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和我都去義大利看展,你看的是作品,我收穫的是動手創作

你和我都去義大利看展,你看的是作品,我收穫的是動手創作

如果不能邊工作邊旅行,那麼,換種姿勢看展,能帶給你綿遠的影響。

「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義大利威尼斯如火如荼進行,據Boss說,這是世界最高級藝術展,現在起持續到11月份。

正巧,小編的兩位朋友一個剛從義大利歸,一個正在義大利耍,都是藝術愛好者,每天刷屏幾組圖,通體舒暢,羨慕不嫉妒不恨。

信息化進程從建築內部的生活向外部滲透。

為什麼藝術展能吸引到無數抱著好奇心和愛好者的前往?小編分析著,一是出國嘛,有錢有時間,還能津津樂道的炫耀,二是,真的可以培養審美能力,解惑你想知道答案。因為藝術是相通的,學識需要增強,眼界要開闊。

全世界優秀作品展出,不管身隔多遠,身高多少,都能聞到有品位的感覺。當然,不少人認為藝術難以捉摸,無論如何努力的欣賞作品,似乎也看不出所以然。藝術展不是多牛掰的審美藝術,也不是看的人都是行家,看展看展,看得是心靈相通。仰視或俯視,以「提高生活水平及審美趣味」為目的的「外行人」,大多數時候都處在一個「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的迷茫狀態中。

也因此沒有受過相關教育,沒有對應的美學知識儲備,看不懂作品、不了解作品的背後意圖是常態,才會出現拍照發朋友圈、給作品配文等玩味狀態。

漸漸得看展多了,在圓形、曲線橫豎線條交叉的面前,你發現了有東方審美的情調,意味深長,有了鮮明的態度,一個深入人心的形象。

小編的有位朋友在義大利學建築系,很傲嬌的文科轉理工科生,邏輯思維特彆強。但凡和他聊天,就用理性和感性來說事,比如討論理性吧,他的理解是,理性和刻板聯繫到一起,讓人感覺理性的人就是不拘言笑,循規蹈矩,精神正常的人都是理性的;且說感性是個虛構的概念,在很多人眼裡是個褒義詞。他一直認為,專業術語就是用來忽悠外行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隱藏在背後的真實意義,過分的揣測藝術家的內心,卻忽視了作品對自身最直觀的感受。並且一再提醒,藝術是沒有一個固定的理解的,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

正如1917年的一次藝術展覽,顛覆了人們對藝術傳統的看法。在那次展覽上杜尚沒有拿著任何他的畫作來參展,而是提著一個大物件入了場,大家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什麼東西。

只見他走到展位,把這個大物件小心放好,當他掀起展布的那一瞬間所有人的下巴都掉了下來,這竟然是一個從超市裡買來的小便池!小便池上還有他簽的假名叫RMVTT 1917,杜尚指著這個小便池說他就叫做《泉》,於是引來業內外人士的爭議。

通過屏幕不可能清晰看到藝術家的果斷,構圖的精細用心,但當你站在作品前,內心一定是和照片圖片的感受是不同的。用心而不是用手機去看,相信你一定會得到不一樣的體悟,俯下身近距離去看,看某個你感興趣的小角落小物件,可能會有新鮮出爐的發現。想起了電影《霍頓與無名氏》,一顆漂浮的塵埃上竟藏著一個世界。往小了看,並非一無是處,往大了看,也容易目空一切。

重要的是,雖看得是別人的作品,動手創作的是自己思想。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