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拂柳笛聲殘---1948年美國對華援助始末
717 人贊了文章
導言:1948年是南京國民政府在大陸統治總崩潰的決口之年,這一年國統區的黨務政治、戰事軍情、經濟民生、社會世相不可不謂光怪陸離,頗值得後世體會玩味。這裡筆者只截取1948年的幾個歷史橫截面,供讀者朋友們解剖觀察。也在這裡發下宏願,但願我開此新坑,能早日把坑填完。
晚風拂柳笛聲殘---1948年美國對華援助始末
引子
1948年8月12日11時40分,著名文學家朱自清病逝於北平。
朱自清8月6日上午4時,胃部突然劇疼,10點進北大醫院,下午2時開刀,當時情況稍好。8日,朱自清還神志清楚,在病榻上囑告家人,說已簽名拒絕美援,不要去買政府配售的美國麵粉。11日,胃又出血。12日朱自清先生與世長辭。
朱自清的逝世震驚了中國左翼文化界。北平、上海多地的高校學生、文化團體紛紛舉辦悼念儀式。
一年後的1949年8月18日,在那篇著名的《別了,司徒雷登》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美國麵粉、美國大米,這些被國民政府視為續命稻草的美援,卻不如想像中的靠譜。1948年的美國對華援助猶如過山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形勢幾變,令南京政府失望到了極點。曾經信心滿滿的美國政府也於1949年匆匆離開了中國大陸。
本文僅以1948年為橫截面,展現1948年美國對華援助的虛虛實實。
一、轟轟烈烈的援華法案
1945年二次大戰落下帷幕,美國、蘇聯兩個戰後強權磨刀霍霍,在滿目瘡痍的歐亞大陸仔細地劃分著勢力範圍。戰爭的大火剛剛熄滅沒幾年,新的衝突火星已經在希臘、土耳其、中國等熱點再次燃起。
1947年6月5日,喬治?馬歇爾將軍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了11分鐘的講話,馬歇爾宣布美國為歐洲提供大量援助,幫助歐洲從廢墟中重建。這個計劃就是著名的馬歇爾計劃。
這也標誌著美國進入了實施擴張性對外政策的新時代。
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了《對外援助法案》和《經濟合作法案》合併案。
4月3日,杜魯門總統簽署確認後,轟轟烈烈的對外援助隨即展開。
關注中國問題的美國記者們發現,這份24頁文件的最後部分,赫然標註著《對華援助法案》(China Aid Act of 1948),宣稱此法是為了」鼓勵中華民國及其人民實現和平與穩定,宣示美國的對外政策,鼓勵中華民國努力維護真正獨立和誠信管理,以加強個人自由的權利「。(說得真好聽)
《援華法案》主要包括:
1.國會授權總統在未來一年時間內向中華民國提供總價值不超過三億三千八百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用於進口美國的食品,棉花,石油,化肥,藥品,煤炭和金屬。(但1948年6月眾院撥款委員會又把經費減為2.75億元)
2.總統向中華民國再額外提供總價值不超過一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特種捐贈。(這筆特殊捐款實際上就是軍事援助,但以特種捐贈為名掩人耳目,用於國民政府購買軍火)
3.美中雙方約定在各自政府內部設立援助機構,監督、協商相關經濟援助的使用情況。
4.美中雙方成立鄉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幫助中國農村地區實現經濟復興。
5.美中政府之間將簽署一個經濟合作協定,以促進中美之間的經貿往來。
其實,早在1947年,杜魯門政府就已開始向國民政府提供戰後援助。主要包括:
1947年5月5日,美國駐軍調部物資處理團結束業務,將價值350萬美元之剩餘物資轉交國民政府;
1947年6月27日,美國以約65.6658萬美元的價格將1300萬發子彈售於國民政府,並向南京簽發軍用品出口證;
1947年7月15日,美國航務委員會在華盛頓簽訂《售購戰時建造船舶合約》,美國將戰時建造之船舶159艘售給中國。
1947年11月17日,國民政府獲悉美國即將出台援助計劃,立即向美方提出,在1948年1至3月間每月提供2000萬美元緊急援助。(蔣介石是真不客氣啊)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最初的方案是:向法、意、奧、中四國提供5.97億美元臨時援助,其中給國民政府1800萬元。但是以周以德議員為首的國會親蔣力量,要求擴大對蔣介石的援助力度,認為這個數「太可憐了,攤到每個中國人的頭上大概75美分,要管吃、管穿,管治病,還要和共產黨打仗」,根本不夠。
隨著美國擴大對華援助逐漸成型,1948年1月7日,南京政府派出以交通部長俞大維、中央銀行副總裁貝祖詒為首的技術團隊赴美商討《援華法案》內容。
1948年1月28日,行政院長張群煞有介事地宣布十點「自助計劃」,聲稱要對中國財政經濟進行全面改革,竭力向美國示意,即將到來的美援是不會被浪費掉的。
但是美國國內,對於是否援助中國的意見並不統一。美國國務院遠東事務辦公室主任巴特沃思就曾表示,」南京方面根本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難以支撐美國對華出口的規模,更不要說進口美國的武器彈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致電國務院,認為」鑒於當前形勢,美國無力負擔南京政府的全部軍事經濟「。
有趣的是,1948年2月17日,美國國務院致電司徒雷登,要求他在華活動發言應注意兩點:
1.避免擴大中方的預期,美國的援助不意味著華盛頓方面為南京政府的經濟復甦和軍事行動承擔責任。
2.美國的援助不包括:替南京政府終止通脹、穩定貨幣和大範圍的重建。
美國的矛盾心理可見一斑。
雖然充滿著爭議和擔憂,1948年的美國對華援助就這麼開始了。
二、大刀闊斧的對華援助
隨著《援華法案》正式落地,美國對南京政府的援助正式駛入快車道。
第一步,是根據《援華法案》規定,中美雙方設立負責監督協商的援助機構。
《援華法案》的實施由美國經濟合作總署負責。1948年5月原舊金山市長賴普漢被任命為該署中國分署署長。6月7日賴普漢到中國,分署正式開始活動。
1948年7月1日,國民政府專門在南京成立了「美援運用委員會」,行政院長張群親自出任主席,委員包括了財政、外交、交通等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資源委員會主席,上海市長等。規格如此之高,足見國民政府對美援依賴程度之深。
國府代表外長王世傑、外交次長劉師舜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經援團團長賴普漢於7月3日訂立《關於經濟援助之協定》,8月5日又換文成立了農村復興委員會(由美方2人、中方3人組成)。根據這兩項協定,美國對華援助以法律形式得以確立。
1948年9月16日,遠東事務辦公室主任巴特沃思向副國務卿洛維特表示,應按照以下方針制定對華援助方案:
(1)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
(2)派遣聯合督查組對援助協調管理,包括近場監督;
(3)美國特派團要參與制定國民政府的政策;
(4)援助對象應為「中國」而不單指南京政府,以便美方最大限度地支援中國境內一切能有效抵抗共產黨綱領的力量。(美方認為南京政府不足以支撐危機,以傅作義為首的北方力量更靠譜值得花錢)
4億美援的1948年對華援助,原計劃在1950年6月前全部落地,但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時間花完這筆巨款了。
(一)杯水救火的救濟援助
對華經濟援助的2.75億美元中,美國經濟合作總署從中劃撥出4500萬美元,用於對華實施救濟工作。主要包括:
1.《中美救濟協定》正式簽訂後,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使用3950萬美元用於採購大米和麵粉,在北平、上海、南京、廣州、天津五大城市向市民拋售平價糧食。行政院為此成立了「處理美國救濟物資委員會」,並通過了《京滬平津穗五市民食配售通則》,旨在利用「美援物資」解決五市民生問題。
中美經濟合作分署、美援運用會對配糧價格每月核定一次,2周或10天調整1次。
此外售糧所得所有款項全部用於在華資助304個醫藥救濟計劃、96個福利計劃、22個公共事業計劃和85個農業救濟計劃。
但事實上,美國進口的配給米完全不能解決北平、上海等大中城市的糧食緊缺問題,特別是,1948年8月19日,實施金圓券改革後,糧食價格更是一路飛漲。風塵僕僕的美國大米也救不了南京政府的小命。
2.使用500萬美元用於採購醫藥器材,向婦女和兒童提供醫療幫助。
3.使用50萬美元用於在華推廣農藥和作物種子,資助中國農業機構培養優良作物,興修水利以應付1949年的春耕。
(二)尷尬到死的軍事援助
國民政府用1.25億美元的贈款購買了大量的軍事物資。但從1948年8月開始,國軍在各路戰場土崩瓦解。雖然款項已全部撥付。但軍事物資卻很少能運到中國。 1948年9月29日蔣介石還特地命令顧維鈞將密電轉交給杜魯門總統,呼籲杜魯門推動這項特別軍援物質的採辦。但即便如此,直到1949年4月1日,仍有三分之一的軍事物資尚未交付。
即便是運到了中國也沒起多大作用,據接收這批軍事援助的黃仁霖回憶:「1948年底,蔣介石命令我把一船550噸的軍火,運往北平,那是「五省剿共總部」的所在地,由傅作義指揮。我告訴傅作義:雖然這550噸輕武器軍火,數目不大,但是這批軍火是1.25億美元『援華法案』中的第一批,蔣先生要我向你保證,隨後的軍火將繼續不斷地運來。事實上證明,幾天之後,1949年元月31日,傅打開北平城門同中共議和了。我必須提出這是很悲慘的,因為這項「援華」物資的第一批,事實上落入了共軍手中。對於這項秘密,我始終守口如瓶不曾泄漏。並不是我怕受到懲罰,因為我是奉命行事。而且我把軍火交付他的時候,他還在守城。我只是害怕,一旦這個消息泄漏出去之後,中共便會向外宣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三、虛虛實實的貪腐傳聞
美國人最擔心什麼呢?
當然是對華援助被國府的官員們貪污了。
抗戰勝利後,孔祥熙子孔令侃主持的揚子公司和長江公司,孔令偉主持的嘉陵公司,均以經銷美國貨為主。
杜魯門總統曾指示對孔宋財產進行調查,目的在於查清美國援助有多少進了私人腰包。雖然調查結果不清不楚,但杜魯門仍然是怒不可遏,怒斥孔宋等」每個人都是賊「。
在國內,傅斯年曾致信胡適:「現在改革政治之起碼誠意,是沒收孔宋家產,然而孔宋是不能辦的,CC是不能不靠的,軍人是不能上軌道的。」(感覺此處應該是表情包)
整治不了權貴,政府只能向軍隊貪腐開刀。
1948年8月,隨著國民黨軍中的貪腐愈演愈烈,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根據政府指示,不斷找外長王世傑交涉,要求蔣政權趕快成立監督機構制止軍方日益猖獗的貪腐問題,否則,將停止對華軍事援助。
王世傑認為應尊重美方意見。軍中的貪腐問題太嚴重,應儘快在軍內設立監督機構,並推薦了政務委員雷震負責此事。
1948年9月1日,行政院院長翁文灝主持院務會議討論軍糧問題。因為8月底國防部給行政院呈遞一報告,要求行政院將1至8月所欠的500萬官兵的一成軍糧折成現款儘快下撥,以調動全軍官兵作戰的積極性。
雷震在會上發言:當前國家經濟十分困難,軍費是目前最大的支出,負擔極其沉重。為渡過當前難關,全國從上到下,包括軍隊,能節省的都要省。1至8月既已過去,國防部就應體諒國家的困難,可否不再要求補撥這筆時光已過的軍糧款了。
國防部部長何應欽聽了大聲反駁道:「古今中外,軍事開支都是消耗的,既要軍隊打仗,又不想花錢,行得通嗎?要不想花錢,那很容易做到:一是立即解散軍隊,讓官兵們解甲歸田;二是向共軍投降!」
何應欽想到行政院即將要設監督機構監督軍方一事,將話鋒一轉:「聽說行政院要設一監督委員會專門監督軍方,以防貪污,這是誰出的主意?國防部有誰貪了污?行政院既不相信國防部,盡可撤換;有貪污腐化的,可依法嚴懲,完全沒必要設這個機構。其他部委也管有錢物,行政院都不監督,為何唯獨監督國防部?這種對國防部及軍隊另眼相看的做法,令人憤慨!」
最後國防部設立經費監察一事不了了之。
四、一日三變的美方態度
1948年美國對華援助的落地時間,幾乎是與蔣介石政權的崩潰同步。杜魯門政府出錢即後悔,堅信必須換掉蔣介石,轉向李宗仁為代表的桂系尋找希望。
1948年7月,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要「換」蔣介石這個「領導」》的社論,國民政府十分慌張。國府新聞局局長董顯光不得不在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極力辯解《紐約先驅論壇報》的報道是一種「誤解」。但就在當天,美聯社從南京發出消息:「儘管董有此論調,但絕大多數觀察家包括許多中國官員在內都相信,蔣政府的群眾支持已因其黨員尤其是立法院中的黨員的一致攻擊而削弱」。
1948年11月,隨著遼瀋戰役結束,美國對國民黨的失敗已確信無疑。馬歇爾在內閣會議上說:「國民黨正在退出歷史舞台,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救不了它。
到1948年11月上旬,駐華美軍聯合顧問團已得出一致看法,除非使用美軍在中國作戰,不論美國給多少軍事援助,都不可能挽救蔣。而他們知道直接派遣美軍作戰是不可能的。
杜魯門為應付國會壓力,1948年12月派經濟合作總署署長霍夫曼作為"總統特使"到中國,實地了解中國經濟及過去的美援運用狀況(查賬)。
霍夫曼與"美援委員會"的高官王世傑、葉公超等人會談時。國民黨認為機會難得,應抓住時機要求美方提供緊急援助。於是,他們將過去的美援運用情況放在一邊,提出先談援華問題。
霍夫曼對王、葉說:"美國的對外援助是一年向國會申報一次,現在提緊急援助不大可能。"他批評:"過去援助並不少,但蔣委員長及其將領太無能,令我國政府非常失望。最令我們傷心的是,援助你們的許多武器落入共產黨之手,共黨再用這些武器打你們。如果我國政府再像先前那樣援助你們,你們政府豈不垮得更快?共產黨軍隊得到的武器豈不更多?我想,如果美國政府再要援華的話,不能再援助蔣領導的政府,只能幫助願意保持自己自由的人民。"
到了1949年2月初,國務卿艾奇遜堅決主張停止向國民黨政權運送《援華法案》的剩餘物資,杜魯門決定:「不停止對中國的軍援,但要儘可能採取非正式行動,拖延啟運。」艾奇遜認真執行總統的「拖延啟運」政策,使從美國開往中國的貨船暫停出港。
不過,在1948年,蔣介石在等待一個機會,改善他與美國政府關係的最後一個機會。
五、春夢一場的大選投機
時間進入1948年秋天,國共處於內戰白熱期,此時美國也在進行總統大選。
蔣介石得知杜威將代表共和党參選總統大選,頓時喜出望外。
為什麼呢???
( 共和黨:杜威 VS 民主黨:杜魯門 )
杜威是共和黨在東海岸「當權派」的領袖,以親華親蔣著稱。
總統初選一開始,杜威就處於領跑地位,而杜魯門在民主黨內陷入危機,幾乎所有民意調查都指出杜魯門將會被杜威擊敗。
而蔣委員長這個時候,正被共軍按在各個戰場上摩擦。
鑒於當時杜魯門政府對華援助的冷淡態度,蔣公為了爭取美國援助,決定把寶都壓在杜威身上,全力支持杜威競選總統,向杜威獻媚~~
於是,蔣公的騷操作開始了。。。。
這套人馬應該是老北京的喪事「扛房」。前面會有一個領班,後面是四個少年抬紙象,兩個大人打「杜威好運」的中英文橫幅,再後面是四名大人吹鼓手,最後面是四名少年,兩名舉牌,兩名捧物。
迷茫的北平街頭百姓:杜威是誰??咋啦??洋人出殯??
」good luck,杜威好運「~蔣公要給杜威一套好發送;蔣公專門挑了北平的黃金路線,繞著故宮走,看來是真愛粉。
這個紙紮手藝看著真不咋滴,國民政府看來確實是沒有資金了。「象」本是指美國政治中的共和黨標誌,但是此象明顯就是中國傳統「白事」中紙人紙馬的工藝製作,不知道共和黨候選人杜威會不會喜歡。。。
然而:
1948年11月2日,杜魯門出乎預料,以303張選舉人票戰勝了189票的杜威。
也在同一天,11月2日,瀋陽解放,遼瀋戰役勝利結束。
六、冷眼冷語的昨日友人
1948年末,國民政府瀕於倒台,蔣介石想借鑒宋美齡第一次訪美經驗,11月28日安排宋美齡再次訪美,爭取美國政府的援助。
11月30日,宋美齡乘專機抵達華盛頓,然而,沒有紅地毯和歡迎儀式,這種冷淡讓宋美齡感到前景並不樂觀。
12月10日,杜魯門終於應允與宋美齡會談。但也僅僅是邀請宋美齡參加一次茶話會。當茶話會進行半小時後,杜魯門邀請宋美齡進入他的書房,給她半個小時。宋美齡抓緊機會,向杜魯門提出南京政府的要求:一,發表支持南京政府反共救國的正式宣言;二,派遣高級軍事代表團來華制定作戰計劃以及後勤供應等工作;三,南京希望華盛頓能提供30億美元的援助。
然而,杜魯門毫不客氣地回答:「中美友誼在歷史上是留下了重要的一頁,但感到抱歉,因為『美國只能付給已經承諾的援華計劃的4億美元,這種援助可以繼續,直到耗完為止,美國不能無限期地支持中國。」
杜魯門隨後向報界發表聲明,透露美國承諾的4億美元即將用盡,這等於告誡國民政府,不要再指望美國了。
直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才再次啟動對蔣介石在台灣的經濟援助,不過那已是後話。
正所謂: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PS :這是1948系列的第二篇,以後有時間會繼續填坑,嗯,如果有時間。
菜鳥阿伊古:亡國君臣道最同---1948年南京戡亂檢討會議菜鳥阿伊古:追隨寒日到虞淵---1948年民國副總統選舉記菜鳥阿伊古:隔江猶唱後庭花---1948年上海舞潮案始末菜鳥阿伊古:番外篇·從1948年元旦廣州社評看物價大家記得點贊收藏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