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股大跌,市值蒸發,錢到底去了哪裡?

千股大跌,市值蒸發,錢到底去了哪裡?

來自專欄豐的天空之城10 人贊了文章

最近重溫了幾部經濟學電影,講的都是2008年美國那場次貸危機,一個泡沫形成,膨脹,爆破的故事。

看完後,有一個一直以來讓我疑惑的問題凸顯出來,為什麼一個泡沫的破碎,會讓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蕭條?

我們在市場中你情我願的買賣,付出的也是真金白銀,但最後錢跑到哪裡去了?難道還會憑空消失不成?股民真的損失了這麼多錢嗎?

這個問題我自己是思考了很久的,一直以來都是模糊的知道是大概怎麼回事,但是不能準確說清楚,所以,這次較真的研究了一下,打算將這個事情分三點講清楚。

針對股市一直爭執不休的,就是股市到底是零和遊戲的賭場,還是正和遊戲的投資工具。

當我們買一隻股票的時候,除了股價外,我們必定還會產生支出的有兩個成本,分別是證券公司的交易成本和國家稅收成本。

而我們獲得收益的方式也基本是來源兩個方面,分別是股價的波動和公司盈利分紅。

股價的波動主要取決於千萬個和我一樣買入這隻股票的股民間對於這隻股票的主觀價值。

那麼,假如我們先不考慮公司的分紅,稅收以及交易費這些個方面的話,僅看股價的波動,股市就是一個零和遊戲,就是一個合法的賭場,是千萬個股民間的相互對賭。

每一筆交易,有人買就必定是有人賣,買賣的數量剛好相等,有人賺就必定有人賠,金額也剛好相等。

不管股票的市值是上升還是下降,錢都在千萬個股民間內部流動,從一個口袋流到另外一個口袋而已,總數並不會改變。

一隻股票,甲在股價100塊錢的時候買入,後來漲到500塊錢的時候甲賣出,甲賺400塊錢;

乙看到股價一路上漲,也想入場分一杯羹,在500塊錢的時候買入,但之後股價就一直下跌,最後跌回到100塊錢的時候乙割肉賣出賣出,乙在這場對賭中虧400塊錢,也就是接盤了甲高位賣出的股票。

然後丙在股價跌倒100塊錢的時候,判斷可以抄底,接手了乙賣出的股票,開始下一個輪迴。

按我們常規的說法,這家公司的股價從500塊錢跌下100塊錢的時候,市值蒸發了400塊錢,但實際上市值並沒有憑空消失,不過是乙損失了400塊錢,甲賺了400塊錢,相當於在高位接手的人替前面低買高賣賺了錢的人買了單。

在上面的基礎上,我們再放回交易費和稅收,股市甚至有可能變成負和遊戲,因為雖然股民還是有人虧有人賺,但流動的錢會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各種費用的支出也會增加,導致在股民手上總體的錢越來越少。

最後我們再放回分紅,分紅取決於公司的實際持續盈利能力,與市值的波動無關,假如分紅等於交易費和稅收的話,股市的整體還是零和遊戲。

只有當分紅大於交易費和稅收的成本的時候,股市才會是正和的市場,這和市值的高低無關,剛剛說了,市值的波動是股民內部間的對賭。

基於個股,目前主流的兩套投資理論,分別是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本質的區別還是一個是投資,渴望的是公司長期盈利帶來回報,一個是投機,渴望的是短期的價格波動帶來回報。

所以,技術分析都是在研究各種短期的市場消息,看趨勢圖,判斷利好還是看空,賺的就是波動帶來的收益。

基本面分析,則更看重公司的年報,財報等公司經營數據,去判斷公司的實業價值,在市值相對便宜的時候買入,長期持有,減少交易成本,獲得長期收益。

但無論怎麼樣,個股中市值的波動都沒有讓錢憑空消失;股市是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地方,股民的結局是正和還是負和,除了要看股民是以投機為目的還是以投資為目的之外,到最後,關鍵都還是要看公司。

如果公司在實業中能帶給社會財富,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才會有不斷的分紅,吸引更多資金投入股市,股民獲得股票增值和分紅,促進消費和投資的活力,形成整個社會的正和良性循環。

而如果公司被操縱,鼓吹泡沐,籌集股民的錢後,轉到少數人手上,導致占社會大部分的股民散戶的消費和投資能力下降,或者在概念上揮霍(參考各種爛尾工程),社會的整體財富就會被消耗掉,進而導致實業就業機會減少,經濟就會蕭條,陷入負和惡性循環。

回到主題,股民的錢會隨著市值的波動,在內部流動,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

蒸發的市值,並不就是等於散戶們損失的錢,到這裡,我們來認真了解一下市值的漲跌是怎麼形成的。

那麼市值的增減是怎麼產生的呢?我拿中國平安(SH:601318)來簡單說明一下:

前面講到,一隻股票的市值增減,是取決於股民們對這隻股票的主觀價值判斷,有交易才會有價值,股價是以最新的成交價為準的。

看圖中標紅的兩個框,第一個框的上部列出的就是持有者想要賣出手中股票的價位,由低到高五個檔次,下部列出的就是想想要買入的人給出的價位,由高到低五個檔次。

想要賣出的最低價賣1,和想要買入的最高價買1沒有對等匹配到的時候,股票的股價是不變的,也就是並沒有產生交易。

當有某個持有人急於變現手中的股票的時候,給出了低於或等於買1的價格,這個交易就會自動匹配成交,而這個時候,股價就會變成62.51;

如果繼續有持有人拋出手中的股票,買1的價位已經全部成交之後,買2的向上移動,成為新的買1,持有人只有出新的買1價位,才能產生新的交易,這時候股票就變成了62.50。反之股價上升也是同理。

表中下框就是每分鐘的成交明細,他們的總體就體現在了股票的分時走勢上。

股價代表的是最新的那兩個人的成交價,如果你沒有去交易,那個價格實際上是和你沒有關係的。

假如一隻股票有100股,當前股價10元,市值就是1千元,假設場上當前沒有任何交易需求;

然後,有人將持有其中的10股,以100元十倍於當前的價格賣出了,剩下的90股並沒有交易,但股價也隨著那筆交易,漲到100元了,市值就是1萬元了;

這漲的9千元市值實際上是虛擬的,即持有股票的人不一定能夠真的以100元的價格賣出去。

假如大家都按這個最新的價格拋出,而沒有人接盤,也就不能變現這名義上的9千元,即使真的有人賣出去了,他賺的錢也是接盤的的人支付的金額,是新入場的人帶進來的資金,原來的股民並沒有從市值這個概念上憑空得到財富或損失財富。

故事繼續,隨著大量的人想要儘快賣出變現,但沒有人願意接手這麼高的價位,於是有人開始不斷的下調賣價,不斷的下調過程中,零星產品的新交易,都將不斷的以更低的價格,刷新股價。

假如這時候有人以5塊錢的價格直接賤賣了10股,那麼,整體市值直接就跌倒500元,其餘的90股一起倒霉,這時候就出現了所謂的市值蒸發,由最高點1萬元市值,直接跌至500元,蒸發了9500元。

看似很慘烈,但除了最高點1萬市值的時候,買入10股的那個倒霉蛋,其餘的人,並沒有實際上的損失,其餘人一直持有沒有交易的話,等到市場回暖,有人願意以10元買入的時候,他們賣出,他們只是免費的做了一次過山車,還是別人付費開的車。

股市的暴漲暴跌中,誰手上的股票在高價位套現的就是贏家,砸在手上的股民就是輸家。錢不過在股民內部流動,同時單個股民頭的錢以現金和股票的形式在轉換:

我賣掉股票,就換來了現金,我買了股票,現金就流到別人口袋,僅此而已。

蒸發的市值和股民的真實的損失沒有對等關係,蒸發的市值只是虛擬的價值,如果沒有交易,股民就沒有損失。

至於市值為什麼會暴漲暴跌,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大多是因為投機成分過高,在狂熱的環境中,大量股民入場,股票被不斷推高,炒到完全不合理的高度,泡沫不斷吹大,最後到無以為繼的時候才被擠破。

至於怎麼吹起這個泡沫?

為了方便理解,我將場景最簡化,假設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發行了1億股,目前股票交易價是10元每股,公司總體的市值10億元。

假如這家公司的股票目前全在兩個股東,張三、李四手上,那麼如果沒有法律約束,張三和李四串通一氣,就可以隨意操控公司的市值。

目前股價10元一股,張三先放出100股,每股賣50元,李四在股民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就接盤買下,然後他們暫時不再交易。

這樣,當前的交易價就是50元,總市值就變成了50億,增加40個億,李四僅僅花了5000塊錢接手了張三的100股而已,就人為的製造了40億的泡沫。

同樣的道理,張三和李四也可以把股價做的非常低,當然這裡只是極其簡化的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是怎麼回事,這種簡單粗暴的情況在現實中並不會出現,因為有法律約束,而且大家也不會那麼傻,但道理是一樣的;

他們要將手中的股票變現的話,張三和李四隻要慢慢的把交易的量做大,然後持續分批的把股價拉高,吸引其他股民慢慢的入場,然後在高位把自己手頭的股票悄悄的分批清空,這樣股民手中的錢就流入他們的口袋了。

剛剛說的股民,其實是一個對參與股市的人的全稱,實際上,可以細分為佔市場主力軍的散戶和各種投資機構:

如上市公司、境內投資機構、境外投資機構等,在市值的波動中,錢在市場內部流動,也就是在這些人之間交易,財富就在這個過程中轉移。

現實就是,少數的人比絕大部分散戶擁有更專業的判斷能力,高賣低買中,散戶承擔了大部分的市值蒸發,也就是接盤,財富就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散戶的錢往精明的少數股民和資本雄厚的機構手上轉移。

當市場投機氛圍旺盛的時候,市值一再高漲,對經濟的刺激是很大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就連市場大媽和退休的老人也都敢把養命錢拿出來賭博,泡沫不斷吹大,造成散戶們自己口袋中很有錢的假象。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不管這個錢是真的,還是只是一張空頭支票,都感覺未來很美好,感覺自己有錢的時候,就更願意消費和投資,這樣經濟就會熱起來。

而一旦泡沫破碎,成千上萬的散戶大軍將傾家蕩產,就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最後往往是逼著政府要出來救市。

在市值暴跌中,散戶們不管是割肉套現虧損的,還是繼續持有那張紙的,甚至包括那些提早套現賺錢的少部分人,都會感覺經濟前景開始不明朗,開始縮減消費和投資,這樣經濟就會再進一步蕭條。

並且,消費是促進生產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少數精明的個人投資者和專業的投資機構對社會整體的經濟消費能力和創造實體財富價值並不如多數散戶的總和。

而泡沫下的上市公司,實體經營並不會為社會帶來等價的正面發展,消耗多餘財富的方法就是生產過剩的商品。

如超出需求多餘的房產,財富的高度集中,然後無法變現,揮霍在了各種爛尾工程上(如最簡單促進GDP的方法就是拆了建,建了拆)。

而專業投資機構不只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而如果專業的投資機構成功抓到趨勢,實現低買高賣的話,在市值的暴跌過程中,境外投資機構還會將社會總體財富流到國外,加劇這個國家社會內部的財富流失。

在這場腥的遊戲中,如果你始終沒有參與,或者選擇的是長期發展注重實業的股票,只要你看得懂,這場泡沫對你的影響就是可預測的。

就算是真正的大蕭條,你沒有變現和狂熱,對你的影響就只有整個社會平攤下來的代價,這會小很多,而在未來經濟復甦的過程中,你選擇的這個長期的賭注,就有可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回報。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TAG:市值 | 股票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