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 水陸法會在中國之發展
唐代英公復中行,印師感驗頤師述,
內翰蘇公親制贊,節推楊氏為修文。
——《水陸儀軌》卷三
此偈頌說明水陸法會法會發展之經過。梁武帝之後,水陸法會經歷朝歷代興衰交替,竟然失傳了160多年,到了唐高宗咸亨年間(公元670—673年),西京(西安)法海寺沙門道英禪師為弘演法事,在夢中前往泰山府君之所。
過十天,在方丈室看見一位異人,衣著莊嚴,前來說道:「弟子過去在泰山府君那裡,看到尊者莊嚴慈德的容貌,弟子聽人家說,這個世上有水陸大齋,可以利沾幽冥諸品群生,當初是出梁武帝所彙集。大覺寺吳僧義濟處現在存有這套儀文,可惜放在木箱內,大都快被書蠹蟲損壞,希望法師能前往尋求,從此以後,依法修齋。」
英禪師自然應允,果然在大覺寺吳僧義濟處得到這部水陸儀軌,於是依法修齋,在山北寺再次啟建法會。事後,英禪師又相遇那位異人,帶領數十人前來致謝說道:「弟子就是秦莊襄王,又指認其它的人員分別是范瞧、穰侯、白起、王翦、張儀、陳軫……等,都是秦朝名顯一時的臣子。那位異人對英禪師說道:「因業報隨身,所以被辦於陰府直到現在,後來得知從前梁武帝於金山設此水陸水齋時,當時紂王的臣子,都能夠離苦得解脫,我們也因此暫停受苦。但是因為獄情未決裂,未得解脫現在承蒙法師設齋消悔罪障,弟子與這些列國君臣,皆承善力,終得以誕生人間,所以前功盡棄來致謝。」稽首頂禮後,終隱沒於是寺外。
從此英禪師就常設水陸法會,天下盛行,所謂:「有欲消災除者、欲求願乞福者、欲資糧來報者、欲升度先亡者,未嘗不以是為先務焉」。可見,水陸法會在當時受到何等的重視。
北宋神宗時(1067—1077年),東川有一個名叫楊鍔的人,將梁武帝的舊儀,重新寫成《水陸儀》三卷,水陸的儀文開始有了新版本出現於世。
宋元豐年間(1084—1085年),佛印(了元)禪師住持金山寺時,有海路商人到寺中請設水陸法會,佛印禪師親自主持,頗為壯觀,「金山水陸」因此而馳名一時。
宋元佑八年(1093年),蘇軾為亡妻宋氏設水陸道場,並撰寫《水陸法像贊》十六篇,稱為「眉山水陸」。
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年),洪濟宗賾禪師刪補詳定諸家所撰有關水陸法會之著述,完成《水陸儀文》四卷。
宗頤在《水陸緣起》中詳細論述了水陸召請三時,上下堂八位等,以及供養的上、中、下三種對象:上則供養法界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明王、天龍八部、婆羅門仙等;次則供養梵天、帝釋、二十八天及虛空界一切尊神;下則供養三山五嶽、河海、大地龍神、往古人倫、阿修羅眾、冥官眷屬、地獄眾生、無主無依諸鬼神眾、幽魂滯魄、法界旁生等。凡是四聖六凡一切眾生,普遍供養。使「未發菩提心者,因此水陸勝會,發菩提心;未脫苦輪者,因此水陸勝會,得不退轉;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陸勝會,得成佛道。」
往期回顧
法訊| 2018年靈隱寺水陸法會通啟
編輯|
妙蓮
美編|璐希
責編|
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