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晚年,要破產了

90後的晚年,要破產了

來自專欄有書52 人贊了文章

我身邊幾乎所有年輕人,每天努力工作,是為了將來過上理想的生活。

等到晚年,含飴弄孫,跳一曲歡樂的廣場舞。

這很美好。但愛說大實話的輕讀君想告訴你,即便你現在努力工作,晚年可能也要破產。

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來自一本叫《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的書,由NHK特別節目錄製組採訪記錄,描繪了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社會,很多老人的凄慘晚年。

中國也已步入老齡化時代。截止2017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1億,佔總人口的17.3%,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2050年,90後將步入晚年。看到眼下的日本,你會不會有點慌?

為什麼會有「老後破產」?

我們的工資條上,有這樣一欄扣除項——個人養老金。

這是一項我們明明知道是扣除項,但是還被扣除得心甘情願的一部分。因為個人養老金是個人和企業共同繳納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繳納得越多,公司相應補助得也就越多。

我們認真地工作,按時繳納個人養老金,就是為了自己老後的生活能夠有所保障。

但是,有了養老金,我們的老後生活真的有保障了嗎?靠著養老金真的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老後破產》中有這樣一段話:「老實說,我覺得早死早超生,死了就不用擔心錢不夠用,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誰。」

這句話是75歲的田代先生說的。年過古稀的他一個人住在東京,屋子只有幾平米。

因為養老金有限,炎熱的夏季,他不捨得開空調,白天去老年社區中心蹭空調,晚上回到住的地方靠開窗來降溫。

由於沒有多餘的錢,去為朋友的喜事包紅包,更支付不了一起出遊的費用,他選擇主動斷絕了和朋友的聯繫,過著形影相弔的生活。

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自己老了肯定不會這樣生活,現在好好工作,努力攢錢,晚年就不會有煩憂。

真的是這樣嗎?

書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輕時都與你我一樣認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後的儲蓄計劃,卻從沒想到老後生活如此孤獨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慾望。

田代先生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曾經在一家啤酒公司工作了12年,理想是開一家自己的啤酒店。

臨近50歲時,他自己創業,始料未及的是,那段時間日本經濟急轉直下,他的啤酒店破產了。

因為沉醉於事業,他一直沒有結婚,加上主動斷絕了和朋友的聯繫,生活的狀態每況愈下。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努力工作,並不一定能避免「老後破產」。

兢兢業業一輩子,本以為晚年可以高枕無憂,卻換來這般潦倒的模樣,不禁讓人覺得,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年輕時,努力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但等到老年後,任何一點點打擊都會將我們拖入「破產」深淵。

NHK的採訪把不安種在了我們身上。

就算我們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至少不會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是年輕時沒有努力工作,才會導致現在的狀況。

我們是怎麼陷入「老後破產」的?

一旦步入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就會開始走下坡路,生病、受傷等等都開始找上門來。

對於獨自生活的老人,沒有家人照料,各種醫療費用佔據了大部分的養老金。

身體出現小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捨得去醫院,一旦病情加重,更承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慢慢陷入「老後破產」的境地。

書中有一個典型案例:

74歲的鈴木勇治曾經營著一家西裝裁縫店,但隨著地方經濟的衰退,營業額一直不見增長,一年收入只有14000元人民幣,另外的收入就是每月3500元的養老金。

本來靠著養老金,鈴木先生可以和老伴勉強維持生活,但自從鈴木先生的妻子突然生病後,他的養老金就全部拿來交住院費了。

鈴木先生想申請生活保護,但他還有6萬元存款。

這筆存款是鈴木先生為妻子的葬禮準備的,他視若珍寶,不想妻子撒手人寰後,連葬禮都沒有錢操辦。可這些存款的存在,又使鈴木先生不能接受生活保護。

後來鈴木的妻子去世了,鈴木先生用那筆珍藏的存款為妻子準備了隆重的葬禮,葬禮花光了積蓄,他才可以申請生活保護了。

對於鈴木先生來說,妻子的死換來了最低的生活保障,很殘酷,但這就是「老後破產」的現實。

生活保護政策源於日本憲法,主要是為了保障國民享有最低限度的健康而有文化的生活。

表面上,這一政策可以解決老人的問題,但實際上,日本只有10%左右的老人申請了生活保護,其他的都只靠低微的養老金勉強度日。

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

如果老人有一定的存款或者房產等不動產,就不能享受該政策,若想享受生活保護政策,就要先將存款花掉,將房產賣掉。

對老人來說,一方面,存款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是最後的救命稻草,他們接受不了「花光自己的積蓄,去領取生活保護」的做法。

另一方面,領取生活保護如果以賣掉盛滿回憶的房子為代價,很多老人接受不了。

於是就有了鈴木先生的悲劇,一旦步入晚年,若有基本的養老金,身體健康,尚能安度晚年。但若夫妻雙方,一人患病,便會拖垮家庭。

這主要源於養老金制度和現實的不匹配,生活保障制度滯後於現實,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老後破產」。

我們都是「老後破產」的預備軍

很多人認為「老後破產」的問題,只衝擊65歲以上的老人,自己正值壯年,無須擔心,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我看來,我們都是「老後破產」的預備軍。

一方面,從1999年起,我國正式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並成為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2030年到2050年將是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需要撫養的老年人口將佔人口總數的40% - 50%。

與老齡化「排山倒海」成對比的是下降的生育率。

2018年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江蘇上半年共出生38.3萬人,同比下降12.8%;山東煙台上半年出生2.7萬人,同比下降16%;湖北、天津、貴州等地均出現出生人口數量同比下降趨勢。

過去15年,認為應該贍養父母的孩子比例從90%暴跌到37%。同時數據表示,2050年,平均2個年輕人就要撫養一個老人。

另一方面,長壽,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幸福社會的象徵,但是在老齡化問題嚴重、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長壽成為壓垮老後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亞洲傳統文化中,有著烏鴉反哺的傳統。

比如書中提到一位澤田先生,在他55歲的時候,母親的老年痴呆症突然惡化,而母親的願望是「想在家中死去」。澤田乾脆放棄了工作,專心照顧母親。

後來澤田的母親安然離世,澤田卻因為和職場脫離得太久,再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了,這就相當於提前加入了「老後破產」的行列。

「老後破產」問題不只衝擊65歲以上的老人,還會進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

經濟衰退、收入減少、物價上漲的危機紛至沓來,年輕人就業困難,中年失業的上班族難以再次進入職場。

日本社會是前車之鑒。

如果不能認清現狀,尋求解決之道,那麼,不管你現在多少歲,都將成為「老後破產」的預備軍。

如何應對未來的養老危機難題,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報告中給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延遲退休、保險、投資、調整養老金制度等。

如何根據個體實情來制定切實有效的「防破產」策略,就要考驗大家的智慧了。

未雨綢繆總是好的,別等到掉進坑的那一刻,才有所覺悟。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心理學 | 9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