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僅僅只是北宋的滅亡嗎?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
12世紀前後的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代,儘管北宋的軍事實力一直被後人詬病,但是不得不說,北宋時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不過這麼一個在後人眼中極富爭議的王朝,卻因為一次意外的事變走向了滅亡。
北宋末年,北方的女真族在擊敗契丹之後,目睹著北宋統治者的腐朽與無能,選擇了繼續南下攻宋。軟弱的宋王朝,儘管是一個當之無愧的GDP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更是擁有幾十萬禁軍的王朝,被北方的游牧民族輕而易舉的攻破了都城。皇帝成為了金朝的俘虜,皇宮中的大量女眷和財寶被奪走,黃河流域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的又一次浩劫。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屈辱的靖康之恥,事變之後,北宋皇室成員大量難逃,在長江流域建立了南宋,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
靖康之恥的恥辱所在並非是北宋都城丟失,更多的是丟失的過程,以及丟失之後宋朝統治者的軟弱和無力。相對先進的漢族政權莫名其妙的被落後的游牧民族擊敗,王朝滅亡,百姓受苦,文明倒退。所以靖康之變所帶來的影響也絕不僅僅是北宋滅亡這麼簡單,而是深刻的改變了後世的歷史發展進程。
北宋是一個土地兼并非常嚴重的朝代,幾乎是從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經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而北宋統治者對於這種問題一直都不聞不問,農民起義時常發生。在靖康之變之前,北宋實際上已經併入膏肓,皇帝昏聵,大臣腐朽,也確實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如果沒有女真的南下,恐怕要不了多久,北宋王朝就會在農民起義中走向滅亡。不過由於外部的壓力,迫使內部的矛盾被轉移,讓腐朽的北宋王朝直到滅亡的最後時刻看上去似乎還是一個富裕的,團結的強國。
在靖康之變之後,北宋王朝最終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打擊下走向了滅亡,取而代之的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王朝,依舊還是那個宋王朝。新興的南宋延續了北宋的傳統,僅僅是GDP看上去很好看而已。比起北宋後期,南宋的皇帝依舊沒有理想,既沒有革新時政的思想,也沒有收復北方失地的想法。大臣們基本上都是腐朽不堪,整個南宋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一個有作為的丞相。統治集團完全偏安在杭州,「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軍事上毫無建樹,對外一味地妥協。朝廷還是那個腐朽的朝廷,積貧積弱的狀況沒有任何改變,經濟看上去依舊很繁榮,尤其是海上的貿易越來越興旺,但是下層的民眾絲毫感受不到任何繁榮。
北宋前期尚且和契丹約為兄弟之國,面對著契丹的侵略,關鍵時刻也是毫不妥協的。面對西夏的咄咄逼人也敢於一戰,最後逼迫西夏稱臣。而南宋面對著女真的侵略,對女真完全稱臣,可見這個朝廷是多麼的軟弱無力。要知道,自秦漢以來,漢族政權也有過輝煌,也有過軟弱無力,但是輝煌之時必定各民族都臣服,軟弱的時候,也至少依靠地形條件,相互對峙,以待重振雄風之日,像南宋這樣對外屈辱的王朝,自古以來恐怕僅此一朝。
南宋處於中國封建時代的分水嶺,封建制度似乎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最為協調的時候。經濟上,商業確實興盛,足以稱之為12、13世紀的「海上馬車夫」了。各項科學技術基本上也是領先世界的,華夏文明處於最為輝煌的時刻。不過再往下發展,生產關係恐怕就要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了。
如果南宋所處的時代,能有一個有所作為的王朝取而代之,革新時政,對外也有所作為。完全可以再造一個漢唐盛世,為後世的發展奠定更有利的局面。不過南宋統治者在自己所處的時代里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僅僅是拿錢換回和平,用商業貿易造就了一個表面的繁榮。但是百姓沒有享受到半點社會進步,承擔的賦稅則是空前的。
南宋王朝最終不僅沒有守住殘存的基業,還讓華夏文明在之後的歲月里遭到了「斷層」的破壞。儘管大明朝之後完成了復興,不過不得不說,到了明朝的時候,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已經迅速減小,很多方面都開始顯示出衰敗的跡象了。雖然現在關於宋朝,一些學者常常給與前所未有的肯定和讚美,但是不得不說,中國封建制度的衰敗也是從兩宋開始的。
可以看出,靖康之變表面是北宋末年統治階級腐朽無能造成的一次恥辱,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也正是因為民族矛盾的高漲,使得階級矛盾被轉移,讓腐朽的宋朝統治者遷都南方,繼續了100多年的統治,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後世的發展格局。所以說,靖康之恥,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偶然發生的歷史事件,更是影響了後世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