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年畫一個故事,或是團圓,或是期盼

一張年畫一個故事,或是團圓,或是期盼

4 人贊了文章

木版年畫

代表品牌 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

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

四川綿竹木版年畫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

每一張年畫都是一個故事,或是人們歡天喜地的團聚時刻,或是人們對於未來的熱切期盼……總之,都是生活里美好的樣子。

朱仙鎮木版年畫源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衰於清末民初。源遠流長,聲譽海內外,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河北武強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的鼻祖。

馮驥才先生曾說:

「中國農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節律有關係。過年的時候,更多的理想和願望要進入人們的心靈裡邊,這種心理就體現在「年文化」里。

中國年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把生活盡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畫裡面。

年畫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圖案,有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傳說,還有大量的文化符號,這方面沒有一種中國藝術可以和年畫相比!」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

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年畫。

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版水印製作,因製作工藝的關係,因而又稱木版(板)年畫。

藝術風格

木版年畫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明顯的地方特色,除了最為出名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外,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四川綿竹、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廣東佛山、山西臨汾平陽、福建漳州木版年畫……也都久負盛名,各有千秋。

相較於其他地方,朱仙鎮木版年畫有五大特點:一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神碼」多,嚴肅端莊,人物沒有媚態。

朱仙鎮木版年畫中最多就是門神,門神中以秦瓊、尉遲恭兩位武將為主。

2

製作工藝

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麵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勾、刻、刷、畫、裱等純手工製作,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研磨。

套版時基本採用堅硬、紋理細膩的梨木或者棗木板雕刻後,通常可用五版,最多的如朱仙鎮年畫,有用九版印製的。

桃花塢木版年畫只用紅黃綠藍黑五種色彩;

桃花塢木板年畫

楊柳青木版年畫則採用雕版印出輪廓線條,再以人工填色暈染;

楊柳青木板年畫

四川綿竹木版年畫先印線條,人工填彩完成後再套一次金線版;

綿竹木板年畫

而晉南的木版年畫喜歡以畫上配詩或字畫,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畫還很注重反映當地的風俗民情,如桃花塢年畫,傳統題材還包括「姑蘇萬年橋」,「玄妙觀廟會」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備受群眾喜愛

佛山木板年畫

3

發展和危機

傳統的木版年畫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多用大紅大綠大黃,且以原色為主,少用複色,來表現場面的熱鬧。

內容上可以為喜慶吉祥,避邪厭勝二大類。由於木版年畫印製方便,價格低廉,題材是民間喜聞樂見的。

19世紀50年代以後,許多現代畫家加入了年畫的創作隊伍,他們打破了舊年畫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膽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

但近年來,卻因製作成本以及市場的需求變化的原因,木版年畫的傳承人越來越少,就連其發源地朱仙鎮的版畫保存狀況也岌岌可危。

這,似乎與「中國四大名鎮之一」的招牌很不相符。

所幸,木版年畫還是被一群人深愛著。

比如一代大文豪魯迅。

朱仙鎮的木板年畫發展自千百年來,歷久彌新,曾受到到了不少名家的青睞,魯迅先生就是其狂熱的追隨者,曾評價說:

「朱仙鎮木版年畫很好,樸實、不染脂粉,人物沒有媚態……有看頭,有講頭,畫中有戲,百看而不膩。朱仙鎮木刻畫,大都有故事情節」。

由此,可見木板年畫的魅力不殊。

也比如對木板年畫一見傾心的張闊。

老張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並不是世家的傳承人,而是從小喜歡做木匠活兒,對工藝美術作品有天然的親近感。

2004年,他在一次去陝西旅遊的途中了解到木板年畫這項工藝。第一眼看見看到色彩鮮明、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年畫,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回到北京馬上就投入到木板年畫的專研當中。

起初,他向住在櫻桃斜街的老藝人、榮寶齋的專家學手藝,同時跑到圖書館找實物圖案,每天沉迷其中,悉心摸索。

他還去了朱仙鎮、開封、楊柳青等地,向當地的手藝人請教,哪裡有雕刻展覽,他都必到,博採眾長。

就是這樣的努力,又通過近十年整理,已經掌握了這一傳統藝術的刻制方法,得到了民俗專家的首肯,也受到了收藏者和廣大群眾的喜愛。

他對於「堅守」也有不一樣的理解,他認為傳統手藝需要傳承和堅守,但題材和表現形式可以創新,所以他選的圖樣大多都是時下流行的。

近年來,他多次現身北京國際設計周,那裡有為非遺傳承人設立的展區。每每這時,他都在屬於自己的攤位上,專註地篆刻著自己的作品。

木版年畫涉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加之採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繪製細膩、色彩絢麗,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

以其歷史積澱厚重和文化連續性的特徵而揚名海內外,是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的一種綜合的集精神與實用、歷史和現世的物化成果,具有歷史進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歷史時代風貌的「百科全書」

年畫作品《老鼠嫁女》

記得年少時,每每逢年過節或者辦理婚慶喜事,年畫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色澤鮮明,喜慶而吉祥。

如今時代變了,春節的習俗也慢慢變了,村子裡再也看不見年畫的影子。儘管桌上仍是大魚大肉,但「年」的滋味兒卻怎麼都尋不到了。

年畫作品《浩然尋梅》

常聽老人說,過年就得有點兒儀式感,要不怎能感覺到年味兒?

我想,木版年畫可能就是那股儀式感之一吧,願望在紙上紛飛,輕薄承載厚重。

我們鼓勵傳承,希望這種記載著中國人獨特情感的技藝能世代相傳,也是希望能守護住那一份濃濃的溫暖與年味兒。時代在變,我們對於團聚、幸福和平安的期待,卻一直都在。

推薦閱讀:

TAG:收藏 | 藝術 | 非物質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