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爹被皇上逼死,照樣救國家於水火;48歲,他死,國家很快滅亡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01
東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一代英將陸遜在其主孫權的反覆責讓之下憤懣而死,時年六十三。
四十二年前,二十一歲的陸遜出仕孫權。
二十六年前,他與呂蒙合作,共同擊敗關羽,奪取了荊州。
二十三年前,他在夷陵火燒連營,大敗為關羽復仇的劉備。
一年前,他接替顧雍,擔任丞相。
所謂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吧。
然而如今,給了他人生舞台的主公孫權,卻反覆派遣使者責備他,他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為與他的書信而慘死獄中。
也許是因為捲入了太子和魯王的儲君之爭,也許是因為功高蓋主,不好駕馭。
總之,這一年,孫權逼死了陸遜。
放眼此時的中華大地:
蜀國,諸葛亮已經去世十一年,由其繼任者蔣琬執政;
魏國,距離高平陵事變,司馬氏掌握政權還有四年。
後三國時代,依舊風雲變幻,不知歷史去向何處。
02
陸遜的兒子陸抗,時年十九歲,官拜建武校尉,接管了父親的五千部曲。
而在這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葬東歸,到都城建業去向皇帝孫權謝恩。
然而孫權顯然還意猶未盡。
他禁止陸抗會見賓客,並繼續派遣使者到陸抗家中,用他人控告陸遜的二十件事來責問陸抗。
此時的陸抗,父親被逼死,家人被流放,皇帝的使者堵在家門口不依不饒。
十九歲,也就是大一的年紀,換作一般人,可能就崩潰了。
但陸抗沒有。
他對答如流,且沒有詢問周圍的任何人,這才漸漸地緩解了孫權心中的猜忌,在關鍵時刻保住了自己,保全了陸家。
陸抗度過了人生的第一個難關,也就此走上了屬於他的建功立業之路。
03
陸抗字幼節,是陸遜的次子。
哥哥陸延早夭,於是他便成了陸遜的繼承人。
陸抗不僅是吳國最強官二代,還是皇親國戚。
他的母親是孫策的女兒,細論起來,他得喊孫權一聲叔外祖父。
當然,這一切都因為陸遜的晚年失寵而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陸遜去世後的第二年,陸抗遷為立節中郎將。
上任之後的陸抗要去與當時屯駐柴桑的諸葛恪換防。
這位諸葛恪也是東吳的風雲人物。
他是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兒子,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
在陸遜死後升任大將軍,掌握了原來陸遜手中的兵權,後來還成為了孫權的託孤大臣。
諸葛恪比陸抗大了二十三歲,是老前輩。
可是老前輩和小將軍一換防卻傻了眼。
諸葛恪屯駐的柴桑多有毀壞,而陸抗原來屯駐的城池卻是儼然若新,房屋圍牆都修葺過,連果樹都不允許隨便破壞。
兩邊一比較,搞得諸葛恪很慚愧。
不知是天生出眾,還是受到猜忌,初出茅廬的陸抗就已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幾年之後,陸抗回到都城建業治病。
就在病已治好,正準備離開建業時,曾經如凶神惡煞一般的皇帝孫權,現在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送別陸抗。
口中還滿是懊悔之言:
「我之前是聽信了讒言,才讓你父親落得如此境地,也辜負了你啊!
之前責問你們的事,就不要讓別人知道了。」
此時陸抗已經二十五歲,距離陸遜去世過去了六年。
而孫權也即將走到人生的盡頭,距離去世還有一年。
孫權的話,也許是真的懊悔,也許是帝王心術,誰知道呢?
但至少證明,陸遜,沒有對不起過他的主公。
年輕的陸抗啊,承載著這份重量,走得更遠吧!
04
次年,坐斷東南,敵手曹劉的吳大帝孫權去世。
其第七子孫亮繼位,拜陸抗為奮威將軍。
孫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國內部由於司馬氏的專權,爆發了諸葛誕叛亂。
陸抗被任命為柴桑督,在馳援諸葛誕時立功,遷為征北將軍。
東吳第三任皇帝孫休永安二年(公元259年),陸抗為鎮軍將軍,都督西陵。
末帝孫皓建衡二年(公元270年),陸抗為鎮軍大將軍,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以樂鄉為治所,守衛著帝國的西邊。
職位的不斷升遷,伴隨著歲月的流逝,此時的陸抗已經四十四歲了。
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將領,但離名將還差一步。
七年之前(公元263年),鄧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兵臨成都城下,蜀漢滅亡。
四年之前(公元266年),司馬代曹,魏國變成了晉國。
東吳明白,晉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
而當山雨欲來,誰還可以拯救偏安一隅的東吳呢?
05
孫皓鳳皇元年(公元272年),東吳西陵督步闡據城叛亂,歸順了晉朝。
這位步闡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吳重臣步騭。
由於遠離政治中心,步闡畏懼別人在孫皓面前的讒言,於是舉西陵城(今湖北宜昌西北)歸降晉朝。
晉武帝司馬炎對步闡的投降很重視,畢竟這是撬動東吳的好機會。
於是給步闡封了一大堆官,最重要的是,派遣車騎將軍羊祜和荊州刺史楊肇前去接應。
東吳的反應也很快,孫皓迅速命令陸抗西征。
步騭曾在陸遜死後繼任為丞相,而如今,陸遜之子與步騭之子的對決即將上演。
出發吧,陸抗,像夷陵之戰時你的父親那樣,守護腳下的這片國土。
戰事開始,陸抗命令左奕、吾彥、蔡貢等人立即馳赴西陵,自己坐鎮樂鄉。
可奇怪的是,這些將軍們的任務並不是立刻攻城,而是要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
這道圍牆對內用來圍困步闡,對外用來抵禦即將到來的羊祜等人。
且陸抗反覆催促,搞得好像晉軍就已經到眼前了。
這可坑苦了這些將軍們,不僅累,關鍵是不理解這麼做的意義。
於是大家都去問陸抗,說我們現在一鼓作氣進攻西陵,等晉軍來了早就打下來了,費這麼大勁兒壘牆幹嘛?
此情此景,彷彿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夷陵。
那時,陸抗還沒有出生,陸遜還只是個不服眾的新任都督。
同樣的肩負重任,同樣的不被部下理解。
但陸抗很耐心,他告訴大家,在晉軍到來之前,我們絕對打不下西陵。
為什麼呢?因為西陵城的城防正是陸抗自己設計的。
前面說到公元259年,孫休曾封陸抗為鎮軍將軍,任務正是都督西陵。
話雖如此,但大家似乎不太相信陸將軍搞城防的實力,還是覺得應該立即攻城。
陸抗拗不過,便允許要求最為懇切的雷譚去攻城。
雷譚鉚足了勁兒地沖,結果卻無功而返。
事實證明,陸將軍的城防修得,沒話說。
幸虧沒有全軍撲上去,不然晉軍一來,兩下夾擊,吳軍就到頭了。
就這樣,圍牆終於踏踏實實地修好了,吳軍與步闡開始了對峙,並等待晉軍的到來。
接下來,陸抗的宿敵,與陸抗亦敵亦友,傳為佳話的晉國名將羊祜,即將登場。
司馬炎派了兩路人馬來救步闡,羊祜是其中之一。
但是羊祜並沒有前往西陵,而是向江陵進軍。
熟悉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江陵是重鎮,不容有失,這一招圍魏救趙,就是要瓦解陸抗的部署。
就在所有人都勸陸抗,江陵危險,不要再親赴西陵時,陸抗再一次做出了違背常人直覺的決定。
陸抗的想法是,江陵城固若金湯,不會有失,就算羊祜真的僥倖打下來了,也守不住。
可西陵就不同了,西陵靠近晉國,如果和晉國連接起來,那麼這一帶的諸族夷人一定會騷亂,到時候問題可就大了。
於是,陸抗並沒有因為羊祜這一招而分兵江陵。
但羊祜也沒有放棄進攻江陵的戰略。
江陵這個地方四通八達,地勢平坦,所以當初陸抗讓江陵督張咸修了一道大堰,把水攔住,讓水浸沒平原中心。
這片水域,外可禦敵,內可防叛,算是特色工事。
羊祜想利用這片水域,通過船來往前線運糧。
於是他揚言,要把大堰毀掉,讓步兵通行。
所謂兵不厭詐,吳國的將領們就此認為大堰對羊祜不利,可以倚仗。
只有陸抗聽懂了羊祜的話。
他下令張咸立即毀掉大堰。
大家又一次摸不著頭腦,陸將軍怎麼每次想的都和我們不一樣啊?
沒辦法,水平就是高,誰讓你們看不懂呢?
於是當羊祜的軍隊開到著名的當陽,聽說大堰已毀,只好改用費時費力的車運,銳氣已消。
06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路晉軍。
晉荊州刺史楊肇率軍到達了西陵,同時,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前往建平。
陸抗命令張咸固守江陵,公安督孫遵巡守長江南岸,防禦依舊蠢蠢欲動的羊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對抗徐胤;自己則親率主力,依仗修好的圍牆,與楊肇在西陵對峙。
雙方的架勢已經擺開,戰事一觸即發。
可就在此時,吳軍內部卻出現了叛徒。
將軍朱喬和營都督俞贊投降楊肇,西線戰事一開始就對東吳不利。
然而在總指揮陸抗的眼中看來,這是個機會。
既然是投降,就必定會給晉軍提供信息。
俞贊是東吳的舊吏,對東吳的軍隊了如指掌。
我們都知道,東吳境內有很多「夷族」,被征服之後,吳軍之中就有了「夷兵」。
陸抗認為,自己平時總是擔心這些「夷兵」訓練不足,那麼想必如果俞贊要告訴楊肇吳軍的薄弱之處,他必定會說就是這些「夷兵」吧?
於是,陸抗連夜把本來是「夷兵」的部隊換掉,用戰鬥力更強的舊將代替。
第二天,楊肇果然來進攻「夷兵」。
早有準備的陸抗下令反擊,霎時間箭如雨下,楊肇軍死傷慘重。
可憐朱喬和俞贊這兩個人,本來是要當叛徒的,結果成了間諜,為國家做了貢獻。
陸抗本來想追擊,可是別忘了,城裡還有個步闡呢。
如果分兵追擊,很可能步闡會趁機拚死突圍。
於是陸抗下令擊鼓,搞出很大的動靜,做出一副要追的樣子。
楊肇的軍隊內心崩潰,解掉笨重的鎧甲逃跑。
陸抗則派輕裝部隊尾隨其後,再一次大敗楊肇。
至此,晉軍的攻勢被徹底瓦解,羊祜等人退兵。
孤單的西陵城被攻破,步闡被滅族。
陸抗像當年的陸遜一樣,成功保衛了東吳。
父子兩代,皆為東吳長城。
07
晉國本以為可以撬動東吳,結果卻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陸抗的存在,讓羊祜意識到,東吳還滅不了。
於是他決定採取懷柔政策,以德服人。
陸抗的應對之策證明了二人確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告訴邊境的軍隊:
「如果晉國專門為德,而我們專門為暴,那不用打,我們就輸了。」
於是在吳晉邊界,雙方秋毫無犯,出現了一副友好祥和的景象。
到什麼程度呢?
地里的糧食對方不會動,牛馬如果跑到了對方的地盤,沒關係,說一聲,來抓就是了!
吳國人打獵,打到了晉國人先打傷的獵物,那不行,這是晉國友人的獵物,送回去!
陸抗給羊祜送了壺酒,羊祜想都不想就喝了。
而等到陸抗生病了,就找羊祜求葯。
羊祜把葯送去,還寫了封信:
這個葯可是好葯啊!我自己做的,還沒吃呢,聽說兄弟你病重了,就先給你吧!
兩國的統帥彷彿是多年未見的好友,傳為佳話。
就連吳主孫皓都看不下去了,派人來問陸抗怎麼回事。
陸抗回答:
「一邑一鄉,都不能沒有講信義的人,何況一國呢?
我不這麼做,就正好彰顯了羊祜的仁德,對他毫無損失。」
是啊,羊祜與陸抗的友誼,既是英雄惜英雄,也是以德過招。
08
在史書中,陸抗上疏東吳皇帝,提出建議的奏疏反覆出現。
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一位真正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將領。
就在西陵之戰兩年之後,公元274年,陸抗去世。
羊祜唯一忌憚的將領,東吳最後的長城已經轟然倒塌。
然而,羊祜也沒有活到滅吳。
公元278年,羊祜去世,這兩位老友,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使命。
兩年之後,公元280年,吳國滅亡,三國重歸一統。
幾百年後,唐德宗時期,顏真卿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
其中,「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和「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赫然在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