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嘴唇」:肺動脈高壓的前世今生
「藍嘴唇」不是電影《阿凡達》中的人物,也不是彩妝,而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肺動脈高壓(PAH)。
何為肺動脈高壓?與傳統意義上的 「高血壓病」有何不同?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指海平面靜息狀態下經右心導管測定平均肺動脈壓力(mPAP)升高,可引起右心負荷增加、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惡性肺血管疾病,其血流動力學診斷標準是mPAP≥25mmHg、肺小動脈楔壓(PAWP)≤15mmHg及肺血管阻力(PVR)>3 Wood Units。而傳統意義上的「高血壓」指體循環動脈系統壓力升高。
肺動脈高壓的前世今生
一個多世紀前,PAH常用「肺動脈硬化」來代表其形態學變化,20世紀60年代以前PAH的報道僅局限在臨床病理相關方面,60年代後生理學方面報道開始出現,隨著阿米雷司等減肥藥導致的PAH爆發觸發一系列流行病學研究,同時促進WHO會議召開,目前已舉辦6屆,極大促進了人們對肺(動脈)高壓[P(A)H]的認識。
PAH屬於肺高壓(PH)中的第1類,多國研究發現PAH患病率與發病率分別為15-60/百萬和2.4-10/百萬·年,近一半為特發性、遺傳性PAH。與國外不同的是,國內以先心病相關肺動脈高壓最常見。
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對P(A)H的分類
「藍嘴唇」與PAH:
PAH患者由於缺氧,導致指甲、口唇呈現不同程度的藍紫色——「藍嘴唇」由此而來。30餘年前西班牙為了紀念30年前一名因食用有毒烹飪油而去世的兒童將每年5月5日定為肺動脈高壓日。世界肺動脈高壓日的確立標誌著世界範圍內對PAH認識的提升,加強對肺動脈高壓的宣傳旨在提高全球PAH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壽命。
閱讀原文請點擊: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