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界末日可能只剩22年,聯合國剛給人類下了最後通牒,卻被99%的人視而不見……
本文授權轉載自有束光(ID:onelight01)。作者:阿鋤
末日審判
No one survived
你想過人類滅亡的那天嗎?會覺得離自己很遠嗎?
然而,一則來自聯合國的最新消息,和一部「紀錄片」,將要告訴你,
人類滅亡也許就在22年內會發生。
如果我們束手就策,什麼也不做的話。
如果醫生告訴你,你只剩22年可以活,如果繼續現在的生活方式。
你會大驚失色,你會深刻反省,你恨不得立刻就開始健康生活。
你一定不會無動無衷。
可就在前兩天,同樣的一個警告,由聯合國向全人類發出——
《全球升溫需限於1.5℃,否則2040年世界將陷入危機》
,它淹沒在中國錦鯉和明星動態之下,幾乎被所有人忽略了。
這條警告意味著什麼呢?
在2016年177國簽署的巴黎協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
僅僅兩年,越來越頻發的極端天氣,全球多地因高溫引發的大量死亡事件,
讓科學家們意識到,2℃這個目標,已經不足以讓這具「病入膏肓的身體」,起死回生。
而
1.5
℃
,將是全人類這個危症病人,所能承受的極限。
那我們現在已經用掉多少份額了呢?
1
℃
。
各國把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的問題達成了協議
如果超出了這個份額呢?
那個所有人隱隱預感、
卻不敢設想的結果,
被一部紀錄片拍出來了
——
《愚昧年代》。
科幻?現實!
在影片的開頭,
我們跟著鏡頭「環遊」了全球。
曾經醉生夢死的賭城拉斯維加斯,
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被漫漫黃沙侵蝕。
曾經無數遊客慕名而來的悉尼歌劇院,
被大火灼燒。
美麗的泰姬陵前,
一隻禿鷲在啃食骨架。
難民們聚集在一起,
勉強求生的日本。
當然,還有片子沒有拍出來,
但是已經靜靜沉沒在海水之下的
上海、廣州、香港們……
海平面上升後被淹沒的城市,製圖:Jeffrey Lin
如果不告訴你,你可能以為這是一部科幻片。
然而,下一刻,坐在全球檔案館中的管理員看著你,告訴你,2055年發生的這一切,都是真的。
而如今我們周圍的這一切,已經成為了「歷史紀錄片」。
來自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文物、
動物標本、電影、書籍和科學報告,
被儲存在北極圈附近的這座巨大全球檔案館中。
管理員帶著我們翻揀出來自過去的影像資料,
告訴我們,
有多少我們可以拯救自己的可能,
但都被我們一一錯過。
雖然地球,
已經給了我們一次次警告。
片中用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展示了我們如何為了解決一個眼前的問題,而忽視另一個更遠的問題;
我們如何被更高一層的意志所統治,而隨波逐流;
我們如何付出所有努力,卻只感覺到深深的無力感。
換句話說,我們如何自己毀滅了自己。
這裡沒有無辜的人
第一個出場的是全法國最老的上班族,82歲的費爾南德,一生見證了阿爾卑斯山這座山脈的巨大變化。
在老人家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很棒的夏天,動物夥伴們會走在冰川上,自由自在地吃草。
這裡冰河的快速消融,甚至不需要地質學家的數據,僅憑肉眼就能感覺出來。
還記得文豪海明威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嗎?這座非洲第一山峰,從飛機上看已經是這樣。
徐速繪/攝
當然,如果全球變暖,僅僅是影響到山川景觀和人類的生活方式,也不會被一再討論了。
讓我們看到這個經濟鏈條怎麼一旦轉起來,就無法停止的。
圍繞著一種既油膩又骯髒卻充滿金錢氣味的「美麗」資源:
石油。
石油,一種如今的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資源,從CD到塑料袋,從藥品到電腦,從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到手機到食物,都離不開石油。
1卡路里的食物,從生產、包裝、冷藏到快遞到我們手上,大概要花80卡路里的石油。
打開油泵就有源源不絕的石油,這似乎製造了一種富足的幻想,讓我們感覺她取之不覺用之不盡。
雖然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而在這個經濟鏈條底端,她的面貌是這樣的。
22歲的馬琳她所在的尼日三角洲的村落,沒有醫療系統,沒有中學,沒有電,也沒有水。石油公司在這裡開採造成的種種污染,讓這裡接連有人感染死去。
她渴望當一個醫生,改善這裡的醫療條件。而讀醫所要支付的費用,迫使她捕魚來賺錢。
諷刺的是,因為石油,大魚基本死絕,
捕獲的小魚也常常被石油所包裹,需要用洗衣粉來洗乾淨。
一個經濟學的殘酷定律「資源詛咒」發生在這裡:大量開採石油,不僅沒有使他們變富有,反而越來越貧困。
伊拉克的一對未成年兄妹,父親在戰爭中失去生命。
他們每天,分揀、修理來自英國、美國等國的大量鞋子,再用大編織袋帶去市場。
鞋子還能穿為什麼要扔?這讓他們困惑不解,卻也成了他們謀生的來源。
而經濟鏈條前端的光景是怎樣?
來自印度精英階層的小伙瓦迪亞,雄心勃勃地創辦了印度第三家廉價航空。還記得流行在中國互聯網上的印度扒火車圖嗎?
小伙想要改變的就是那樣的局面,讓每個人都能付得起錢做飛機。
在1億人的出行需求前,碳排放量不會在考慮範圍內。
自稱是環保人士的阿爾文,退休前一直在石油公司工作。
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謀生是第一需求,自顧不暇的時候,哪還管的上自己乾的事是否和信念相悖?
但當卡特琳娜颶風來襲,他卻劃著船,救下了包括一個95歲老人和6個星期大嬰兒的200多人。
正是這樣一個個普通人甚至稱得上好人的人,但都或多或少地捲入到全球變暖這場緩慢的災難中。
萬幸,也有人一直在做出努力。
英國小伙皮爾斯在片中,一直在努力踐行環保的生活方式,同時推進風力發電替代傳統能源。
然而,卻遭到當地民眾的種種奇葩理由反對:開車時看到轉動的風葉會睡著啦,會有噪音啦……
在向當地發展委員會提議後,遭遇了一面倒的反對,理由也是荒誕不經。
投了反對票的人,自信自己是地球的一份子。
且慢,這不是大肆嘲笑別人的時候。
反過來看看我們自己,
如果真的存在這一座全球檔案館,那我想,我們身邊發生的這些荒誕,也應該被收錄進去的。
我們希望用自行車替代汽車,來減少碳排放,卻製造了一個個「巨無霸」的單車墳場,
吳國勇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下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屠殺」。
上海浦東。
合肥廬陽。
廣州天河。
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可以看到,我國的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仍然在90%以上。
新能源已經被發現超過50年,風力發電在我國也早早大力推廣了,為什麼還會如此?
也許看看這些停轉的風車,我們能找到答案。
CARLOS BARRIA/ REUTERS
當全中國總計安裝了9.2萬台渦輪機,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時,卻因為缺乏從西部向東部輸送的線路而大量閑置。
以及更重要的,地方上為了照顧已經根深葉茂的煤炭產業,風能的生產配額被牢牢壓制,僅甘肅一省,就達到了39%的棄風率。
結果是我們風能發電佔比甚至還不如美國。
如果這場浩劫只有一個贏家,那就是消費主義。
想想看,你有多少次因為一則誘人廣告、一個消費升級的好點子或是一個網紅營銷,而買了實際不需要的東西?
美國作家D.F華萊士有句,
「很多慾望都是被發明創造出來的。」
自救行動
還記得我們文章開始提出的目標嗎?
1.5℃
而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不會太遠,也許在12年後,最晚34年後,全球升溫就將達到1.5℃。
而要讓全人類存活下去,到2030年,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比2010年減少45%;2050年達到「凈零」碳排放。
我們真的什麼都不能做了嗎?當然不。
有些東西可以減少。
家電不用時,把電線拔掉,電器在閑置時的耗電量可以達到10%,每年就是100kg的二氧化碳。
多用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車,選擇新能源汽車。或是駕車時,越激烈的加減速度就會消耗更多汽油。
訂外賣時告訴賣家,自己有餐具,每年可以減少3.5公斤的碳排放。或是把包裝袋收集起來,二次使用。
仔細甄別可靠的二手衣物回收,不穿的衣服送去回收,能減少6公斤碳排放。
縮短洗澡時間,省水也省電。每天洗澡時間短5分鐘,每年能減少8公斤碳排放。
把鎢絲燈泡換成LED燈,假設每天用6個燈泡6小時,換成環保燈泡一年能減少552公斤碳排放……
很多人提起全球變暖的後果,都會提到:要保護地球,保護地球母親。
可是事實的真相是,地球不需要我們保護,地球甚至不需要我們。
所以即便人類滅亡,地球也會獲得喘息之機,慢慢修復自己。
唯一需要擔心的,只有我們自己。
所謂的防止全球變暖,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是人類。
我們做了什麼,也許就將決定《愚昧年代》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科幻片,還是像下面這一個個年份的走向一樣,成為一部紀錄片?
影片中,最終人類停擺的時間,是2055年
你有什麼低碳生活的好方法?歡迎在評論區評論,讓更多人知道。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們和孩子的未來。
點擊圖片,報復平庸
微信改版後,有粉絲說找不到我們了!
來~跟著以下步驟走:
置頂 / 星標
【開始吧】
享完整版封面特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