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唱高音』共鳴的利用,讓真聲與高位置共鳴結合
10-17
『輕鬆唱高音』共鳴的利用,讓真聲與高位置共鳴結合
平時在哼唱中一定要注意,頭腔共鳴的維持,並用頭腔共鳴來判斷是否用力過大,透過胸口支點力量以及喉頭的緊張程度(喉頭和聲帶不難受發乾癢),聲音的自然程度(是否尖刺,是否擠壓)或者用頭腔的震動感來調節身體的用力程度。還可以根據高位置共鳴泛音,讓你聲音輕易達到你想要的音高,這樣就不會過分用力,上擠聲帶來達到你想要的音高或者音量。(千萬不要局部哦!發聲是整體協調用力的,協調比力量重要的多。)所以我提倡柔和的力量練唱,當然不是指讓你懈怠或者完全的放鬆。而是用舒服自然的力量來達到你想要的音量和音高。懂得去維持一個優美的聲音,讓聲音好聽,讓歌聲動聽我想這才是我們想要的。胸口支點力不要過分,不要讓聲帶過度緊張,尤其一開始唱…保持自然鬆弛,聲帶會自動調節…當感覺音高不夠時候,打開找到更多高位置共鳴自動混合到真聲里…音高就到了,高位置共鳴的振動感和音高感,可以讓你更好控制身體力度和氣息與聲帶的平衡搭配,達到想要的音高和音量。
高音不能為音高變高來改變發聲方式,應該用一樣的發聲方法(人體的發聲永遠都是氣息經過閉合剛好的聲帶,只是高音時候身體的感受會不太一樣,但方法一定是一樣的。)而是利用共鳴腔,柔和的漸變的加力尤其初期練習的時候。可以理解為胸口支點向下找腰腹的支持,只要打開好高位置共鳴好,不用費大力氣就可以達到你要的音量和音高,有良好的打開,閉合剛好不緊張且達到振動頻率的聲帶(引起更好高位置共鳴)好聽飽滿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發聲,就要像哼鳴,一樣有劍突柔和控制氣息的感覺,更要打開得到良好的共鳴,要利用更好更多共鳴腔,用最小的力量,得到最好的共鳴。你可以理解為用共鳴唱歌。但前提時發出好的基礎音和穩定喉頭和閉合剛好聲帶。聲音的流動感,是由於打開了,聲道通暢了,共鳴腔的振動隨著聲帶振動頻率改變,引起不同的共振感,低音容易跟胸腔振動,中音容易口腔共鳴,高音容易跟頭腔振動(分別做失望的嘆氣 發「唉」,還有正常的發「啊」,最後是哼鳴,你會發現你用同樣的方式,引起了不同部位的共鳴。)只要口腔內部打開發聲時保持住打開,基礎音好,聲帶振動頻率達標,聲音就自動流動(共鳴自動響應,就像哼鳴就頭腔響應,嘆氣低音就胸腔響應,啊就口腔響應…)所以不要過分壓制或者過分向上唱…平穩的有胸口控制聲帶閉合喉頭穩定,並同時有腰腹氣息支持的振動發聲,利用高位置共鳴輕鬆達到音準正確的高音,高位置共鳴可以提高你的高音泛音和相對音高。只要你不壓制或者頂喉頭,你就可以輕鬆唱歌,更好的得到你要的聲音…
來自專欄通俗易懂的唱歌原理23 人贊了文章
高音輕鬆的方法其實還算簡單,但一定是在基本功紮實的基礎上哦!
首先胸口支點,會單獨的被控制,不牽扯頸部和喉頭,想要喉頭鬆弛(高音不能過分拉緊聲帶,也不能讓喉位過高要保持穩定,這個約定俗成大家都知道),就是找到胸口支點,並柔和用力,讓喉頭處於穩定又鬆弛的狀態。其次是讓聲帶像哼鳴一樣,慢慢進入高頻振動的階段,尤其在練習的時候注意慢慢。這個時候打開口腔內部,讓聲道通暢就非常重要了,就像哼鳴時候頭腔共鳴自然加強一般(其實哼鳴時候舌根會輔助讓聲音上頭部腔體)。只要打開了口腔內部,頭腔共鳴就會非常的強烈。但當頭腔振動加強的過程中,千萬不能丟了胸口的支點,反而是感覺胸口支點用了最小的力量在維持高位置共鳴,高位置共鳴自然混合在真聲里(就是聲帶本身發出的聲音,相對飽滿健康自然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聲音不僅僅有紮實的真聲,感覺不假,音色統一,更能擁有高位置共鳴和豐富的泛音。這樣音量不僅增大,且音高也聽著會更高。高位置共鳴,可以讓你高音不過度用力,因為有了它,音高自然達到了,不要再過分繃緊閉合聲帶,不用給過多氣息,因為那時錯誤的,這些方式大部分人都會,但大部分都用錯。要用不錯的飽滿的真聲混合泛音豐富的高位置共鳴讓聲音聽起來高。相當於別人唱原調,你唱降調…理解么?普通人唱不準不一定都是聲帶閉合能力,而是打開和高位置共鳴沒利用好的問題。用最少的力得到最豐富的共鳴。就像哼鳴、哼唱這些在練的時候就要意識到胸口支點的穩定和高位置共鳴的豐富,兩者有機結合不斷的根據音高調整比例即可。
或者理解為時刻打開,時刻以胸口為支點讓喉頭穩定,聲帶閉合剛好(不過分用力,大腦會自動微調,音高意識)得到高質量基礎音(聲帶振動不受干擾,脖子不該用力肌肉放鬆不干擾聲帶)並打開,只要聲帶振動頻率足夠聲音自然引起高位置共鳴(哼鳴一樣,最小力,引起最豐富的高位置共鳴,頭腔振動感,這個振動感可以讓你更好控制力量和保持高音音高)混合到高質量的基礎音。胸口支點很好的控制氣息,而腰腹提供需要的剛好的不過量的氣息支持,中低音胸腔口腔共鳴豐富,高音頭腔共鳴豐富,混入真聲,聲音暗中透亮,不擠壓,不緊張,好聽動聽,柔中帶亮…飽滿舒服… 哼鳴練習中,要充分利用胸口支點穩住喉頭(促進聲帶剛好閉合)、腰腹氣息支持、頭腔高位置共鳴,他們三者的平衡,用最小力得到最好的有豐富共鳴的聲音。哼唱中也要注意三者的平衡,要充分意識到利用頭腔共鳴感來平衡身體用力… 唱歌中,是自然用胸口支點,穩住喉器,閉合剛好聲帶,然後找音高需要的氣息(不同音高氣息肯定不同,對吧?為何要非要用很多或者很大的氣息呢?的)當你感覺音量不足或者高音不好搞時候,記得一開始要打開,發聲時都要打開,保持打開的口腔狀態,讓身體有意識的利用共鳴,尤其低音也要相對利用一些高位置共鳴,你可以理解為用哼鳴一樣的感受,讓共鳴腔上中下三部分共通起來,利用最大的共鳴腔(這裡如果不懂看打開那篇文章),平衡的利用身體來發聲高音不是向上唱得到的,而是喉頭穩定聲帶閉合剛好,氣息支持應需要提供,打開聲道,有良好的共鳴腔,真聲協同高位置共鳴一起,音高就得到了。並且自然,統一的出來了。 不要再死磕力量訓練了,多用 「半聲」(柔和的力量)來練哼鳴或者哼唱歌曲,打開發聲,讓支點穩住喉頭閉合剛好聲帶,充分利用共鳴來增加音量和音高,協調好了共鳴豐富了,唱歌又自由又省力!對高音的態度是,不影響發聲器(不讓喉頭聲帶形變)前提下,迎著唱下去,才是唱高音的方式…
很多文章我會提前發到我的微信公眾號的CCSING2018,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