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書店印象
4 人贊了文章
「書店,是一個城市的精神燈火。」
兩三年前偶然發現一本書,叫作《北京書店印象》。其中收入了北京幾家知名獨立書店創始人的訪談記錄,以及一些愛書之人關於書店和書的記憶。
如今我想借這本書的名字來專為北京的獨立書店寫一篇文章。
曾經我也是買書只會去圖書大廈和書城的人。後來高一那年,大望路的SOHO樓下的光合作用還在,有天放學後偶然和朋友去這裡探店,第一次看到眼前幾個書架擺滿了人文、社科、歷史一類我感興趣的書籍,彼時的喜悅和驚訝之情溢於言表。儘管後來光合作用和風入松這些早期的獨立書店紛紛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但是曾經邂逅時的感動卻永久地留在了我心底。
年少的我仰頭看著那些書被整齊地擺放在一起,彷彿在向我招手。
這是另一個世界。
(文中的照片攝於2016-2018年不等,可能有些店面裝潢已有變更)
萬聖書園
地址:海淀區成府路53號2層
第一個要寫的當然是萬聖書園。
萬聖書園坐落在成府路上,五道口旁,周邊就有數不盡的大學校園。它的經營對象也主要面對這些學生和學者,書籍以社會歷史人文政治為主,自成一派嚴謹的學院模樣。
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里談到他的開店主張時說,專業性是一家獨立書店最核心的要素。「那些市場再流行的書,如果沒經過一道問題意識過濾,專業的過濾,是不可能進來的,再好賣也得放棄。萬聖從來不會因為一本書好賣而進它,只要開這個口子,你很快就會跟別的書店形同神似。」
「你的存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那些賣不動的書,你仍讓它占著架位,不因好不好賣區別三六九等。」這是萬聖的品格。
每次踏進萬聖,我都能想起在《北京書店印象》里讀到的這一段——「但是在萬聖書園,第一次我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威脅——所有的書都是自己渴求的書,一排排,一架架,高聳入屋頂。……這麼多的書,我窮盡一生,又能夠讀多少呢,想到這裡,片刻有種絕望的暈眩,知識的威脅。萬聖書園的存在,讓我意識到了人類的渺小,知識的浩瀚無垠,而我們的閱讀極力抓住的只是宇宙圖書館中的一個瞬間。」
萬聖書園是讀書人的精神聖殿。
豆瓣書店
地址:海淀區成府路262號
說到萬聖書園怎能不提座落在它對面的豆瓣書店。這家二手書店和萬聖書園只隔了一條馬路,二者的經營風格卻是迥異,一家是學術聖殿,一家是情懷野趣。
豆瓣書店的店長卿松這樣解釋他們始終不離開成府路的原因:「這是條文脈,有學校、有萬聖。我總覺得萬聖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劉蘇里是開書店的教父。」
豆瓣書店作為一家二手實體書店能長期經營下去,跟店主老練獨到的選書眼光密不可分。「人無我有,人有我獨」,豆瓣書店大概是做到了。兩年前初次探訪,逛來逛去最後挑中一本《單向街002:複雜·性》,也確實是不錯的小書。
前流書店
地址:海淀區水磨新區3號
也是2016年春天那次,在逛完萬聖和豆瓣書店後,又坐了兩三站車特意輾轉來到這家隱匿在巷弄里的小店,就在清華大學附近。
這也是一家二手書店。一踏進店門,便彷彿回到了上世紀末,好多書就是我姥爺和媽媽購入的那個版本,小時候經常在姥姥姥爺家書架上見到的。
有幸在前流書店淘到半套1973年版的魯迅全集,泛黃卻未發脆的薄薄小冊子握在手裡分外可愛。當時手頭現金不夠,臨時代兒子看店的爺爺也不會用微信,最後還是隔壁好心的阿姨加了我替我轉了賬。經此一事,對這家書店的好感又多了幾分,是紙墨外的溫情啊。
「書雖舊物,使命唯新」,這句話的確是這家店最貼切的寫照。
庫布里克書店
地址:東直門香河園路1號北區當代MOMA2號樓
庫布里克的位置不大好找。沿著三環開了好久的車,又在立交橋下七轉八拐才找到這家在寫字樓下的書店。好在算是幽靜,店面明亮,環境清朗,坐在落地窗邊悠哉讀一本剛買的書想來也算愜意。
庫布里克的書籍還是能感到有經過精挑細選的。我記得其中很多文學政治類書籍都只有一本上架,可見其選書之仔細種類之龐雜。在這裡挑到一本《費正清中國回憶錄》,一本《1968——撞擊世界之年》,都是質量高又對我口味的書了。
比起圖書,這裡的文具就不那麼令人欣喜了。一進門的收款台處有一些日式膠帶賣,然而一卷mt動輒四五十的價格實在算不上友好。饒是這樣我還是沒忍住買了幾卷,權當支持一下,畢竟是實體店,價格高些也可以理解。
當時店員說買夠5卷膠帶還可以送一板分裝,那些分裝膠帶的款式還都是很經典的基礎款。庫布里克說到底還是一個有品位的精選書店啊。
三聯韜奮書店
地址: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
三聯韜奮是我常常去的書店。不為別的,哪怕就是沖著「三聯」這個招牌,這裡也是絕對來了不會後悔的一家獨立書店。顧名思義,裡面除了經典的文學書籍外,還專門有很多個書架上擺滿了「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如果問哪些出版社是閉著眼睛買書也不會出錯,三聯必須要佔據一席之位。
我和三聯的情誼,能追溯到很多年前,那時它還遠不是盛名在外的「北京第一家24小時書店」。由於地處東四這個黃金地段,所以不論是逛完王府井還是從美術館出來,都可以順路到這裡轉轉,翻看兩本書,尋一番消遣。通往地下一層的長長木質樓梯上經常坐滿了正在讀書的人。
我的快樂時光則是,到「近現代文學」那個書架的轉角處席地而坐,手裡拿一本剛剛挑好的書,在把它買回家之前先在這裡讀上三分之一。
我永遠難忘的是2015年一個冬日的清晨,空氣凜冽,我翹了上午的課,迎著晨曦和匆忙上班的人群一路從學校走到三聯。不為別的,只是一早突然冒出這個想法——「好久不見三聯了,去看看它吧。」
那個上午我收穫了從不起眼的角落裡翻到的一本《我在伊朗長大》,和一本《京味兒》。最後這兩本書和這個清晨一起構成了三年前那個冬天的回憶。
可惜美術館這家三聯已經停業裝修大半年之久了。聽說新的24小時書店在三里屯開張了,還未曾有機會去看一看。
單向空間
地址: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3025室
單向空間是老朋友了,學校邊上就有一家。大學頭兩年,因為我沒有午睡的習慣,所以其他人午休時我便會跑到這裡,翻一翻書消磨時間。
這裡的書籍從種類和內容上看,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一進門便是台港澳原版書,再往裡走,外文小說和人物傳記佔了大半比重,歷史、音樂和藝術類書籍在最裡面。
說來奇怪,這些在京東亞馬遜隨手便可以折扣價購得的書,擺在這裡時便有一種說不出的魔力,可能是實體書店的氛圍,也可能是愛書人沒來由的儀式感,總之來了便總不免掏出錢包買上一兩本。
曾經偶然間在轉角處那個最不起眼的書架的最底層,翻出小半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版的魯迅全集,歡喜地抱去付款。單向空間於我來說,更像是躲避現實的桃花源,它帶給我片刻的寧靜,在這裡買什麼書倒是次要了。
單向空間創始人、《單讀》出版人許知遠說到,「從圓明園到藍色港灣到大悅城再到愛琴海,單向街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更是一個場域與氛圍。」
單向街它也確實如此。
Page One
地址:西城區煤市街廊房頭條13號院1號樓
Page One是一家很有個性的書店。裡面七八成的書籍都是外文原版書、設計類大部頭、厚重的畫集攝影集一類。文藝小青年過去拍拍照,應該會比我這種專啃文字的書蟲來得過癮。當然真正對藝術和設計感興趣的人來這裡也會覺得如獲至寶吧。
Page One的分店也有很多,三里屯太古里那家聲名在外,其實我倒覺得前門廊房二條這家店在裝潢設計上更見風格和品位,不論是三層的木質格子書架還是一層那幾人高的漆黑書架牆,都是一眼便能將它和其他獨立書店區分開的特色。
平日愛讀外文小說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裡。Page One還有幾家店,我只寫出了我去過的這兩家。
西西弗書店
地址:東城區崇文門外大街18號國瑞購物中心F2層
其實對於西西弗書店倒一直不是很有感覺。去也去了好幾回,就坐落在商場里的黃金地段,想不看見都難。
但是這家店的選書品味就和它的選址一樣,是不會出錯的大眾審美。用近乎大半個書店都擺滿的暢銷書來迎合大眾當然沒錯,但總覺得,少了一點作為獨立書店的氣韻,或者說風骨。一家獨立書店若想打贏書城站住腳,總要有些「與眾不同」的精氣神兒作為支撐。
裝潢倒是美的,他家還有咖啡店,伴著咖啡的香氣讀一本書倒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中關村圖書大廈
地址:海淀區北四環西路68號
一定要在最後例外地寫進一家圖書大廈。它不是獨立書店,卻和上面所有獨立書店一樣對我起到了閱讀習慣培養和知識啟蒙的作用。並且帶有一絲私心地認為,中關村圖書大廈跟王府井、西單圖書大廈還不大一樣,它是更高傲些的,並不那樣刻意地去迎合大眾。
我還清楚地記得2014的年初的冬天,剛剛結束了大一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我和朋友便特意跨越整個北京城,從東南角跑到西北角這裡,只為尋找一本我們當時都沉浸其中的連載小說。後來雖然那些小說現在已經不再看了,但曾經青蔥歲月里的為書痴狂,卻成了永恆的記憶存在心底。
「其實,閱讀就是給靈魂上色的過程。你的積累越多,你的色彩越豐富。」
往期文章索引:
我的旅行手帳大揭秘--將快樂定格在紙筆間
六月讀本三毛 | 友誼是順其自然,來去隨緣
國譽自我使用指南 | 我是怎麼用手帳規劃和追蹤每一天的
五月讀書報告 | 他外表冷若冰霜,內心溫柔善良
公眾號:TarasSoliloquy
微博/知乎:TaraKoh
http://weixin.qq.com/r/dy-54ZPE4c6erdeC93p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