自然的畫出皮膚的這個褶皺和傾向,甚至可以默寫一個非常生動的手,這就是從里畫到外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式。

很多朋友會說,老師你這個太難了是吧?我是個初學者,根本受不了。一隻手上這麼多關節,這麼多朝面和透視,這些透視還要有邏輯觀念要連貫在一起,非常。

在畫這個手之前,你得先畫一些空間中的基本練習,從直線構成到曲線構成都要進行一些練習。

那麼問題來了,假設一個油畫系的人在畫手,讓他去畫室內設計,肯定很不樂意,但是這個是必經之路。沒畫過這個,畫手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在固定空間中的一個比例,比較簡單。

幾何特別誇張,這是中國人的東西,是審美上的東西,也就是幾何美感,你要懂。

簡單幾何做完要做一點流體。

以前有個課程專門畫動物,動物骨骼寫生比較方便。畫不到真人,可以先畫一點自然博物館做點寫生,之後才到人體。

我把這些稱作為容器。容器裡邊既沒有明暗,也沒有材質,也沒有色彩,什麼都沒有,就是研究空間佔有方式。沒有這些能力,明暗動都不要動,純粹給自己添麻煩。有了這個能力之後我們再往下走。

接下來說到古典造型。

古典造型 - - -

這是我學生時代畫的古典素描的習作。這雙腿上有大量皮膚的褶皺的線,或者是有塊面。我有了容器以後我可以往裡邊承載東西,比如說輪廓的粗細變化。

這是老年人的軀幹的一個局部。我在畫這個畫的時候,想到了和陸儼少的山水是一回事。

每一處細節都在整體中的運動,必須得前面做過功課,否則運動不起來,畫出來的東西就一堆雜亂無章的線條而已,不會成為這個這個形體。

有了古典素描的能力,你才有能力去畫明暗素描。

這是一張很小的明暗素描,可以看到上面的排線及肌肉,肌肉也是也是排線,這是運用古典素描的方式。

我們很多人在畫素描時,老師第一步就叫先教你排線,而那個幾乎是無用的,因為排線為什麼服務你不知道,排線就是多餘的。

我這個素描看上去也有排線,但是從古典素描的要素來的。但排線的依據是基於我懂得容器,這是非常關鍵的,也是古典素描要完成的任務。

所以古典素描是起一個記錄和研究的作用,為油畫服務。

我小時候學油畫的時候,老師跟我說好的油畫感覺會發光,我完全想像不出來為什麼會發光。直到我到了盧浮宮,到了奧賽一看,果然那些油畫真的會發光。

我們來看這些油畫,一副是倫布朗的,一副是魯本斯的。

尤其是魯本斯的,感覺上看不到筆墨,但是湊近了看它那個皮膚真的是閃閃發亮。

為什麼呢?因為他所有油畫的用筆,在繪畫的時候所用的軌跡和我前面畫古典素描是一回事兒,他是順著形體和肌肉的方向來的,每一筆都是如此。甚至於大量的筆刷,實際上就是在描繪皮膚皺紋,所以當光一打以後感覺那個皮膚在發光。

安格爾是新古典主義了,他的油畫的主要的特徵就是在空間當中完美地表達了幾何。我們來看一看它在油畫上的用筆,如果你看原作,你很驚訝,那個皮膚的絲絲入扣,看不到一絲破綻,但是就像真的皮膚一樣。

他的所有的用筆全和底層邏輯有高度的關聯,我們會看到那種微妙的明暗的變化。其實只要他當中有一筆是錯位的,那個素描馬上就錯亂。

俗話說得好,藝術從看不見的開始到看得見的結束,那麼看不見的開始是什麼?開始就是造型邏輯,造型邏輯實際上是看不見的底層,而造型表現是看得見的程序,非常重要。

冷軍畫油畫和傳統很多人寫生油畫完全不同,因為我們的傳統是跟俄羅斯來的,而冷軍的油畫方式,不是俄羅斯的方式,非常像古典的方式。

這裡有個程序問題,從材料上的各種用法到畫畫的步驟到我們現在的CG畫法,就是一個程序問題。那麼這個程序在CG裡面我們要分層,那憑什麼分層,得有邏輯,那個底層是為看不見的東西服務的。

最後一個叫造型設計。

造型設計 - - -

造型設計我分成兩個部分。

我們來看一看美國的學校,他們如何用造型邏輯來做設計。

這張是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畫的一個作品,還有這張是他做的空間站。

再往下看建築,就是他們做的電影概念的東西。

總體上來說有兩種方式,一種叫以設計邏輯為引申的項目工作法,原理上來說我們國內的絕大部分的學校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做教育。這本沒有錯,什麼叫以設計邏輯為引申,就是100年前的包豪斯的東西,而項目工作法也就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教學方式。

而未來的學習我認為應該是以造型邏輯為引申的叫設計學習法,這兩種方法的出發點和方式完全不同。

現在社會對人的要求不是一個完全機械的按照項目流程來工作的人,甚至於你現在進去公司後需要你來設計流程,因為每個項目都不一樣,而且節奏非常之快,會要求你創造。

我們已經從一個生產型的國家很快就要變為一個家族價值輸出型的國家,那麼對藝術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改變,你的學習方式要隨之而變,否則無法適應這個時代。

剛才說了很多造型邏輯上的東西,大家看了我也跟計算機做了比對。我們一直在擔心計算機會替代我們的工作,可以放心的是在視覺審美這一塊計算機替代不了你,但是在視覺表現這一塊計算機現在已經替代你了,那麼造型邏輯是幫助你進行審美創造的第一個重要工具,否則的話,計算機做的,在表現方面那是遠遠超過你的。

最後再次總結一下造型邏輯到底是什麼。

造型邏輯到底是什麼 - - -

造型邏輯是研究幾何形態在空間中運動組織表現與再創造的前提,形式是大腦的運行方式和行為界限的訓練。

很多同學就要問了,我學過畫畫,怎麼和大腦運行方式有關了呢?

非常有關,在傳統的藝術學習當中,尤其是中國的對造型訓練的理解,認為最大的技巧是你的內心。

所謂內心說白了就是你大腦活動的方式。我經常會說到在做繪畫練習的時候會有駱駝穿針尖的這種事,穿過針尖後一瞬間你還得變成駱駝。

每一個行為裡面追求的訓練目標是不一樣的,在做平面時不要去想空間的事,在做空間時不要去想平面的事。如何把它一層一層地串聯起來達到高效的學習,這是造型邏輯要完成的任務。

造型邏輯是如何而來的?

它是時代的產物。首先我剛才說生產力變了,審美變了,行為變了,它是為時代來服務的,是為現在的人來服務的。

第二個它需要時間的積累,這是我的任務。我會把我幾十年來所填過的坑把它全部填平了以後,找出一條比相對來說比較清晰的路,把不必要的信息全部砍掉,讓我來告訴你。造型邏輯要站在各個專業的不同層面來綜合考量。

最後一個是大腦認知。我們以前畫畫都講憑感覺,但是往往忽視了大腦有自己的運作方式。這個在練習的時候要當心。

想要系統學習繪畫的邏輯思維模型,可以參考為期半年的造型邏輯訓練課程。

關注審美學社公眾號可以看到課程內容

weixin.qq.com/r/cy4DGw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繪畫 | 美術 | 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