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每一顆都需要被善待的心
來自專欄娛樂圈
《小偷家族》靈感來自一則報道小偷家族的社會新聞。新聞中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瘡百孔之中的生活,也會有美麗的瞬間,而這正是導演想要捕捉的瞬間。電影中來自六個不同年齡層的人組成了一個小家庭,有和善可親每個月定期領取養老金的的「奶奶」,有在工地充當臨時工輔之以偷盜節約生活支出的「爸爸」—柴治田,有在洗衣店沒事偷拿點東西的「媽媽」—信代,有在從事應招女郎的姐姐—亞紀,還有兩個可愛的小朋友,祥太和百合。可是這些親人的稱謂,卻很少在他們口中說出。
日本電影看的不多,看過的日本的電影屈指可數《情書》《假如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嗯,就這麼兩部。習慣張藝謀,王家衛電影敘述方式,反而在觀影的方式選擇排外,總覺得日本的電影 敘事很平淡,在開頭就往往會讓我棄劇。《小偷家族》同樣如此,電影前半部分多部分是蝸居在一個小房子里六個人的平凡瑣事,家裡長短,之所以沒有再電影的前半部離開是因為這部電影有那麼多的讚譽,我相信這些讚譽肯定了它的價值,所以我沒有離開電影院的座位。
前半部分的瑣碎在情節上的三個點促進了電影的情感深化,
- 這個風雨搖擺的家在商店的老爺爺對祥太說:叫你妹妹不要偷東西了,
- 祥太選擇和柴田治在偷車裡的物品拒絕的那一刻,
- 當原本平穩的鏡頭出現晃動的時刻也許就註定了它的分離。
奶奶的去世給了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切入點。正是電影前面不斷的用在各自生活中被拋棄的的五個人組成的小家庭,再加上後信代夫婦帶回家中屢次被父母所傷害的的小女孩—百合。六個被拋棄的人在這個燈火流離的城市高樓之間的小瓦房之家,平淡而溫馨, 細水流長的生活不斷積攢到電影的最後一刻爆發,那一刻我相信那些有著相似經歷的人應該都會很感動。
一名警察對信代說,每個孩子都需要母親,信代回答她:難道生了孩子就可以成為一位母親了,警察和她說,你不能生育所以你不理解。
信代不懂嗎?她不一定懂為人母親的心情,但是她知道當她將百合帶回家中並且看到百合手上的熨斗的燙傷就知道有些人生了孩子也不一定是一個母親,我相信她在百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才會不顧原來就窮困潦倒的家庭再加入一位負擔。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就算他們給不了百合什麼,也只會教孩子們偷盜,這是他們唯一會的最佳生存技能,也是他們唯一能教會孩子的東西。
牢獄中的信代告訴祥太當初撿到他的地方,也許覺得他有選擇的權力,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故事發展的這一刻,才讓我們明白原來祥太也不是他們的孩子,才恍惚的想起來劇中祥太從來沒有開口交過他們一聲爸爸媽媽,才明白他們都是互相聚集在一塊憑著各自內心的善良來溫暖對方。電影的最後祥太在車上對著後面奔跑的柴田治小聲的叫了一句爸爸,這是心裡的認可,就算田治聽不到,失去的家庭,失去的溫暖,不知道祥太是否會後悔自己所做的一切。但是墊著腳尖看著和信代他們一起居住的小屋子的百合應該很懷念的那樣的日子,雖然穿著偷來的小裙子但是卻捨不得脫下,永遠跟著祥太哥哥的後面一起玩耍,和大家一起吃著自己喜歡的麵筋,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返。
這樣一個被拆散的家庭,支離破碎,是好還是不好?要是這樣的生活沒有被打破,那麼祥太和百合會不會就是以後的田治和信代,因為這是他們所能夠繼承下來的東西,儘管他們心存善心,但是這樣的生活是否會安慰他們的內心?
電影中很喜歡的一個場景,大家在屋外看著高空綻放的煙火,房檐擋住了他們的視線,鏡頭不斷的延伸,看到了他們被周圍都是高高的房子擠壓的小屋,可是儘管看不到多少煙火他們依舊很開心,燈火流離的一切他們不過在是局外的參與者。
我認為真正好的電影不會刻意的去渲染一種情緒,也不會刻意的用台詞去堆砌它的情感 ,它用它的鏡頭告訴你電影中的形形色色,用不斷發展的情節去激發你逐漸累積的情緒,這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每一種生命都渴望向上的力量,每一個孤獨的人都需要一份溫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