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道財經穩定幣:是現實的挑戰還是未來的希望?
過去的一年半之多,因比特幣的熱火,區塊鏈技術隨之成為家喻戶曉的話題,更因為這一技術理論的無限魅力和強大之勢,使得它從以BTC為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發展到以ETH為代表的區塊鏈2.0時代。緊隨其後,基於智能合約的加密貨幣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之勢」瘋狂湧入市場。然而,因加密貨幣價格的波動性限制了它實際使用範圍的狹隘,故此,一種新型的幣種——穩定幣應運而生。
貨幣,是一個國家金融的命脈,是社會資源分配權利的載體,也是生產關係的外在表現。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等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從最早的貝殼發展到金銀貨幣,紙幣和電子貨幣等都是一般的等價物。
數字貨幣伴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而出現,這種讓共識信任機制由中心化的背書轉向去中心化的規則背書演化而來,若希望數字貨幣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廣泛應用,幣值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只有幣值穩定,基於區塊鏈的貸款、金融衍生產品、預測市場等應用才能得以實現。
目前,市場上的穩定幣主要有三種類型:法定資產抵押型、加密資產抵押型、無抵押型。
從設計的原理上看,現存的三種穩定幣是通過某種錨定機制,將數字貨幣對特定資產或價值的比價固定在某一比例,從而實現價格的相對穩定。只是由於技術、機制、模式和政策等原因,市場上都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且穩定幣本身不會減少加密資產的價格波動,只有大量的流動性和時間才能做到這一點。
據Coin Market Cap的官方公眾號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球穩定幣的總市值僅為29億多美元,佔全球數字貨幣總市值的比重大約在0.9%。
儘管穩定幣在數字貨幣世界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但它的日內交易量卻達到25.5億美元,佔全球數字貨幣日內交易總量的17%,顯而易見,穩定幣在整合數字貨幣流通體系中的重要性已日趨明朗。作為法幣世界和數字貨幣乃至區塊鏈世界的連接橋樑,穩定幣無論是短期幣圈的投資媒介,還是長期的市場應用都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從增長空間去看,2017年底全球流通的貨幣總量約90萬億美元,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世界的「血液」,其發行總量的長期趨勢將向這一數字靠近,而穩定幣的市值空間也必將呈比例增長,即使錨定與儲備行業佔總市值的1%,對於提高加密數字貨幣的貨幣流通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現階段穩定幣最大的應用場景是數字貨幣交易領域,隨著區塊鏈應用的不斷落地,穩定幣作為真實世界和區塊鏈世界的連接橋樑,大概率會在支付、匯兌、票據等金融領域得以進一步的突破,並逐步推廣到社交、文娛、供應鏈等領域,最終實現貨幣的支付手段、價值尺度以及價值儲藏等全職能。
應當看到,數字貨幣劇烈波動導致風險溢價陡峭,不利於其利率的形成,從而阻礙了數字貨幣的金融服務發展。穩定幣的出現則有利於數字貨幣利率曲線的形成,從而為基於數字貨幣的金融服務提供定價基礎,這就意味著,穩定幣對於穩定金融市場服務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貨幣的歷史規律來看,貨幣是一種交易媒介,它能降低人們在交易時對信任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並通過不斷地流通強化它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從貝殼直到現代的法幣,貨幣價值一直是一種社會的價值共識,正是基於這種共識,社會間的交換和協作才得以完成。
隨著區塊鏈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經濟將逐步圍繞著穩定幣本身發展,錨定關係就會越來越弱,但是,穩定幣獲取人們廣泛共識依舊存在諸多的挑戰。
眾所周知,現有的穩定幣設計方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特別是在去中心化和可持續性方面面臨的巨大挑戰。現有穩定幣只在數字貨幣交易領域部分驗證,待未來複雜的區塊鏈經濟體系形成之後,穩定幣的調節機制能否經受複雜經濟體運行的檢驗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作為一種加密貨幣,它是由中心機構發行的,且數量會不受控制的逐年遞增,這本身已經違背了數字資產去中心化的理念。「GUSD、PAX和USDT都是由私人企業基於足額美元抵押而發行的,本質上都是電子貨幣,其貨幣政策不具備獨立性。」由於USDT的抵押資產缺乏監管且不透明,業界普遍懷疑其存在超發可能,一旦抵押資產出現損失,存款保險機構只承擔有限賠償,與法定貨幣相比信用風險依然很大。而從歷史的數據來看,USDT每次增發,都會帶動幣價的浮動,因此也有很多認為穩定幣存在操縱幣價的嫌疑。
人類的歷史經驗說明,貨幣的本質不在於其具體的形態,更多的在於它能給社會流通奠定一個價值基準,從穩定人心到穩定市場,再到穩定人心,既需要技術來保障其安全性和難以偽造性,同時也離不開全社會的監督與公平。
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數字資產誕生到今天,已經經歷無數次的低谷期,卻每一次都能夠九死一生,足以說明數字資產的價值已經成為大多數用戶的共識,只要這份共識還沒有消失,數字資產的市場也就不會終結。由於數字資產的市場決定著穩定幣的價值,因此,只要數字資產的時代還沒有成為過去,穩定幣的歷史使命依然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