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調皮,就該滾出教室
來自專欄慧心父母4 人贊了文章
上周四的《第一現場》節目中,播出了一條關於小學生調皮,被家長在微信群里公開批評的新聞事件。
羅湖區一所小學,三年級某班,有個男孩,班上多名家長反應孩子從一年級時就很調皮。
如今到了三年級,已經調皮過度了,嚴重影響班級正常教學和其他同學上學。
家長們向記者反應,這名孩子經常上課擾亂課堂紀律,吐口水,還與老師對罵過。
有一次,將自己的內褲弄上水,扔到一名女生的身上。
家長們覺得孩子的行為嚴重影響了班級其他孩子的學習、成績、心理、人格等,
於是在班級微信群,公開批評這名調皮的學生和其家長。
而孩子的父親則認為孩子確實調皮,但並非向這些家長所描述的情況那樣誇張和嚴重,
沒有扔內褲,只是襪子。
更是覺得在群里公開批評孩子,已經帶有攻擊性,
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更叛逆,不想上學。
這樣的事件並非孤例,時不時的就會進入人們的眼中。
調皮學生在每個班級總有那麼幾個,他們往往是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對象。
他們個性強,膽子大,對自己約束能力差,不遵守課堂紀律、小動作多、同學關係不好、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甚至厭學、逃學、早戀等,逆反心理較強,成績糟糕。
這讓他們常要面對老師的批評、其他家長的指責,家長的打罵、同學的排斥等,常常在學校被孤立,在教室的角落坐冷板凳。
然而這件事背後,我們不得不需要深度思考一個問題:
對於班級調皮的孩子,
家長們公開批評、指責孩子到底對不對?
學校、老師該怎樣引導?
家長又需要負起哪些責任?
班級的學生們又該如何面對他們?
Part 1 調皮的孩子面臨的困境和傷害
有一次講座現場,一位媽媽當場就淚流滿面。
她說,她兒子就是班級的搗蛋王,常常被老師批評,被其他家長投訴,遭班級同學排斥,一個人坐在最後一排,因為沒人願意與他同桌。他也沒有朋友,獨來獨往,成績也不好,她感到孩子越來越孤僻、叛逆、自卑。
她經常在班級群里,被其他家長@,投訴兒子的種種「惡行「。
今天把誰的鼻子打出血了,
昨天把誰的腿踢青了,
朝誰吐了口水,
撕了誰的本子
........
家長們除了控訴她兒子令人討厭的行徑,在言語中或多或少的表達了希望她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最好能轉學,不要影響其他孩子。
有時在小區遇到班級的其他同學,也馬上向她控訴兒子的行徑。
聽著一條條的投訴,她頗感尷尬與無奈,只能頻頻的道歉。
心裡很難過,壓力也很大,回家後教訓兒子,輕則訓斥,氣急就一頓打罵。
但效果甚微,兒子依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有一次,她在小區碰到兒子班級的同學,照例一番控訴。
聽完同學的控訴,她問了下兒子在學校的情況,同學告訴她,她兒子在學校,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玩,他上課有時搗亂,被老師批評、懲罰,同學嘲笑;有的課上則直接睡覺,老師也不管。下課了,同學們都一起跑著打鬧玩耍、上衛生間,他總是一個人。
聽到這裡,她的眼眶泛起了淚光。腦海中,一個壯壯的小男生,一個人孤獨的背著書包走進教室的畫面長久揮之不去。
這個孩子的遭遇並非個例,
在2017年9月份開學的時候,濟南范先生的7歲男孩,因太調皮,報名當天被退學。
還有王女士的孩子,也因為太調皮,被學校要求轉學。
其實,不光是這些調皮的孩子會被公開批評指責打罵排斥,幾乎每個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過這樣的遭遇。
他喜歡動手,不要跟他一起玩;
他喜歡拿別人東西,不要跟他一起玩,
......
有些家長說,這樣的孩子就該被揍,就該轉學,不能禍害我們的孩子。
調皮的孩子,固然有他們的不是,
作為家長、老師,學校,要做的是怎麼幫助他改善自己的行為,融入集體,而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
他們期待通過公開的批評、指責、懲罰,讓調皮的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如果無法改變,能做到不影響自己的孩子也行。
可結果證明,這些方法無疑起作用。因為如果有用,第一次批評就會生效,不至於等到2年後,問題非但沒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Part 2 想讓一個孩子自卑,就不斷給他差評吧
心理學家們指出(其實,不用心理學家們指出,每個人也都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和自我,
也就是面子,自尊心。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
自尊是一種高級需要。
自尊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成就感,也就是價值感,
二是認同感,也就是歸屬感。
無論在家裡,在學校,在班級,
還是在單位,在其他地方,
只要有人、有集體的地方,
每個人都希望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被大家認可和接受,
能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即便是調皮的孩子,
也有對自尊的強烈需求,
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
也會極力維護自己的尊嚴。
批評、指責、懲罰、打罵的方式,
如同在大人和孩子間划了一條「楚河漢界」,
讓雙方處於對立狀態。
孩子感受到了不尊重,
尊嚴被踐踏,
自尊被侵犯,
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
自然會激發強烈的反抗,
通過更具破壞力的行為,
更調皮的行為應對,
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而成人覺得
批評、責罵、懲罰無用,
以為是力度不夠,
遂不斷加大力度。
長期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
多方受損。
宜家家居曾經做過的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找了兩株一模一樣的綠植,
將它們擺放在一所學校的大廳里。
每天都有相同的工作人員給他們施肥、澆水。
唯一不一樣的是,
一棵上面放著一個標籤:「這株植物被霸凌」
另一棵植物放著另一個標籤:「這株植物被褒獎」
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
參與實驗的學生每天對著「被褒獎」的綠植說著不同的好話:
「你真漂亮!」
「快快長大吧」
「聽,好聽的音樂哦!」
另外一棵綠植卻被學生刻意用語言來「虐待」,它聽到的都是:
「你一點用途都沒有!」
「沒人喜歡你!」
「你長得一點都不綠!」
最後,30天過去了,這兩棵綠植分別長成了這兩個樣子:
經常遭受批評、責罰、打罵的孩子,
結局如同那顆被差評的綠植一樣,
垂頭喪氣,枯萎凋零。
他們要麼 默默無聞,
希望大家最好不要注意到他;
要麼不斷搗亂,破壞,打架,闖禍,
讓大人頭疼不已。
想要一個調皮的孩子更調皮,就不斷的批評他,
想要一個人自卑,就每天給他差評。
Part 3 破局之法
有家長要說了,調皮的孩子,做出了搗蛋的行為,影響了他人,讓人心生討厭,還不讓人說?不讓人指責?不讓人批評?
並非不讓說,而是要講究科學有效的方法。
批評、責罰既然都無用,還去說,除了說明自己愚蠢和無能,還能證明什麼?
想要讓調皮的孩子,回歸正常,先要將思路從改變他們轉換成幫助他們。
**識別信號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曾說過,所謂「問題兒童」,其實是在向我們提出「問題」。
搗蛋孩子的調皮行徑、不良行為,都在告訴大人,他們遇到了難題,遇到了困難,希望得到幫助,而他們沒有學會合理的表達方式,不知道如何去發出這種求助信號,便採取搗蛋的方式獲得大人的關注,期望引起他們的重視。哪怕需要付出被批評、責罰甚至被拋棄的代價。
他們用錯了方法而不自知,而大人也沒有get到他們的目的,以為批評、打罵、責罰可以讓他們改變自己。
當大人發覺孩子總是給我們帶來困擾時,覺得孩子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每個問題,就是一種信號,提示你,孩子遇到麻煩了,他需要幫助。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如果回答不出就會被責罵。
家長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答的慢了,答不出來,也會被責罵。
而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人不僅不解答,反而非難學生,這樣也未免太自私了。
我覺得,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有必要採取解決「問題」的姿態。(摘自《孩子與學校》)
**對孩子多些寬容、鼓勵和接納
畢竟是8、9、10來歲的孩子,還處於懵懂中,調皮、搗亂、犯錯本就是他們的天性和成長之路,愛情之神「丘比特」也曾是個調皮的小男孩呢。
指責和內疚是兒童用語,我們在談教育時,最好別用這樣的詞。我們應該用另一個詞-----責任。by約翰霍特
調皮搗蛋也好,犯錯搞破壞也罷,
重要的不是去批評和追責,
而是想辦法幫助他們走出困擾。
將給他們的那些差評換成好評,
將責罰換成鼓勵,
將排斥換成接納,
將「傷人」變成「幫人」,這一點,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做到。
**關注優點,將調皮行為轉向有貢獻的行為
《正面管教》書中講過一個例子:
布萊莉太太的兒子阿爾貝托在學校不斷惹麻煩。他每次有不良行為時,老師就會罰他抄50句話。
阿爾貝托不肯,老師就加倍罰。布萊莉太太擔心阿爾貝托會變成一個小混混。
所以她也開始對他說教並斥責。
阿爾貝托在家裡和學校里都遭受批評和責罰。
他表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以示反抗,並開始痛恨上學。
布萊莉太太在跟老師溝通時,獲知阿爾貝托的「壞」行為大約佔15%的比例。
布萊莉太太吃驚地認識到,因為更多地關注了15%的不良行為,而不是85%的好行為。
意識到這一點,布萊莉太太與老師達成一致,制定了一個積極的計劃來幫助阿爾貝托。
徵得阿爾貝托的同意後,他們一致決定,
每當阿家貝托擾亂課堂或不尊重別人時,
他就要做些有貢獻的事情做出彌補,
比如替老師做一些事情、
輔導班上需要幫助的同學
或者在某堂課上講一個片段。
阿爾貝托的不良行為被轉向了有貢獻的行為。
通過這樣的幫助,將調皮行徑轉為有價值有貢獻的行為,取得多贏的效果。
Part4 調皮的孩子容易成功,但往往被扼殺
學校和老師一般認為勇敢的孩子叛逆、不好管,膽小的孩子才好管。
其實恰恰相反,那些不聽話的、打架的孩子之所以這樣,正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別的孩子瞧不起,他們一點兒也不勇敢,別人的批評和偏見正是他們價值的體現。
如果學校能夠認識到,欣賞並鼓勵調皮的孩子們。他們的很務問題不光是學習上的,還有紀律方面的,都會得到解決。可惜,很少有學校能意識到這一點。
作為父母來說,你主要關心的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無可厚非,但是不要忽視另一個事實,你的手中也掌握著整個人類的命運。每-代父母都是未來的基礎。
馬雲說:調皮的孩子容易成功,但調皮的孩子不討老師喜歡,不討家長喜歡, 往往被扼殺。
無論是否調皮,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對待。
最後附上一首我非常喜歡的詩----《苔》
苔
袁枚 清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對於調皮的孩子,你有什麼好的教養方法,歡迎留言。
參考資料來源:
1、《正面管教》
2、《父母挑戰》
3、《孩子與學校》
註: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