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這個系統的簡直是惡魔!」丨葡萄語錄
言論,是業界生態最原生的反映。遊戲葡萄於每周末推出「葡萄語錄」,蠡測業內百態,臧否各色人物,將互聯網有觸感、接地氣的一面呈現給諸位讀者。 |
文/Master
1. 「什麼玩意兒,民科入侵遊戲界了?」
這周,葡萄君在網上看到一位玩家提問,說自己有個遊戲創意,做好了就是3A遊戲,詢問如何才能實現。
隨後,他洋洋洒洒寫出了自己設計的遊戲世界觀,被業內人士們懟得體無完膚。
葡萄吐槽
這位少年的提問,給我一種強烈的「國足球迷」的既視感。
什麼意思呢?
針對國足「不舉」的現狀,歷來都有很多球迷提建議,有人說要從解放軍裡面選拔球員踢球,才不會踢得像一盤散沙;有人說要讓國足去青藏高原集訓,加大肺活量才能跑得更持久;還有人說要給輸球定罪,踢輸了就判刑,肯定人人拚命……
無知卻很有熱情,就是所謂「民科」了。這類人一旦掌權,破壞性極大。
如果這位少年有錢,我能想像他會像我老家的煤老闆那樣,找到大學教授說:
「我構思了一個永動機,我給你100萬,你給我設計一下。」
2. 「把日本動畫搬上少兒頻道會怎樣?」
近來看到知乎上有個問題,「如果把日本動畫搬上少兒頻道會怎樣?」
這裡的日本動畫,並非指B站上的那些島國番劇,而是80後、90後童年時在電視上看到的譯製片,比如龍珠、聖鬥士、貓眼三姐妹、魔卡少女櫻、光能勇士、四驅兄弟、中華小當家、足球小子、灌籃高手、神龍鬥士、鐵甲小寶、宇宙騎士……
在熒屏上只有"喜羊羊"和"熊出沒"的時代,這些舶來品如果走上了熒屏,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要我說,屆時一定會有大量的家長舉報電視台給孩子傳播「不健康」的內容。
比如,"貓眼三姐妹"衣著暴露,教壞小孩子:
"灌籃高手"有校園暴力,教壞小孩子:
"中華小當家"宣揚早戀,教壞小孩子:
「龍珠」就更不行了,既暴力,又色情,還有早戀……
葡萄吐槽
回顧童年看過的動畫,有時能翻出一些舊梗來,笑到不能自抑:
3. 「這個江湖怎麼一股倫理本子的氣息?」
遊戲《太吾繪卷》有個特色功能,可以自動生成人物的經歷——而這正是「太吾」的精華所在。明明所有的故事都是自動生成的,但你自己一解讀,一腦補,就彷彿能嗅到裡面那股蕩氣迴腸的江湖味。
(這是一個女弟子熱戀師父,卻被師父一次次下毒殺害的故事)
正因為是自動生成,所以各類身份、年齡、性別不同的角色,經過排列組合,就能演繹出人間罕有的情節。
有玩家說,玩幾個小時的「太吾」所經歷的事,足夠島國拍3部小電影了。
葡萄吐槽
遊戲里各種NTR非常多,當自己被綠的時候代入感還蠻強的。
4. 「想出這個系統的簡直是惡魔!」
重慶有一位母親,手機上裝著一個名為「一起小學學生」的APP,是學校老師指定安裝的,孩子用它來完成家庭作業。
有一天晚上,母親發現不對勁,孩子用自己的手機寫完家庭作業後,手機有些發燙。
經過詳細調查,家長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這個貌似用來完成作業的APP裡面竟「暗藏遊戲」,首頁入口「成長世界」,裡面有「地心冒險」等多個小遊戲。
這位母親的兒子,在「地心冒險」遊戲中貢獻排名第一。
不僅如此,App里還有「氪金學習」、「10連抽題」、「成就系統」、「學習商城」等要素……
在應用商店的評論區,有近四成的用戶給了差評,理由聽起來有些諷刺:「過於氪金」。
玩家們吐槽道:
「如果抽到特別特別難的題算是SSR嗎?」
「很想上去抽卡,拜託了!」
「不要逼我學習成癮啊!」
葡萄吐槽
這則新聞容易讓人誤會,以為只要把「十連抽」、「PVP」、「公會」等這些「遊戲化」的設計搬進去,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小朋友來玩。
其實類似的套路,早在「金山打字遊戲」的時代就有過了,並沒有什麼卵用。我們喜歡的是遊戲,而不是偽裝成遊戲的什麼東西。
倒是玩家的評論讓我想起了從事公務員的一段往事。
有一天領導問我,怎麼才能讓他辦的機關報被年輕人喜歡。我建議運營微信公號,被領導駁斥:「不入流」,「不懂行業大勢」,「微信遲早是要倒閉的」。
最後,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把報紙掃描成pdf版本,上傳到網上去,讓人們下載觀看。
他的原話是:「你們年輕人不是喜歡上網嗎?我把報紙傳到網上去,你們就喜歡了。」
後來我就離職了。
關注微信公眾號「遊戲葡萄」,每天獲取最前瞻的遊戲資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