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作用:讓想法替我們去死

理性思考的作用:讓想法替我們去死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47 人贊了文章

小明是某家智能手機公司的決策者,他負責決定下個季度要推出什麼樣式的新手機。

這麼介紹小明,大家還無法體會他肩頭的責任和心中的壓力有多大。要知道,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每個月都會有不同的商家推出不同的手機。消費者又非常理智,他們一看到更好的,隨時可能把自己的舊手機換掉,沒有多少非理性的品牌忠誠度可言。而小明作為公司領導者,一旦出現重大決策失誤,很可能會斷送整個公司的前程。

都說女人心是海底針,其實,消費者的心,也是海底針。消費者眼中的「更好」,和工程師與設計師眼中的「更好」,可能完全不同。專業人士之間的想法,也會完全不同。小明手下的團隊有上百號專業人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還提出了多個不同的想法。每當開會的時候,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該在五花八門的方案中,採納哪種的設計方案?

這時候,小明的智慧就體現出來的。他不是學工商管理出身,而是學生物學出身。他腦子裡有達爾文的演化論思維方式。

什麼叫演化論思維方式?簡單來說,就是3個詞,複製,變異,選擇。

生物繁衍後代就是自我複製。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都算繁殖,都算自我複製。自我複製出來的新個體,和原先的自己有些微小的差異,這就是變異。大多數差異無關緊要,既不能給自己適應環境帶來好處,也不會帶來壞處。但有些變異非常關鍵,能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好處,讓自己繁衍出更多後代。

如此一來,那些獲得有好處變異的個體,就能繁衍出更多的後代,而這些後代又能繁衍出更多的後代。漸漸地,市面上的個體就越來越擅長適應環境了。當然,要是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也就是說,考試標準變了,原先的優等生可能瞬間變成不合格。當3G網路普及化以後,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智能手機比功能手機的適應能力就強很多了。

市場就像大自然一樣,同樣服從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氣候變暖,長毛象就可能要滅絕。哪怕氣候不變暖,長毛象遇到了成群的人類,那也要被滅絕。對於長毛象來說,環境不僅包含石頭和樹木,也包含周圍的其他動物。

哪怕消費者都喜歡屏幕大、電池耐用、攝像頭像素高,外觀漂亮的手機,而小明的公司已經生產出了這樣的手機,在市場上口碑已經不錯,那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別的公司生產出的手機,隨時就可能超越小明和同事們的作品。市場競爭力就像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小明就是用這種思路來領導公司的。他每次都會帶領團隊開發出三四款不同的新手機,它們之間有一些差異,將其投放到市場上後,就能觀察到消費者的評價。銷量不好的幾種款式,就淘汰掉,不再生產。銷量好的款式,就作為下一批新手機的母版。下次再開發出新手機時,就在它基礎上做出變化,又設計出三四款更新的手機。再重複下一輪的複製、變異和選擇。

他還加入了有性繁殖的特徵,將自己公司這個季度最好的手機,與市場上評價最高的手機,在設計上融合起來。又在此基礎上做出變異和選擇。如此一來,就能避免近親繁殖的弊病,利用好雜種優勢。

光是這樣,還不足以體現出小明的才智。小明本科時學的是生物學,後來又修了哲學的學位。他特別喜歡哲學家卡爾·波普爾,還一直記得波普爾的名言:讓理論替我們去死。

什麼叫「讓理論替我們去死」?就是在做出行動前,先想出多種不同的理論,然後在腦子裡思考和預演,將糟糕的理論事先排除。這樣就能用相對合理的理論指導我們的行動。

用具體的案例來說,他領導的公司雖然每次都只開發出三四款新手機,但在會議室里,則會誕生出三四百款新手機的設計圖。這些設計圖就是理論,它們在輔助實踐之前,先在會議室里進行論證。在參加會議的人的頭腦里進行論證,而不是直接拿到市場上進行論證。

在頭腦中的論證,成本更低。我們可以事先排除幾百個不合理或者不可操作的設計圖,而不是把它們都生產出來,交由市場來排除不合理的手機。要知道,每一個成功的想法背後,都有無數個失敗的方案。這無數個失敗的方案,其中90%以上,是在會議室里就失敗了。剩下的少數,是在市場上失敗了。活下來的,不僅經過了理論上的論證,還經過了實踐的檢驗。

讓不合格的方案在頭腦中死去,總比讓不合格的方案在市場中被打敗,要合算得多。這個道理,公司管理者都知道。但我講這個道理,不僅是為了公司管理者,也是為了所有人。

對於所有人來說,讓理論替我們去死,都是更優秀的策略。如果時間更充裕,我們就應該在腦中設計出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在實際採納某個方案之前,先對多個選項進行分析和論證,排除掉明顯不合理的那些選項,將最優選項定位A方案,次優選項定位B方案,A方案失敗時,迅速轉換為B方案。有時候,還需要C方案和D方案。

這個道理很清楚,但為什麼在實踐中,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呢?為什麼小明能做到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小明的第三個優點,他的本科學的是生物學,碩士學位是哲學,博士學位則是心理學。心理學專業的知識,給了他克服人性弱點的能力。

什麼樣的人性弱點?

認知偏誤,這就是最大的人性弱點。人類不是理性的機器,不會客觀地評估不同的A、B、C、D方案。每個人對自己提出的方案會有所偏愛,對別人提出的方案則百般挑剔。人們眼裡只有自己的好和別人的不好,很少看見別人的好和自己的不好。

小明也是人,也逃不開人性的弱點。他腦中也有許多未經論證的偏見,他也會喜歡某些款式,不喜歡某些款式,這種喜好是主觀的,非理性的。他手下那幾百號人和他關係也有親疏遠近。親近的人提出的方案,更容易被他採納,疏遠的人提出的方案,更容易被他拒絕。

幸運的是,他意識到了自己人性的弱點。所以,在重大決策時,他一定會反思自己的決策是不是陷入了認知偏誤之中。他會問自己,我為公司做出的決策,有沒有被我個人的喜好所污染?我為團隊做出的決策,有沒有被某些個體利益集團的想法所污染?當合理決策不是我喜歡的決策時,我能不能堅持做出合理的決策,抵禦做出我喜歡的決策的誘惑?

有很多人做不到小明這麼理性,他們的智商很高,但「理商」不夠高。他們能解決高難度的問題,但需要人指揮。於是,他們只能扮演優秀員工的角色。有些人智商不錯,理商也不錯,於是就能做到中層管理者。他們能獨立帶領團隊解決高難度的問題,但還是容易被情緒所感染,無法在關鍵時刻做出理智決策。而小明這種智商和理商都很高的人,才能成為高層管理者。

理性的確是一種很難做到的行為模式,因為理性就是反人性。

理性的人,能學會主動殺死頭腦中不合理的想法,哪怕那些想法是自己提出來的,哪怕哪些想法在自己腦中根深蒂固,已經盤踞了許多年的時間,哪怕那些想法曾經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回報。理性的人對萬事萬物都留有適當程度的懷疑,對自己的決策更是要經常懷疑,反覆論證。

不理性的人,則喜歡跟著感覺走。這些人喜歡說自己相信直覺,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直覺受電視廣告、父母、老師、書本、互聯網上的大V的影響有多深。他們以為自己的感覺是獨一無二的,忠於自己的感覺就是忠於自我。其實,忠於這種不理性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就是忠於他人對我們的洗腦。我們被人操縱了還不知道,還在幫他人數錢呢。

在理性與不理性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理性能力就像智商或身高一樣,都滿足正態分布。極少數人特別理性或特別不理性。大多數人處於平均值附近。

與身高和智商不同,我始終相信理性思考能力可以經過學習和教育來提升。小明學過生物學、哲學和心理學,那他一定還學過統計學、邏輯學、科學研究方法、信息檢索與管理等課程。他認真完成練習題,和老師同學們就細節展開討論,合作或獨立完成高難度的學習和研究項目,這些經歷就能顯著提升他的理性思考能力。

與康德不同,我不認為人的非理性是咎由自取,也不認為大眾的理智之孱弱來自上頭的愚民政策。理性思考能力的缺乏,僅僅是因為教育工作者做得不夠好而已。

幸運的是,至少就我看到的這個小圈子裡,教育工作者已經在做得越來越好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TAG:獨立思考 | 理性 | 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