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教徒文學和古典主義

清教徒文學和古典主義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19 人贊了文章

十七世紀是資本主義萌芽普遍受挫的一個時代,但是也有英國和法國這樣繼續高歌猛進的國家,他們的發展和周圍的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文學藝術也同那些萎靡不振的巴洛克文學有明顯區別。在英國清教徒文學以宗教上的思想解放為引子,有一些不錯的創作,而在法國,古典主義迅速崛起,成為這一時期最耀眼的文學活動

|清教徒文學

英國在十七世紀一直處於資產階級和舊貴族的拉鋸戰時期,最終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中,君主立憲制建立,政治轉型宣告完成。在宗教上清教運動從16世紀初興起,他們信奉加爾文主義,要求清除天主教中種種繁文縟節,主張只有聖經才是信仰憑依的唯一對象。他們還批評奢侈糜爛的貴族生活,崇尚簡樸的生活方式。在十七世紀,清教發展成為一個政治實體,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多為清教徒,他們在思想文化上竭力宣傳進步觀念,這就誕生了清教文學。清教文學的代表人物是約翰班揚和彌爾頓。

約翰班揚在1678年創作了《天路歷程》這樣一本諷喻小說,寫一個基督徒從毀滅城出發,歷經絕望泥潭、名利場等地,最終到達天國的故事。這本書用宗教寓言的方式諷喻現實批判貴族。

彌爾頓是十七世紀英國最重要的作家,出身於清教徒家庭,青年時代精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學,能寫一手拉丁文作品。革命前後寫作不少政論作品,共和國時期因為操勞過度而雙目失明。晚年口授長詩三部存世,以史詩的體例寫長詩,以希臘悲劇的手法寫詩劇,藝術成就很高。主要用宗教故事表現革命鬥爭和革命者的英勇堅定,有鮮明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67年的《失樂園》是彌爾頓最著名的作品,寫撒旦對上帝的叛亂以及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趕出樂園的故事。撒旦和亞當夏娃身上都有人文主義者的光輝品行,撒旦反抗上帝,即使被關進地獄也不屈不撓,具有革命者的戰鬥精神,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則是為了知識和自由。但是出於宗教上的考慮,彌爾頓也批評撒旦的傲慢專斷和欺騙,批評亞當夏娃對情慾的屈從。

71年的《復樂園》講耶穌拒絕誘惑的故事,耶穌的形象也類似於革命鬥士。同年又有《力士參孫》,寫參孫的對非利士人的復仇,即使雙目失明也要同敵人同歸於盡,或許帶有自況的意味。

|法國古典主義

我們先來說三個背景,分別對應四五六號位(熟悉我套路的朋友會明白)。

第一個最大的背景是法國政治上的統一,十七世紀初的法國建立起君主專制制度,貴族階級和平民(也就是資產階級)達成了平衡,一起團結在王權周圍。波旁王朝的三代君王逐步建立起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採取重商主義發展經濟。到了路易十四的年代,宮廷成為國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國王宣稱「朕即國家」。這樣一個集權政體要求思想和文化上的繁榮和統一,對文化藝術採取直接的干涉。

第二個背景則是法國理性主義哲學的興起,代表就是笛卡爾啦。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宣揚了自己影響頗深的理性主義思想,崇尚人先天的理性,認為人們可以憑藉理性來進行認識活動。這種思想被直接應用在文藝理論中,古典主義的文論家們認為美也是一種真,可以通過理性來認識,而且在作品中常常宣揚理智對情感的剋制。另一個文化上的背景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學的深入挖掘,在文藝復興挖出了那些古代典籍並加以推廣以後,對這些經典的研究逐漸加深,形成了一些系統的文論規範,古典主義正是在這些規範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創作的。

第三個背景是最直接的背景,在王權的推動下,法國文學的獨立圈子迅速形成。17世紀上半葉的法國文壇還是一片混亂,文藝活動圍繞貴族的沙龍展開,但是隨著王國集權的發展,王朝建立起獎金年俸的制度來規範文學活動。到了路易十三的時代,其首相黎塞留建立起了「法蘭西學士院」的官方機構,選拔出知識界文化界的40位「不朽者」做院士,專門研究文化和藝術問題,制定文學和語言方面的規範。不過這個建立起的圈子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比如路易十四就熱衷於成為一個文學藝術的保護人,他給予了文藝界人士以極大的寬容,甚至允許他們抨擊社會,他能夠欣賞和容忍各種風格的創作,對其都加以支持。古典主義的繁榮和這個成熟的文藝界有直接的關係。

說了背景,讓我們來進入三號位,看看古典主義作為一個寬泛的類型,其類型特點是怎樣的。

首先就是對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歌頌,古典主義的作品大都描寫個人感情和家庭國家義務的衝突,要求個人感情服從於責任與義務,還有的作品直接歌頌國王,抨擊那些影響社會和政治穩定的活動。

其次就是宣揚理性,剋制個人情慾,對那些喪失理性、情慾泛濫的的人物加以譴責。藉此,古典主義者也表現出社會批判性來,對貴族的驕奢淫逸腐化墮落,以及資產階級的附庸風雅、貪婪猥瑣加以諷刺。

再有則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中汲取各種養料,比如圍繞宮廷和貴族生活進行描寫,再比如借用古代的英雄形象來寫自己的英雄等等。

宣揚理性和宣揚復古則結合到一起,成為古典主義最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強調規範和標準。他們把從古代作品中總結出來的創作規律,看成是任何時代都必須遵從和模仿的規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三一律,也就是保持一條劇情線索,在同一地點和24小時內展開情節。其他的還有什麼類型化人物的規範,要求讓人物體現「普遍的人性」,也就是要求把人物塑造成單一性格特質的化身。

還有一點就是語言上追求精鍊典雅,具有很強的宮廷格調,其中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劇,其語言最為典型,具有高貴典雅的風格。古典主義者在語言方面的探索大大規範了法蘭西的民族語言。

另外一點就是各種體裁的探索,古典主義在詩歌、戲劇、寓言和散文方面都有成就,其中以戲劇成就最高。古典主義還給體裁劃分了等級,推崇悲劇和詩歌,貶低喜劇、寓言以及其他更偏向民間口味的藝術,企圖通過文化區隔的營造來確證階級區隔。

|古典主義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因為很多,所以單列一個小節。

1古典主義的先行人和開創者是馬萊布(馬來伯),他是通過反對七星詩社的創作主張來闡發自己的觀點的(七星詩社是法國16世紀人文主義文學中偏向貴族的一支詩派,帶頭人是龍沙,在文藝復興文學裡介紹過)。他認為詩歌的語言應當純潔明晰,詩歌的創作應當嚴格符合規範,詩歌的風格應當冷漠地說理,要符合邏輯。他的創作少而精。

2古典主義悲劇的創始人是高乃依,他出身於律師,後來從事寫作,曾經就食於黎塞留,但是被黎塞留所惡,於是被解僱。之後寫作的《熙德》使他聲名大噪,但卻招致黎塞留進一步的厭惡,於是這位首相兼紅衣主教指示手下法蘭西學士院攻擊高乃依。高乃依以罷筆抗議,但最終屈服,之後的作品都符合古典主義三一律的嚴格標準,但藝術成就也很高,有《賀拉斯》、《西拿》等。高乃依的風格突出莊嚴和崇高,多取材自古羅馬歷史。其作品不僅表達的思想是崇高的愛國熱情,故事題材也是嚴肅的政治英雄題材,劇情上衝突極為激烈,高乃依的語言也顯示出鏗鏘有力、雄辯激昂的特點。

《熙德》改編自西班牙劇作家卡斯特羅的《熙德的青年時代》,寫主人公羅德里克在貴族榮譽和愛情之間選擇了榮譽,後來在軍功加持和國王調停的情況下最終收穫愛情的故事。劇中寫主人公面對履行貴族義務和愛情之間的內心衝突,義務和愛情、理智和情感之間的衝突極為激烈,而最終是由賢明的國王出面解決了這一矛盾,體現了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

3之後的拉辛使得古典主義悲劇達到成熟,他處於路易十四王朝的衰落期,創作主要揭露封建貴族個人的腐化。他的作品勝在兩點,一點是心理分析,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心理發展變化過程,這在其代表作中體現得很明確,另一點是劇情結構,他的劇作嚴謹地遵循三一律,衝突極為激烈,沒有多餘的場面和插曲,直接進入劇情中矛盾爆發的情節。還有一點就是繼承古希臘悲劇的命運觀念,悲劇美因為那操控人的命運而產生,認為悲劇是必然的。

代表作是《安德洛瑪克》和《費德爾》。

《安德洛瑪克》寫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瑪克因為克洛伊戰爭淪為女奴,她的主人庇呂斯,也即希臘愛庇爾城邦的國王,愛上了她,於是拖延同斯巴達公主的婚姻。這時希臘特使來到此國,要求交出安德洛瑪克及其兒子,以便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庇呂斯以此要挾安德洛瑪克就範,安德洛瑪克決定虛以應之,結果斯巴達公主指示來訪的希臘特使,她的追求者,刺殺了國王。斯巴達公主之後悔恨自殺,安德洛瑪克及其兒子得到保全。安德洛瑪克為了保全兒子,表現出充分的理性和機智。而劇中的其他人物,愛庇爾國王、斯巴達公主、希臘特使都為了個人的感情犯下大錯,拉辛批評了他們的「情慾橫流」。

《費德爾》寫王后費德爾愛上了國王前妻生的兒子,表白被拒以後懷恨在心,向國王誣告王子,王子無辜受難以後她悔恨交加,於是自盡,臨終前向國王吐露了真相(國王:???怎麼兒子和老婆都沒了?)。這讓我想起了武則天的故事,唐太宗的妃子武則天喜歡上了太子李治,於是一頓操作當了下任皇帝的王后,迫真用理性實施自己的情慾……

4拉封丹也是古典主義的作家,但是他以寓言詩著稱。他有《寓言詩》12卷,一共兩百多首,以動物世界暗喻人類世界,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譴責統治者及其爪牙的暴虐,也描寫了無辜小民受到的苦難。他的寓言詩創作受到劇作規範的影響,力圖將寓言故事寫成微型戲劇,其中戲劇性的情節,性格化的人物,來自民間而幽默的語言,使得寓言這一題材進一步發展。另外,這種體裁應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法國市民文學中的故事詩,比如《列那狐的故事》。

5布洛瓦不是創作者,它是古典主義的理論家,他的《詩藝》(1674)是古典主義的藝術法典,提出了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他提出要以理性為藝術創作的最高準則,繼承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認為真、美、自然是一體的,求美就是求真,求真就是要模仿自然。不過他的自然比較狹隘,就是指宮廷生活。布洛瓦將古希臘古羅馬的經驗總結成嚴格的規範,還給各種文學體裁確定了等級和規範。

6法國的散文創作也有很高成就,帕斯卡爾的《思想錄》比較有名,這為啟蒙文學提供了準備。

|各國古典主義及其代表

古典主義在法國興盛起來,後來傳到全歐洲,各國都有直接受到古典主義影響的作家和論者。

英國的古典主義是模仿法國古典主義所作,代表人物是德萊頓和蒲柏,他們都是創作者兼批評家。約翰·德萊頓的「英雄劇」深受高乃依影響,他的《論戲劇詩》和《悲劇批評的基礎》被視為英國文學批評的奠基之作。亞歷山大·蒲柏使得英國古典主義達到高潮,有《批評短論》宣揚德萊頓的理念,還有《奪發記》等劇作。

德國和俄國的古典主義各自有代表人物,略過不提。

p.s.感覺把知識塞到腦子裡像是把大象塞到冰箱里一樣困難


推薦閱讀: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