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產品思維30講】P20:服務藍圖的核心要素:峰值、終值
4 人贊了文章
一、用戶體驗藍圖vs服務設計藍圖
服務設計藍圖:如何配置資源結構,以及如何在每個用戶觸達點上來設置角色框架。
用戶體驗地圖是以用戶情緒為中心的,而服務藍圖則是以服務流程為中心的。服務設計藍圖是為了解決資源結構和角色框架的問題。有了用戶視角的用戶體驗地圖概念之後,需要對應做服務藍圖,來安排我們的資源,以及配置每個接觸點的角色,用來完成服務。
用戶體驗地圖的價值讓你真切地站在用戶視角,來看自己的產品是不是滿足了用戶的目標。它講的是「第一隻羊」怎麼在咱們設計的「草地」上玩得開心,具體在哪個點爽,哪個點不爽。
服務藍圖則是站在服務提供者的立場,怎麼在總體成本控制的範疇內,給這隻羊核心體驗,並且保證服務不崩潰。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服務,能夠完成用戶所有的期待。如果每一個點都達到甚至超過用戶期待,甚至超過了你的資源配置,那你的資源配置一定是超級冗餘,相應的成本一定會過高。
二、服務藍圖到底要幹什麼
服務藍圖要做一眼、一條路、三個點。
一眼: 產品要第一時間讓用戶「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標。比如,Keep會問用戶,你的目標是什麼?減脂、增肌還是塑形?健身本身不是目標。
一條路:產品要有一個清晰的路徑,讓用戶能夠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務,用來達到或者接近自己的目標。用戶無法走下去,就是服務流程的崩潰點。
三個點:峰值,終值和忍耐底線。
先說忍耐底線。 比如,吃飯時每個桌子配一個服務員,用戶體驗當然非常棒,然而對於餐館來說代價是成本過高。那麼多少張桌子配一個服務員合適呢?這就需要找到用戶的忍耐底線在哪裡。
對成本的控制是本分,但是不能挑戰用戶的忍耐底線。
關於產品的核心功能建設的保證,app&網頁的核心功能好用嗎?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2002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
他發現大家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決定:
第一個是體驗最高峰的時候,無論是正向的最高峰還是負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記得住的。
第二個是結束時的感覺。
體驗一個事物或產品之後,所能記住的就只有在峰值與終值時的體驗,而整個過程中每個點好與不好,時間長短,對記憶或者感受都沒那麼大影響。
三、案例1:宜家的服務設計藍圖
峰值:產品試用&樣板間體驗,坐在宜家樣板間的沙發上,或者躺在樣板間的床上,體驗宜家所營造的小空間。
終值:出口處1塊錢的冰淇淋。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身邊有不少朋友開心地逛了一天宜家,最後什麼也沒有買,僅僅在3層喝了一杯會員免費的咖啡就回來了。大多數人的心情或者對宜家評價都是不錯的。
在迪士尼,峰值一定是某個刺激遊戲。終值是累了一天,晚上坐在地上看花車遊行和園區上空的煙火秀,大家一邊休息,一邊仰著頭說:「好美啊」。
為什麼要講體驗的峰值和終值?因為平庸的用戶體驗無法成就你。
設計服務藍圖核心就是讓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配置你的資源,在關節點上安排角色,保證整體服務路徑不崩潰,盡量不壓到用戶的忍耐底線。然後盡量集中資源,打造體驗的峰值,最後再做一個體驗終值的美好小尾巴。
四、案例2:亞朵酒店的服務節點
亞朵酒店:定位--一個中高端的品牌。
亞朵酒店在設計服務藍圖的時候,是從客人第一次入住亞朵,到他再次入住亞朵的整個過程,中間有十二次埠,也就是亞朵服務的十二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預定;
第二個節點,走進大堂的第一面;有三項服務是為了加強第二個節點的體驗強度:
1)百分百奉茶,到了亞朵,先給你一杯茶;
2)三分鐘辦理入住;
3)有時候再做一個 「免費升艙」 ,給用戶驚喜。
第三個節點,到房間的第一眼;
第四個節點,跟你聯繫,向酒店提供服務諮詢的第一刻;
第五個節點,吃早餐的那一刻;
第六個節點,你在酒店等人或者等車,需要有個地方呆一下的那一刻;
第七個節點,你中午或者晚上想吃夜宵的那一刻;
第八個節點,你離店的那一刻;
你在亞朵的終值體驗是退房的時候,這時服務人員會給你一瓶礦泉水,如果是冬天就會給一瓶溫熱的礦泉水。比如臨走時給你的這瓶水叫「別友甘泉」之類的。這會給當時用戶有概念體驗和印象留存,對用戶來講,這就夠了。
第九個節點,離店之後,你點評的那一刻;
第十個節點,第二次想起亞朵的那一刻;
第十一個節點,你要跟朋友推廣和介紹那一刻;
第十二個節點,還有你第二次再預訂的那一刻。
後面的作業挺有意思的,在約會中如何利用好峰值&終值為另一半創造驚喜;
同樣的舉例子:如何為朋友、家人、合作夥伴提供良好的體驗呢?
這就是一個用戶體驗地圖和服務藍圖的對接過程。在用戶有預設的地方,不要太讓用戶失望。在用戶沒有預設的地方,給他驚喜,製造峰值。最終亞朵每個房間的平均成本控制得很好,而且做到口碑不錯。
我是茱莉安(連起來念就是豬臉),待業中。2018年的目標是認識10個運營人,歡迎運營小夥伴勾搭~希望收藏的時候,也給我點個贊再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