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德爾曼夫婦》

《阿德爾曼夫婦》

來自專欄我愛看電影5 人贊了文章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講的是著名作家維克托和他的妻子莎拉幾十年的共同生活。

看完電影,腦子裡一團漿糊。所以看了一下網上的評論。網上的評論有各種看法。有的說這是個驚悚片,有的說影片主題是鼓勵吸毒。有的說是揭露了愛情和婚姻的不堪,有的說是主題女主角妄圖改變對方的性格,有的說是男女主角之間情感的博弈。看了評論之後,漿糊翻倍。

看一個電影,通常產生漿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拍攝手法。尤其是咱們的電影,很簡單的情節,很枯燥的故事,為了讓觀眾觀看時不至於打瞌睡,通過修改、編輯、隱喻、蒙太奇,有意製造了許多光怪陸離的場面,讓人目不暇接找不到北。二是如這個電影,編導並未刻意製造什麼魔幻場面,只是平鋪直敘的描述了這對夫婦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愛情、婚戀、養育子女、出書、死亡等等,卻讓人覺得很費琢磨。

面對各種可能,我寧願選擇陽光的解讀。這並不是說編導沒有暴露陰暗的可能。但是從整個的情節發展看,我覺得維克托和莎拉的愛情和婚姻堪稱完美。他們一見鍾情,互相欣賞,維克托屬於很感性的那類作家,而莎拉則偏重於理性,兩人在一起互相補充,真是珠聯璧合。當然,經營好婚姻是很不容易的,對此他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碰到婚姻中種種不可預料的事情,他們似乎手足無措。他們的生活在維克托成名之後有了很大改變。生了個傻兒子,不受爸爸待見,平添了許多煩惱。看到新買下的豪宅,看到一個兩個三個僕人接踵而至,標榜為「左翼作家」的維克托自然很不習慣。激情退去之後,隨著兩人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少,莎拉企圖用吸毒後的興奮來取悅丈夫。當這些都無濟於事後,兩人各自採取了許多極端方式去激怒對方,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了他們婚姻的結束。

以上種種,實際上和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中年危機」一樣。各自性格的不同,對事物的不同看法,逐漸產生分歧。當這分歧不可彌合時,與其勉強維持,不如早日了斷。這時,維克托和莎拉都表現出了他們的真性情,崇尚真實,厭惡虛偽。往後的日子,在剝離了外界的紛擾和生活的瑣事後,他們更清楚的發現,情感這東西不是說斷就能斷的。實際上,在情感上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他們的靈魂已經合為一體了。而後來的複合同樣就是因為這根扯不斷的情感紐帶。

我最關注的場景,是莎拉帶維克托去見她父母的那頓晚飯。這是一個猶太人的家庭。飯桌上,一家人充滿了幽默的談吐,飯後,互相交流著自己喜愛的作家。維克托深有感觸的說:「我很愛你的家人。我愛那一切,所有沒有死去的,那些受過苦難的人。他們被驅逐出德國、波蘭、法國、印度,仍然能尋得歡笑,變得有趣而聰明,我喜歡這種情緒。」清流如許全憑著源頭活水。試想,在這個充滿愛意寬容和歡樂的家庭中,怎麼可能會培養了滿肚子心機和算計的另一個莎拉呢?所以啊,影片不可能是一個陰謀論的描述。

維克托是個典型的作家,性格乖戾多變。他深愛著莎拉,卻又時常的不忠。所謂「文人無行『是他最好的寫照。有時候他激情似火,被激發的靈感能寫出令人感動的文字,有時卻又靈感枯竭,一個字也寫不出。而莎拉則充當了他最好的輔佐。為他修改文稿,提出批評意見,有些作品甚至是莎拉代筆。尤其是維克托晚年的時候,他已經分不清楚哪個是自己寫的,哪個是莎拉寫的了。在維克托的作品中,作者的署名是維克托·阿德爾曼,這其中的意思很明白,阿德爾曼是莎拉的猶太家庭的姓氏,作品是他們兩人共同完成的。而對於自己甘當」灶下婢「的角色,莎拉這樣說:「現在人們只想著成名,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再有秘密可言。但我喜歡秘密。我跟讀者沒什麼關係,我已經有了一個讀者,他是我所愛的男人。我已經擁有了我想要的一切。」

我不認為編導從以開始就處心積慮的鋪墊最後的結局。只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維克托的離世令人震撼(一點也沒有驚悚),卻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方式。在埃特爾塔海邊,當維克托清醒的一瞬,他深情的對莎拉說:「遇見你是我的幸運。」這話似乎是他們之間最後的訣別。兩人之間已經不需要更多的語言了。莎拉引導他一起回憶起往日的美好時光。她蒙住維克托的雙眼,鼓勵他向前走,帶著甜蜜的回憶,走進藍天和大海。而莎拉的心裡也永遠留住了那個熱情如火文采飛揚的維克托。

當維克托緩步走向懸崖的時候,伴隨他的音樂是巴赫的A小調奏鳴曲。憂傷、寧靜、純真。卻沒有悲痛。或許這就是維克托和莎拉此時的心境。經歷了那麼多的歡樂、波折,他們相伴到白頭。他們應該滿足的告別人世了。

影片是以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愛到極致,愛到刻骨銘心。不需要外人的讚賞,也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動,愛只在彼此的心裡。

影片還插入了一個閑筆。維克托聽說莫迪亞諾獲得了龔古爾獎之後,怒不可遏。文人相輕大爆發,罵道:「這是可恥的!十年二十年後誰還會記得莫迪亞諾!」事實是莫迪亞諾不僅獲得了1972年的龔古爾獎,還獲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本人評分:7.5。

推薦閱讀:

TAG:影視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