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對比,你才知道漢語博大精深

有了對比,你才知道漢語博大精深

來自專欄聽說寫作能救人4 人贊了文章

很多朋友問過我:「你們說的朝鮮語跟韓語有什麼不同?」

「額……我覺得韓語是柚子(use)朝鮮文字的鷹個立式(English)」

「你說的啥屁呦?」

「我只是強行用了兩個音譯的英語單詞,韓語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哦……」

……

(我猜他們沒懂)

作為一個朝鮮族,我一直想聊聊這個話題:朝鮮語和韓語有什麼不同。

目前,我國已正式使用和經國家批准推行的少數民族文字有19種。它們是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哈薩克文、錫伯文、傣文、烏孜別克文、柯爾克孜文、塔塔爾文、俄羅斯文、彝文、納西文、苗文、景頗文、僳僳文、拉祜文和佤文,還有朝鮮文

有推行的民族文字,就有民族學校。我小學的時候念的就是「xxx朝鮮族學校」,有自己的朝鮮語的教材。後來發現,我們小學學的內容和普通小學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我們的教材是把相同的內容翻譯成朝鮮語了而已。

就這樣經過了幾年的熏陶,我就多學會了門語言,也很巧韓國也在用差不多的語言,所以我就看韓劇也就不用看字幕,聽韓國歌可以標準的發音唱出來,去韓國玩也不用帶導遊,其實,也就這麼點作用吧,也沒啥特別的。

很客觀的說,使用朝鮮語最正統的是朝鮮(北朝鮮)的朝鮮族人,他們的語言文化最純正。

其次是,中國的朝鮮族人。我們國家的朝鮮族用朝鮮語,偶爾民間方言上會摻雜著很多漢語詞語的音譯,比如他們的對話里有時候會帶有「??」這種詞,看不懂沒關係,它的發音跟含義都是「電視」。但是在書寫和公共場合上,不會使用這種方言,所以整體還算很純正。這和朝鮮的朝鮮語相比,有點像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差別。

然而,韓國(又名南朝鮮)的朝鮮族,這完全是自創了一種全新的語言玩法。舉個例子,如果用標準的朝鮮話說的是「我要買一件粉色的短袖」,那韓語就是「我要買一件 聘克 色的 替」。(pink的音譯和T-shirt的縮寫音譯)

他們的語言里摻雜了太多的英語,韓國人覺得,這種把英語音譯成朝鮮語的用法,對他們來說是逼格很高的「首爾話」

由於語言本身局限性,朝鮮語的自我造詞能力比較差,很多新事物只能用音譯這個可以理解,但是連粉紅色這種傳統語言庫里有詞語的他們自己也不愛用,卻用英語的音譯發音,這就非常讓人匪夷所思。如果你沒有點英語基礎,你跟韓國人溝通起來真的挺費勁。一句話里一半的詞語你都聽不懂,反覆念叨幾次你才明白原來剛才說的是某個英語單詞癟嘴的發音。

你們以為韓語的這種特色只是出現在民間的日常用語中?不存在的。大街小巷的牌匾到廣播電視新聞以及各種學術論文里,都是這麼用的。而且他們不以為然,反而還引以為榮,畢竟這種語言習慣很是受美國人的喜愛,方便了美國的駐軍在韓國的生活。我只是好奇,許多年之後,當韓語里的絕大多數詞語變成了「英語」之後,在他們的世界觀里是韓語變成了英語,還是英語變成了韓語?


有了這麼個對比,再看看漢語。

剛才說到了語言的自我造詞能力,這我就不得不感嘆漢語的博大精深了,會說漢語還是挺驕傲的。漢語的自我造詞能力,那是相當強的,漢語中的外來語相對來說是很少的,比如巧克力、吉他等等,但絕大多數的新事物,漢語都有能力給它賦予一個符合它含義的新名字。哪怕是晶元這種新事物,根據實物本身的特點和功能呢,我們就能賦予它「晶元」這種中文名字。

英語這種拉丁系語言的話,對待新事物,幾個字母拼出來也可以定義它。而朝鮮語或者日語這種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就很難給新事物起一個舒服的名字,真要按它的特點和功能起名,這新名字就很容易變得臃腫,所以同樣是晶元這個東西,他們只能用chip的音譯「?」來作為新名字。

漢語之所以造詞能力強,那是因為有漢字。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所以簡單的一個字里就可以涵蓋許多的內容,這就是漢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優勢。而朝鮮語的文字,卻只剩下一個音。

據說古代朝鮮官方都在使用漢字,但是後來世宗大王之後就為了將語言普及就把它簡化成了現在的朝鮮文。就有點像什麼呢,相當於把現在的漢字都去掉,全用pinyin來代替成漢字了。這麼一來,語言簡化是簡化了,結果把文字的靈魂剝奪了,只剩下一個發音,進而犧牲掉了語言本身的再生能力。

對於漢語和朝鮮語都懂的人來說,我太明白漢語的魅力了,它的魅力是其他語言無法相提並論的。現在對我來說,看朝鮮文(韓文)比看中文費勁一些,原因是 ru guo wo ba zhe ju hua quan yong pin yin lai xie,看起來是不是稍微慢一些?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多學一門語言還是很有用處的,有了對比,你才能知道漢語有多麼博大精深。


End

weixin.qq.com/r/czuju4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語言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