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將腦海中的景色用音樂描繪出來的功夫,他比任何同齡人要強大的多。
來自專欄人到中年是非多音樂研討會14 人贊了文章
許久沒寫文章的我,有些疲乏,且看。
在寫文章之前,我要向你推銷一下Jacob Henry為Silk Music Showcase 06做的Set
Youtube鏈接:
Jacob Henry - Silk Music Showcase 06 (Melodic Progressive House Mix)Spotify:鏈接
New Silk Music, a playlist by Silk Music on Spotify
▼ Tracklist:
01 Forerunners - Adrift (Intro Mix) [05:38]
02 LTN - Wondering Soul [10:53]
03 Sound Quelle - Djerba [15:57]
04 Approaching Black - You Are [21:56]
05 RNX - New Mexico [27:37]
06 eleven.five feat. Incognito Soul - Disguise (Mizar B Remix) [33:31]
07 Blood Groove & Kikis - PROGmatism [38:36]
08 Dezza - Deja Vu [43:26]
09 Sam Davies - Sunbound (Alexander Volosnikov Remix) [48:19]
10 LTN, Stendahl & Arielle Maren - Black Hole [52:43]
11 Blugazer feat. The Cynic Project - Queenscapes [58:54]
12 Andromedha - Rise [1:02:46]
13 Talamanca - The Underground (Deep Mix) [1:07:54]
14 Veeshy - Aural Ambience [1:13:53]
15 Gregory Esayan - Healer (Elypsis Remix)
以下為正文:
故事是這樣的,因為很久沒和Silk music的老闆jacob henry聊天,我試著發送了一封郵件,表達思念與肯定。(其實就是你幹啥呢,過來吹會兒牛逼)
那天也許是許久沒聯繫,Henry回復郵件的速度快到驚人,他試探著問我能不能採訪Allay。小心翼翼如同出生的貓一般,讓我疑惑,為何如小心?而我則一臉懵逼,Allay? Allay是誰?
但henry成功的用音樂讓我見識到了一個95年出生,來自荷蘭 Amersfoort研究人文地理學的23歲學生是因為什麼能夠加入Silk Music這個至強廠牌的。(我真的不是日常吹Silk,Silk是真的強)
他與電子音樂的起源大概在14年前,14年前入門Trance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而從那之後5年,他接著Trance的東風開始嘗試自己製作音樂,初次接觸製作音樂與在座的任何一位一樣,做了一些mashup和很業餘的作品。而時間轉向6年之後,轉向了更寬廣的音樂世界,嘗試了dnb、Progressive house、Post rock、Ambient和Chillout。
他最終找到了契合自己的音樂,那就是Chillout。這種對純凈感性的聲調的追尋,很快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去製作深邃感人的Ambient和chillout吧。"
這兩種風格給了他重塑自我的跳板,自此他以「Allay」為藝名,開始了職業音樂生涯。
那麼話不多說,先聽,我再講。
Allay - Reveries In Disarray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8816745280221184
而這次被Jacob Henry邀請我採訪Allay也使得我非常看重這次機會
所以我決定用即時對話的形式採訪了Allay,與他聊天非常舒服。我們約好在上個周六荷蘭時間下午五點開始進行採訪,無論採訪的是誰,我都需要做大量的準備,我提早半個小時同他講:「如果你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隨時開始」,我想這不僅是給他放鬆的機會,也是給我準備的台階。
可是從一開始我沒有採訪他關於任何自己音樂的事情,我希望能在正式採訪當中讓他感受到些許的壓力,這樣可以掩蓋我慌亂的事實,我緊張了!
我希望讓每一個製作人去嘗試了解中國,知道中國近年來在電音當中井噴式的壯觀景色(噴的是什麼別管,反正是噴了)。
「我認為中國一直是「蹦迪」的先鋒國家之一。看著亞洲的人們對舞蹈的狂熱支持,我心中對中國幾年內取得業界的統治地位這項歷史性跨越充滿了希望。」
這是他對於中國電子音樂最直觀的印象。當我看見這段話時,第一反應如同所有人一樣,「請別再客氣了,有一說一,可以嗎」毫無疑問,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但後來這段「客套話」讓我思考了許久,也許再國外的製作人看來,一個新大陸,代表著機遇,希望,成長。是盛世,也是亂世。
中國大部分的樂迷對於電子舞曲的認知如同萌芽一般,或許EDM幫助所有人打開了對於電子舞曲的認知,而之後,探索的則是更深的電子音樂,有關節拍,有關合成器,有關一切與電子相關的東西。
Allay & Jani R - Soaring Through The Eternal Blue Skies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8821218970939392
放棄Trance,投向被大眾不看好的Chilout
而我非常好奇,一個因為Trance入坑的少年又為何放棄Trance。
從1998年Paul大帝登頂,到12年Armin。Trance的時代已然結束。我想經歷過這些年代的樂迷們對於Trance音樂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懷。當然現在也是,每當我與朋友們聊到Paul大帝,Sasha,Tiesto,Paul van dyk,Armin時,提到名字總要右手握拳,左手抱著拳頭在胸前合攏以表敬意。
我最喜歡Tiesto的一張專輯則是這張「Just be」
我試圖詢問他對於Trance音樂的看法,而Allay的回答讓我驚訝不已,他很清楚在一個時代過去之後,不迷失其中,做自己想做的。有時候重新開始不意味著結束。Armin van buuren 組團的"UR"則最好例子。
那個時期tiesto的音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想08年到12年是Trance音樂的鼎盛時期。緊接著它的發展力開始衰退(相對於其他風格), 因為藝術家的創造力受制於他們的鐵杆粉絲,導致風格趨同。儘管我說過它難以繼續進步,我還是很熱衷前些年psy trance的新革命。就算是個有抱負的Trance音樂人,也已經沒有太多發展的餘地了。
我漸漸感受到Chill是我唯一的出路,是我唯一可以發揮自身創造力、時刻嘗試新事物的路途!循規蹈矩在這兒不存在。
Chill雖然市場小眾,但近幾年它是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Youtube、soundcloud和spotify等大眾平台上,Chill人氣爆棚,被人們塞滿歌單,藝術家們卻得不到應有的名分。一切取決於你是否甘於止步不前。滿足於現狀,你就失去進步的餘地;要尋求突破,可以走上現場表演的道路。
在Trance浪潮過去許多年的今天,有不少樂迷等待著Trance音樂的復興,一年又一年的苦等,但無論如何,此時也是Trance至關重要的時刻,無論任何音樂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人融入早期的風格,90S的Trance音樂再我看來如同夜晚的霧,早晨的雨,清澈迷離,而現在的Trance像早上的陽光,夜晚的燈火,閃爍不定,各取所需。我相信風格趨同,但也一如以往的持續進步。
只不過,再也沒人能寫出Just Be這鐘音樂了吧,也希望Allay這段話能夠讓諸位牢記心中,如同警鐘長鳴。
在知乎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經常會有人問我,我以後靠做音樂能吃得上飯嗎?(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你們看到知乎下面有個讚賞功能了嗎?) 我的回答和所有人一樣,能通過愛好賺錢固然最好,可要想清楚其中辛苦,則是百般無奈。
同樣,我問了Allay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你的同學知道你做音樂很厲害嗎?你的家人支持你做音樂嗎?音樂能賺錢嗎?」
我在烏特勒支大學的研究生院學習。一些同學了解我的這個副業,但我一般不提,避免被另眼相看。
「另眼相看」這四個字真是耐人尋味,最後我便問道"何來的另眼相看」做音樂一直都是我引以為豪的事情,我熱愛我的事業。
媒體在人們面前給音樂人樹立了一個特殊形象,因而我總是被問到我演出的相關問題或是我賺怎樣的錢。我認為這些不是從事音樂事業的必要組成部分,它更關乎快樂以及同世人分享這份快樂。
我的製作環境很開放、令人舒緩,家人支撐著我徜徉在通往音樂家的路途上。我也清醒的認識到不能帶著功利心去製作音樂,因此我很滿足有音樂相伴的學術生活。而我未來的計劃是參與全球無人駕駛載具相關的工作。
相同的愛好不僅能讓兩人關係迅速升溫,且分享音樂在我看來是非常非常非常開心的事情,我希望我喜歡的音樂朋友們也能喜歡。
記得許久之前看到伍佰老師的採訪,他打斷了主持人說著那些無聊的問題,說道:「好在,音樂是非常自由,又非常自私的」這段話是我最贊同的一句話,而音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分享」並且我引以為豪。
這次採訪正式受邀Jacob henry針對Allay的新專輯做一期採訪,我從頭到尾聽了Allay新專輯的每一首音樂,說實話我幾乎get不到Chillout所有的點,隨即我便問道如何欣賞Chillout以及你的新專輯?
你應當把整張專輯聽作一個故事。身居旅途,面對生理與心理的障礙,克服頑疾,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我的專輯關乎超脫平凡世界、探索未知領域。捨棄你所熟悉的、經歷前所未有的。當我在製作新專輯之時,我同時著手於一張新的ep。它和我製作的曲子《Embarking On Celestial Pilgrimage》一樣,我嘗試著在Future Garage和Bass Music里加入更多新式元素。特殊之處在於不同元素雜糅的美麗巧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pad音色和bass以及鼓組的組合我嘗試了很久,接著我加入自己的人聲採樣,運用了無數效果器才讓它聽著悅耳舒適。
似乎每一個製作人都會為自己的曲子寫一些相同的自我評價,例如「化學反應」「不同的元素雜糅」(至少中文翻譯過來是這樣,還是要感謝我的翻譯小明同學有如此的文字功底)
但聽過Allay新專輯的我來說,這些我對這些辭彙有了新的認識,Chillout不僅一種輕鬆,慵懶又神秘的音樂,它也是一段故事,一段旅途。
也希望各位能夠將這段故事以及旅途,一直走下去。
編輯:Mad noisy
翻譯:Nurola(沒錯,就是我的大寶貝,小明)
歡迎關注知乎:mAd noisy / 電板鴨
微信公眾號:人到中年是非多音樂研討會 / 電音廚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