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的四種速度2(轉自詠春六十年)

詠春拳的四種速度2(轉自詠春六十年)

1 人贊了文章

3準備速度

處於靜止狀態得人,若想出拳攻擊對方,往往會先把手拉後再出擊。若要猛力出拳攻擊對手,最自然的動作就是先把拳頭拉後蓄力,再出拳攻擊。但這樣一來不但會暴露你的意圖,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詠春發力從來不用蓄力,力量亦非集中在出拳攻擊的那隻手,而是兩手往相反方向同時發力,一邊手後拉,另一邊手向前出拳(有如拉橡膠圈一樣),再加上腰馬,肘和胳膊的力,不需要預先拉後蓄力。在發動攻擊時,對手也無跡可尋,說到做到,防不勝防。換句話說,準備速度是指詠春拳教導我們出拳或踢腿之前,不要有任何準備動作,因為出拳或踢腿準備動作,不僅需要額外的時間及拉近距離,更會發出信號讓對方有所防範。

4反應速度

在武學上,對於對手的感知分為視覺感應和知覺感應,兩者之間速度差別很大。視覺感應是當你眼睛看見某一位置受到攻擊,把信息傳給大腦,大腦思考後再指揮身體做出反應。直覺感應是不依靠眼睛觀察,更不需經大腦的自然反應。

一般人練習武功,都會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套路或招式,越熟練的動作越快,這是必然的結果。雖然動作和反應都關乎時間,但格鬥是兩個人的事。當眼睛看到自己某位置受到攻擊時,把信息傳給大腦,大腦思考後再指令身體做出反應。這個過程並非如想像的那麼快速,因為程序太多,如此一來,時間上來不及反應就會被擊中,動作再快也用不出來。

很多人玩過這樣一個遊戲:讓別人拿一張紙幣懸在你的拇指及食指之間,當看見對方放手,紙幣下落時,就用手指夾住。雖然手指離紙幣非常近,但很難捉著下跌的紙幣,因為這一信號是用眼睛捕捉的,延長了反應時間。而詠春依靠的是知覺感應,更快速,更直接。知覺感應是,比如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小心被煙火碰到手,你雖然來不及看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但你會迅速把手抽開。又如開車,一有突發事件便會習慣性剎車,是一種習慣性反應,三者之間,在速度行相差一大截。為了加強知覺感應能力,詠春有一套獨一無二的訓練法,稱為黐手,用以提高詠春門人的知覺敏感度,完全不需要依靠視覺就可根據對方動作做出反應,到一定階段可以蒙眼黐手。事實上經過長期的黐手訓練,詠春弟子對於對手的攻擊會有自然的反應,並不需要運用大腦,我們的身體只是依情況做出適當的自然反應。事實上,一場真正的打鬥從開始到結束可能只是幾秒鐘,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如果我們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自然反應,我們的動作就會非常快。

推薦閱讀:

TAG:詠春 | 中國武術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