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單方話語優先權」的一些思考
一
最早知道「單方話語優先權」這個詞,是從?非誠勿擾?開始的。裡面男嘉賓曾為前女友付出了很多,包括物質上的的遷就。談及對前女友的看法時,他說,我不想因為今天我站在這個舞台上,去評判她的作為,因為我單方的言論,未見得全面和客觀,她亦無從對質。任何稍有偏頗的描述,經過平台的擴大,都可能發酵成於她不利的輿論甚至於還要背負道德罵名。
且不論男嘉賓的感情之路如何,起碼就這一點看,男嘉賓為人還是頗為理性和豁達的,考慮周全。而回過頭來看,這事兒在感情里不過你情我願罷了,是最尋常不過的。畢竟,兩個人相處,各自付出是難以做到絕對平等的。總有人付出多一點,有人付出少一點,這個程度大致和誰更愛正相關。而無論是時間還是物質上的付出,這都是成年人的選擇,無論這選擇是感性還是理性的,只要這方擔得起,就不該對另一方有太多苛責。
只是,藉助平台的力量和影響力,稍有不慎就能形成一邊倒的輿論態勢。我們以為這就是全部,其實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真相往往暗藏於廣闊之下不為人知。
二
猶如盲人摸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所以,我們的想法很容易受立場的影響,未必見得就是真實,相反它往往會影響我們後續的感知,阻礙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像最近發生的中國遊客在瑞典遭到驅逐一事,先是央視曝光瑞典警察蠻橫驅除中國公民,後有《環球時報》跟進事件並佐證了央視說法。看到這裡,想必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確實是瑞典一方處置失當,言之鑿鑿要追究瑞典一方責任。只是,陸續視頻公布之後,事件最終得以反轉。事實是遊客無理取鬧在先,警察按規處置並無失當。
「國人在外無端受外國人欺負」這樣的新聞,很容易喚起我們的熱血,激發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引發全民聲討,最終被輿論帶著跑以至於罔顧真相。
熱血要有,民族自尊心亦不可少,只是這些應該要建立在清晰完整的事實基礎之上,而不是先入為主地想當然以偏概全。
三
「事實對自己有利,就強調事實。法律對自己有利,就援引法律。道德對自己有利,就鼓吹道德。以上對自己都不利,就敲桌子。」
人多是利益動物,但凡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便再難以公正客觀對待,多少會立場現行。
同樣一件事,換不同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說法。比方甲和乙鬧離婚,甲陳述的理由是,乙經常忙於工作,甚至徹夜不歸,以至對孩子疏於管教,沒有盡到對家庭的責任。且乙經常酗酒,酒後還有動手的傾向。對比甲的說法是,乙給的理由是,甲不敬公婆、亂花錢,拋下家人不管跑去旅遊。
如果拋開一方只留一家之言,你是不是會對另一方怒不可遏?
真相是,乙工作忙是真,因為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負擔外加還有房貸不得不拚命,徹夜不歸也是項目進程的需要。但是乙一有時間就會陪著孩子家人,周末也必定和家人小聚。雖然抽不出太多時間輔導孩子,但對孩子的教育一直很上心,還不至於到「疏於管教」的地步。至於所謂的酗酒,也是生意場應酬,平日里都是滴酒不沾。「酒後動手」這個有待商榷,確實動了手,只不過是摔了個杯子發泄心中對公司人事的不滿,並沒有一點對乙動手的含義。甲呢?擔心對老人家身體,所以倒掉了婆婆留著的隔夜飯,而非乙所說的不敬公婆。因為家庭經濟吃緊,圖省錢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在網上採購,並非亂花錢。至於「拋下家人不管跑去旅遊」也只是乙的一家之言,乙只是回了趟娘家而已,何來旅遊一說。
離婚,牽涉孩子的撫養權以及財產分割,這也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儘可能的誇大地闡述對方的失責、過失,突出自己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得有利的判決往自己這一邊靠攏,如此而已。
四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涉及自身時,當事人往往會弱化己方責任,強化自己無辜者的身份,把責任過多地推給對方彷彿對方是造成一切不幸的罪魁禍首。如果對方沒有適時的站出來或是無法出示適當證據,輿論一經發酵擴散開來,鋪天蓋地的指責辱罵也能輕而易舉的掩蓋真相。世間從不缺烏合之眾,缺的是面對潮頭仍能清醒自知坦蕩划船逆浪前行的人。
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就佔據了制高點。如果聲音大就占理,那可以預見的是,大功率喇叭勢必定銷量喜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