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來自專欄有書77 人贊了文章
年輕時總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
隨著年齡漸長,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獨處,是做回自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物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
陳道明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彈鋼琴,用毛筆抄《道德經》之類的古籍,揮筆潑墨畫山水,或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讀書,寫雜文。
窗外天空純凈如水,屋內時光靜好,很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馮小剛笑話他一個人宅在家裡,遠不如一場飯局有用。
陳道明淡然一笑:「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聲?不汲汲於名利,靜下心來做一些無用卻靜謐美好的事,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是啊,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一個人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才能靜下來,回歸真實的自我。
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寧,回歸靈魂的本真。
獨處,是最好的修行
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最好的修行。古人說「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能在獨處時安然自得,必能在熱鬧中淡然自若。
中國功夫有一種獨特的修鍊方式,叫做「閉關」。
在一段時間內獨居一處,潛心修行,不與任何人往來。而中國功夫的頂級武學,都是在獨處時創造出來的。
譬如風靡全世界的武學門派——詠春拳,就是葉問獨處時悟出來的。
葉問在家裡練樁,四周空無一人,只有他與木樁相對,手與木樁的碰撞聲在寂靜的宅子里迴響。
就是這樣獨處的空間,葉問悟出攻守兼備、剛柔並濟的詠春拳,並馳譽天下。
只有獨處時,才能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回歸靜寂的心境。
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能在靜寂中反省、思考、開悟,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與其掛著空洞的笑臉,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對真實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內涵,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獨處,是一種高遠的境界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游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
蘇東坡寫過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寫的是蘇東坡深夜宴飲,回來彷彿已經三更。家裡的僮僕已睡熟,鼾聲如雷鳴,怎麼敲門都沒人應,蘇東坡只好獨自倚著木杖聽江水流淌的聲音。
如此靜夜,置身茫茫天地之間,聽著江水滾滾東流,蘇東坡忽然醒悟,悟到自身渺小如滄海一粟,生命短暫如江水一逝不復返。
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暫,卻為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你爭我斗,浪擲時光。
蘇東坡不禁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惟願駕著一葉扁舟遨遊天地之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獨處讓人醒悟,讓人悟到自身的渺小,讓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跳脫功名利祿的誘惑,不困於得失成敗,抵達高遠的人生境界。
林語堂說: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人生路上有多少紛繁熱鬧,終將抽身出來,獨自細數似水流年。
周國平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我想,這樣的境界,唯有獨處時才能抵達。
因為,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作者:杯小茶,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茶的故事(ID:teastories),愛茶、懂茶的人都在這裡!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