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1): 鄉間小站金裕貞
來自專欄子安的漫遊地圖24 人贊了文章
八月末來到韓國,忙忙碌碌一個月,總算差不多安頓下來,成了半個首爾小哥哥。
當初其實並不想來,一是覺得換個地方生活很麻煩,二是在我的印象里韓國是一個挺沒勁的地方,畢竟我不關心娛樂圈,對穿衣打扮也不上心。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我最終還是來了。既來之則安之,更何況還要待上很久,現在我正努力發現這裡的可愛之處。
這個系列還是和以前一樣,以交通和人文題材為主。畢竟一個窮困的鋼鐵彎男平時不購物也不追星。
今年中秋韓國放五天連假,當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出京方向的火車票已經全部賣完,我不願意坐大巴,所以去了搭電鐵能到的最遠的城市,江原道春川市。
江原道是朝鮮八道之一,位於半島中部偏東,三八線從轄區中部穿過,把它分成南北兩部分。春川是江原道韓方一側的首府,距離首都首爾之間差不多在100公里左右,由國鐵京春線連接。兩種列車在京春線上運行,分別是公交化運營的通勤電鐵和只停大站,對號入座的ITX青春。韓國目前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車站——金裕貞站也位於這條線路上。這次春川之行的首要探訪目標便是這座車站。
京春線上的客運列車分成三個等級,只有最慢的站站停電鐵才會在金裕貞站停靠。由於ITX車票賣完,加之不想讓行程太趕,去的時候我選擇一站一站地晃過去。
等車間隙在站台上拍了個站牌。二村站附近的線路屬於國鐵京元線,原本的起訖站是龍山和元山。由於南北分斷,目前韓方一側的線路在白馬高地站結束,朝鮮境內的部分則改名為江原線,由平康站經元山在高原站接入平羅線(平壤-羅津)。在韓國總有一些小細節會讓人意識到分裂的現狀,比如首爾火車站門前的馬路叫「統一路」,國鐵線路名稱中至今還保存著到達不了的「義」和「元」,還有不經意間就能撞見的兵哥哥和美軍基地。
首都圈電鐵京義中央線途經京元線龍山至清涼里區間,1號線途經清涼里至逍遙山區間。平時列車經過的頻率還是相當高的。京元線西冰庫-二村-龍山區間直到現在依然有4個平交道口,在每隔十幾分鐘就有一輛列車通過的情況下,交通其實挺不方便,不過並沒有改造的跡象。要知道這可是在首爾市中心的核心區域。
京春線電鐵在首爾一側有3個始發站,上鳳,清涼里和光雲大學。大部分列車在上鳳站始發終到,少部分經中央線延長運行至首爾東北部的換乘樞紐清涼里,此外每天早晚各有一班車通過聯絡線跨到京元線上的光雲大學站始發終到。
站站停電鐵的發車間隔在20分鐘到半小時,為避免誤車,我決定在小交路始發站上鳳換乘。
儘管是中秋前一天,車廂內乘客並不多,從上鳳出發時剛剛坐滿。大多數人坐個六七站,在近郊幾個衛星城就下車了。過了坪內好坪站之後列車進入山區,車內顯得有些空蕩。從春川到首爾市區邊緣的上鳳就有八十幾公里,坐電鐵到市中心起碼要兩個小時左右,因此每天往返通勤的人並不多。來往於首爾和加平,春川之間的長途旅客更傾向於選擇速度更快,停站更少的ITX,儘管價格比較貴。根據公開的統計數據,2017年京春線一般電鐵和ITX合計的日均搭乘人數在5萬人左右,ITX雖然班次遠少於一般電鐵,且在清涼里到春川南之間基本只停兩三站,但客流卻佔全線的三分之一。
北漢江發源於朝鮮金剛山附近,蜿蜒流經江原道和京畿道,最終和南漢江匯合,是漢江的第一支流。京春線磨石到白楊里之間的多處區間沿著北漢江行走,並在加平站附近以橋樑形式上跨北漢江,沿途時常可以看到碧水青山的美麗風景。
從家出發兩個半小時後,總算到達春川郊外的小站,金裕貞。
和國內一樣,這些年來Korail新建的站房也有固定的幾個「模板」,共同點是白色外觀+玻璃幕牆,造成所謂「琉璃宮殿」樣式。比如下面這樣:
再比如這樣:
考慮到當地歷史文化因素,金裕貞站沒有建成上圖中的爆款,而是選擇了韓國傳統的瓦屋樣式,車站內所有的文字採用古代宮女書寫的「宮書體」。大家可以比較一下上下兩圖中站名所採用的字體。
小站2台4線,目前似乎只使用2,3兩個站台和中間兩根軌道。車站周圍都是春川近郊的農村地區,除了一些小型景點外沒有什麼能夠吸引客流的設施,電鐵開通後,本站日均搭乘客流長期穩定在600人左右。
和其他改建過的火車站一樣,進出站需要走地下通道。本站由春川站代為管理,派有站務員,比起京春線上其他無固定人員管理的小站在級別上稍微高一點。
小站只有一個閘機口,進出站通用。雖然有站務員,但沒人看著。韓國在買票乘車這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好的,來了之後基本沒有看到過逃票人員。反觀上海,站務員在場的情況下還是有人大喇喇地鑽閘機,你就缺這塊兒八毛的是嗎?
照片里右側時鐘下面的小房間是哺乳室。那個易拉寶上寫的是「京義中央線和京春線,工作日禁止攜帶自行車」。這兩條線的郊外區段有許多不太險峻的小山和溪谷,常有騎行客搭乘電鐵造訪。早年客流較低時問題還不大,近些年隨著乘客越來越多,非摺疊式自行車在早高峰時段佔用車內空間的情況越來越突出,最終運營方實施了自行車工作日禁上電鐵的措施。現在即使是節假日,攜帶自行車搭乘也僅限於頭尾兩節車廂,而且必須固定。
車站外面的站標,同樣是宮書體,寫著「金裕貞驛」。
京春線鐵路開通於1939年,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本站都以周圍村莊得名「新南站」。2004年才改名為「金裕貞」。
據我所知,整個朝鮮半島上以人名命名的車站只有兩個。一個是本站,另一個是朝鮮咸鏡北道的金策站。金策是抗日時期的朝鮮軍人和政治家,去世後為表紀念,他的家鄉城津改以他的名字命名。自然而然,城津市的火車站也隨之改名為金策站。朝鮮行政區劃中雖然有金亨稷郡,金貞淑郡和金亨權郡,但當地火車站都還是以原有地名命名為「厚州」和「新坡」(金亨權郡所在的豐山沒有鐵路)。
金裕貞站所在的地名行政上屬於春川市新東面(「面」相當於中國的「鄉」),附近並沒有同名的行政區劃。那麼他到底是誰?這站為什麼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呢?
金裕貞是活躍於日據時期的小說家,也是韓國現代文學的重要人物之一,作品以農村鄉土題材為主。出於紀念目的,2004年,金裕貞家鄉附近的新南站正式改名。Yujeong用於女性的名字比較多,直到現在許多韓國女孩還是會叫這個名,漢字不明確的情況下國內一般音譯為友貞或者宥靜之類。但是小說家金裕貞是一位男性。
1908年,金裕貞出生於春川新南,也就是如今的金裕貞站附近。早年他曾在京城的學校接受現代教育,後來因為家道衰落中斷學業。回到家鄉春川後,金裕貞曾經開辦「錦屏義塾」,開展掃盲和農村啟蒙工作,這一時期的農村生活體驗成為他日後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
1935年,處女作《驟雨》在《朝鮮日報新春文藝》發表,金裕貞正式進入文壇,由於罹患肺癆,兩年後他便離開人世。他的創作生涯非常短暫,並且始終伴隨著疾病與貧困,但文學成就是巨大的。
從車站出來走五分鐘就可以到達金裕貞文學村,進去是收費的,不過價格很合理,2000韓幣,相當於人民幣12塊錢。
文學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金裕貞故居和金裕貞故事館。故居有三間,分別是住所和舂米坊,廚房,輔以一些以金裕貞代表作為主題的雕塑,此外還有一個簡單的陳列館。
金裕貞家是一個敗落的兩班地主家庭。如果故居是按照實際情況如實復原,那還是可以感受到曾經殷實的家境,就普通民居而言還是挺大的。廚房裡陳列的一些日常用具,看起來和國內也差不多。
下圖是故居主建築的平面圖,懂建築的朋友有興趣可以研究研究。
故居旁邊有幾組雕塑,以金裕貞代表作里的著名場景為主題。韓國文學在國內的影響比較有限,譯作不多。我的專業雖然和韓國相關,但由於研究方向不在文學這一塊,除了文學史課上學到的一些內容外,了解很有限。所以這次探訪文學村其實也是看熱鬧的成分居多,總覺得有點遺憾。
故居旁邊是一個展示館,主要陳列了各個版本的金裕貞作品以及後世學界關於他作品的研究成果,有定時講解,不過僅限韓語。
金裕貞的作品大多以春川附近的農村生活為題材,從人物塑造到語言運用都非常樸實,充滿對家鄉風土的深切感情,代表作有下圖中的《春,春》,《山茶花》和《驟雨》等。
金裕貞文學獎由社團法人金裕貞紀念事業會主辦,以韓國作家創作的中短篇小說為評選對象。此外,還有以詩歌,童話和短篇小說為評選對象的「金裕貞新人文學獎」。
金裕貞故事館主要以時間為主軸,講述了作家的一生活動,文壇對他的評價以及作品的改編情況。金裕貞的一部分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舞台劇和動畫片等等,在故事館中都有所體現。
故事館以泥塑、漫畫和動畫等手段還原了金裕貞作品中的一些場景,還用地圖標註了小說中部分地方的實際位置。在如今這樣一個注重感官刺激的年代,我覺得這些方法對於嚴肅文學的科普工作還是比較有效的,至少能讓普通觀眾知道一些名著的大致內容和重要場景。
入口處陳列了各國作家的題字和祝福,中國作家裡我記得的有莫言、鐵凝和雷抒雁。
文學村和電鐵站之間還保存著金裕貞站的老站房。2010年複線電鐵化完工之前,京春線上開行的鴿子號,統一號和無窮花號列車都曾在此停靠。線路改造過程中,京春線的部分區段截彎取直,雖然提高了運行速度,但導致一些車站的新址偏離居民區,出行需求轉向公路客運。金裕貞站是少數幾個電鐵開行後客流增長明顯的車站之一。
售票窗口至今還保留著停運前夕的時刻表和票價表,窗口裡坐著的人偶是以本站的吉祥物——羅新南站長。這站原本的名字叫新南,韓語里姓氏「羅」和第一人稱「我」同音。可能因為這樣才取了這個名字。
老站房內部有一些簡單的陳列,這裡整體的氛圍讓我想起在高雄旅行時去過的「打狗鐵道故事館」,當然這裡的布置更簡單,規模也比較小。
金裕貞站直到2010年左右還是辦理貨運業務的,複線電鐵化以後成了純客運站。陳列櫃里有兩本冊子。綠封皮的那本是「鐵路貨運業務總覽」,白封皮的那本是「運轉作業內規」。
吉祥物老站長舉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不要無票乘車」。
另外一邊是一位叫咸希元(音譯)的退休鐵路司機捐贈的展品。帽子是100萬公里無事故運行的獎品,獎章則是70萬公里無事故運行。
牆上貼著一些站房老照片,八九十年代,曾經有電視劇和電影在這裡取火車小站的景。
老站房的後門外還保留著原先的一小段鐵路,停著一個機車頭和兩節無窮花號車廂,遊客可以進入車廂休息和參觀。金裕貞站老站房是韓國的鐵路文保單位。
京春線無窮花號停運前夕恰逢終點春川站封閉改建,所以列車上的水牌是「清涼里-春川南」。春川市內有兩個火車站,雖然春川站離市中心更近,但因為早年連外道路不暢和出行習慣固化等原因,改建和道路辟通完成後,客流量依然不如春川南站。
退役的老車,老站台,已經開滿野花的老鐵路構成一幅寧靜的圖景。鐵道的另一邊,電鐵列車隆隆駛過,時光就這樣在新老交替中慢慢流轉。如果當時天氣再好一點,那就完美了。
兩節車廂,一節用作春川的觀光宣傳諮詢,可以索取介紹市內各個景點的小冊子;另一節則是以金裕貞作品為主題的書吧。
無窮花列車上也有一些關於鐵路的陳列。下圖的這些站名中,京江Gyeonggang在電鐵化改造中因為截彎取直被廢棄,原有線路被用作自行車騎行道。城北Seongbuk則改名為了光雲大學。另外有兩個非本線的站名亂入了,雞龍Gyeryong和論山Nonsan都是湖南線上的車站。
作為書吧的那節車廂中展示有京春線沿途各站的老照片。京春線大部分小站在改建過程中都被保留了下來,一些門可羅雀的鄉野車站依然以半小時左右的間隔提供著運輸服務,且營業至晚上11點。像下圖中的白楊里站,一邊緊貼著北漢江,另一邊是田野和小型度假村,每日上車人數只有210左右。公益和效率之間的關係很難平衡,這永遠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也有一些車站因為衛星城的擴張,最終成為通勤大站。比如坪內好坪站。這一站的名字比較特別,原本站名叫「坪內站」,但實際位置不在坪內洞,而是位於旁邊的好坪洞。改建時,站名最終確定為「坪內好坪」。與之類似,用兩個地名一起做站名的例子還有盆唐線上的「梅灘勸善」和首爾9號線上的「遁村五輪」等等。
更換站名只是記住鄉愁,弘揚文化的方法之一。手段本身並不重要,關鍵是對於生活著的這片土地,有沒有敬畏之心和感念之情,在求新求快的同時,還記不記得來時的路。
最後放個彩蛋。
金裕貞站周圍真的非常偏僻,沒有公交,也沒有計程車。甚至連私家車也只是偶爾開過。連外基本只靠電鐵。車站旁邊的環境是這樣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看到了一個中文店招,雖然有點韓式漢語的調調。在我想像中,國內遊客應該很少會來這裡吧。可能在韓中國同胞真的很多,足跡也遍布了韓國全境。儘管大門緊閉,但還是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
春川的旅行,下一篇繼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