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賺大錢的邏輯(深度好文)

真正賺大錢的邏輯(深度好文)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這些年裡的很多事情,突然發現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

我很多年前寫了篇中國股市的文章,裡面提到我自己為什麼離開股市,突然只是因為覺得我這個人能力不如別人,勤奮不如別人,運氣不如別人,我憑什麼跟人在一個能力充分競爭市場上賺錢?

我唯一盈利性的機會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豬都會賺錢的時候,我才有賺錢的機會啊。也就是風口來的時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時候,滿大街都會聽到誰賺了多少,賺了多少,於是我就能有機會賺錢了。

如果在一個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場上的時候,我發現賺錢一般都是辛苦錢,也就是跟人比體力才能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調研,那些都是辛苦錢。而可悲的可能是競爭越充分的市場,你會更可悲的發現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賺錢的。

後來衍生出去看很多問題,發現其實不單是股市,任何行業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學離開了中國去美國讀書,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塗的名校啊,我們這些垃圾被留在國內,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些垃圾在國內啥事情也沒幹,結婚生子,然後沒事只能買房子,一套兩套三四套,然後就發現那些國外讀了n年的書的同學們可能就比較悲催了,回國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

是我們能力強么,不是的,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時候,中國大發展都格局裡,能力其實是不需要的,我們自己也很悲催的發現,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們,他們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就開始闖蕩江湖,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在外貿領域做業務,而你因為可能是大學畢業,選擇也比較多,反倒不如他們有更好的積累,尤其在過去十年賺錢最多房地產行業,一般比拼的其實也是膽魄而非能力。

我們東陽是建築之鄉,很多人很小就跟著走南闖北做工程,然後在過去十年里,一個個都賺了很多錢,反觀我們自詡名校畢業,其實是不如他們的,當然現在趨勢也在變化,互聯網出現的格局裡,房地產衰退之下,這個趨勢不同了,盈利邏輯也跟著變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個出來創業的小夥子,當年可能在全國招聘的為數不多的本科生,他打敗了無數的人終於擠進了,而那些被他打敗的人,黯然的走進了阿里的大門。

彼時的阿里容納了一幫烏合之眾,很多都是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名校幾乎沒有,十多年過去了,那個進了本科的天才,現在要出來創業了,那些沒辦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個個身價過億要給那些牛逼哄哄當年逼的他們無路可走的牛人們投錢去了,能力決定一切么?好像還真不是。

前些日子,跟黃曉捷師兄(九鼎投資創始人)談話,他談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讀書的時候逃課去賣空調,希望發家致富,結果賣了一年多,曬得黑黑的回學校,然後說了一句話,叫辛苦不賺錢。

跟我所思考的幾乎是一致的,這簡直就是句真理,這個世界上,賺錢的事情,從來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們比辛苦,比的過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過農民伯伯么?但是他們比你更賺錢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個行業要靠比能力來賺錢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賺的只能是辛苦錢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還賺不了辛苦錢,例如現在一堆苦逼的淘寶電商。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說,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因為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要做成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一個國有企業要容易到哪裡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盡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再怎麼做,其實都註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

我們做投資的要去投資一個賺的是辛苦錢的時候,那就會發現我們賺取的只能是社會平均回報率,於是我們到最後發現得出的結論其實也還是盡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趨勢性的投資機會,在大趨勢性的格局裡,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鋪量投資,能力無法量化,很難確切的預測,而大趨勢的視野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

周鴻禕說:有一個競爭對手永遠打不敗,那就是趨勢。

孫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話叫「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無法對抗歷史的潮流,這就是趨勢的力量。但是問題來了,趨勢到底是什麼呢?

趨勢這個東西,有幾個特徵挺有意思:

第一個特徵其實是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的時候,才有意義,太早看到趨勢其實毫無意義,太晚你會錯過太多的東西。

也是為什麼很多聰明人都賺不到錢的原因,趨勢看到了最後就是虛無主義者,因為覺得這個也就這樣那個也就那樣,都沒啥意思,看的太遠的人,其實挺適合做先知,當然也很容易成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義更是不大。

哥白尼在中世紀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於是就被火燒死了,太多太多聰明人死在了不在當下生活的故事裡去,等好不容易撐到風口來的時候,他已經先沒了。

而如果趨勢都被人看到的時候,其實趨勢的意義也就沒了,當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時候,真理就會淪落為常識,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和優勢來成為一個佈道者了,在現實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

當趨勢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時候,你其實只能回歸到賺辛苦錢的邏輯里去,記住辛苦錢往往不賺錢的真理吧。

在這個特徵里,我們收穫的東西是什麼呢?

是提前預判很重要,因為只有在人們尚未發現,而你卻提前發現,也提前動手了,那你或許能有先發性優勢。

這裡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實都能看到一些趨勢性機會,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實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實都挺多。我們經常聽很多人說,當年我怎麼怎麼看對了,但是這種看對了,跟你有啥關係么,總體來說,愛折騰的人,勝算更大,未來的創業很大程度上會比拼試錯的次數和成本的綜合。尤其是趨勢留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的時候。

我自己對金融行業的簡單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飯的行業,在普遍性不賺錢的市場里,你金融機構要實現盈利,難度其實很大,這種典型看天吃飯的行業的合理邏輯就是能賺錢的時候,狠狠地賺錢,不能賺錢的時候就回家休息,遊山玩水。

不跟大趨勢做對抗,當然不是說大趨勢不好,你沒有賺錢的機會,只是這種機會會很辛苦,好漢不賺六月錢?火中取栗的事情玩他幹什麼呢?

當年袁紹官渡之戰,謀士跟他說,不能打,不能打,一定敗。

袁紹不聽非要打,還把謀士關了起來,後來果然敗了,別人就跟謀士說,主公敗了,真該聽你的話啊,回來會感激你的。

謀士就嘆氣說,不是的,如果主公勝了,一定會很高興,然後天天奚落我,罵我神棍,我還能活命,如果敗了,他一定會覺得面子掛不住,反倒把我給殺了。

沒多久就應驗了,這個世界沒人喜歡說真話,的確是有道理的。不過好在我是自由身,這個也是互聯網帶來的好處,就是你喜歡聽就聽,不喜歡聽就不聽。

今年創業市場非常火熱,大量的vc成立,是個人都成為了投資人,都希望投資出一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等,一邊是實體的不景氣,一邊是創業氛圍的濃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邏輯其實是相同的,實體越不好,資金就越擠入具備想像力的行業中。

我們在回到趨勢這個話題里去,趨勢的背後其實反應很多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實這個話題怎麼說呢?

在一個趨勢起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其實難度並不如想像中大,在新興領域並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較為輕鬆地擊敗固有規則體系里的王者。

蘇寧曾經是線下的王者,當年股價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蘇寧,我並不願意認為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勝利,他是一個時代對另外一個時代的勝利,每個時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蘇寧代表了互聯網未出現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則是互聯網時代的王者,本質反應的其實是人類走入了互聯網時代,原先的生活作業方式時候對蘇寧的依賴變得不再被需要。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不是蘇寧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沒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這個是挺悲傷的愛情故事。

事實上這種趨勢性的顛覆市場上有過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經在我們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認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東西,其實發現一點點都在離去,這個觀點其實用在阿里、騰訊身上也上一樣適用,你認為永遠離不開的他們,也說不定很快會離去。

這個就是可怕的趨勢之爭,不同維度體系里的競爭是極其可怕的,壓根不是單純和純粹的能力之爭了。互聯網其實是個底層革命,改變很多的生產作業方式,從而使得固有生產作業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優勢喪失。

因為互聯網這個技術,我們被改變了很多,在很多行業都日益被互聯網的今天,金融業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實上金融業由於是低頻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並不如對其他行業影響大,但是又由於金融業的客單價高,這種變革帶來的影響力卻很大。

趨勢的第二個特徵是什麼?是隨機偶然不可測。

我們看到很多是因為技術的不可替代性,群體性特徵的不可測性。使得技術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體性特徵的興起使得熱點不斷被改變,社會整體的無意識,你很難把握未來趨勢的機會在哪裡。關於為什麼社會整體的無意識,可以看我書章節里大數據這個章節。這裡不多說了。

我自己觀察和發現,世界上能跟著趨勢賺錢的是兩類人:

一類人是馬雲、黃曉捷這樣的人,他們天生具備敏銳的嗅覺,對於市場的理解很通透,而且執行力很強,天生愛折騰,且夠狠,對自己能狠下心來的人,都能成點事情,如果看準來方向,能成大事。

還有一類人壓根不存在所謂選擇一說,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所謂跟著趨勢賺錢,並不是主動意識的結果,而是被動選擇的結果,他們被社會的洪流拋向了不同的領域,然後就是花落誰家是誰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敗事,無非是祖墳冒青煙的結果罷了。

94年被下崗的人,後來都能賺點小錢,而那些不下崗的員工,現在估計得下崗了,02年進不了銀行的人,去了房地產或者去了阿里,現在賺了大錢。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面,我們這個邏輯和趨勢很明顯,決定你是否賺大錢的邏輯,不是選擇,不是能力,而是運氣,對,就是運氣。

我一直跟很多人說這個世界,你賺小錢才是能力,賺大錢其實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奮,現在的社會,讓你能過比較好的生活,但是,並不是努力勤奮就能讓你成為馬雲馬化騰的,命格不再,就別瞎想了。

其實我在台灣大學做演講的時候提過一個叫中美教育比較的觀點,我們發現美國賺大錢的人都是名校畢業,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國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國其實賺大錢的很少是名校畢業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師範大學而已,不是說這個學校不好,至少沒有清華北大好,這個大家總是要認的吧。

那麼這裡說明的問題是什麼呢?

是因為大爆發的年代裡,越是底層越容易被拋向不一樣的社會洪流,而不一樣的洪流,往往會有大機遇,很多人沒得選擇,更不會走固有的社會路徑,也就更容易被拋棄社會的大趨勢之中去。

我們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一兩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

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後,互聯網很輕鬆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太牛逼,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

在過去房地產是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曾經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強,都是房地產老闆,還有曾經的煤老闆,他們的出身都極低,為什麼呢?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這個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都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哪裡有什麼能力的結果呢?

你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後以後就長期堅持這種策略,堅持固有的邏輯去做而已

推薦閱讀:

TAG:邏輯 | 職業規劃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