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帝到AI
11 人贊了文章
AI的潘多拉魔盒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這一次,我將給大家帶來AI大餐,同時介紹一些有關AI的電影。
「幽徑重尋黯碧苔,倚扉猶似待君來。此生永失天台路,老鳳秋梧各自哀。」金秋時節,於層林盡染間,淺吟秋詩一首,別有意境。可是我現在告訴你,這樣一首唯美的悲秋思念之詩,是來自沒有情感的機器人之手,你怎麼看待呢?
所有嘆為觀止,皆為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AI還能在酒吧的吧台調酒,甚至能獨立地製作電影預告片。。。
在柯潔與阿爾法圍棋的人機大戰後,DeepMind團隊公布了最強版阿爾法圍棋,代號AlphaGo ZerO,它不再依賴人類數據輸入,反而能進行自我對戰,它也摸索出新的下棋策略,柯潔也曾說:「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餘了。」
至於婦孺皆知的索菲亞機器人,被YannLeCun( 中文名楊立昆,是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神一般的人物」。)揭下了假面。楊立昆曾發言: 「索菲亞之於AI,就像魔術之於真正的魔法。」
現如今已經證實,索菲亞說的話都是編程師提前寫好的。 「索菲亞那些滿是爭議的話,實在『言不由衷』,是研發團隊提前設計好的內容。」它是一場科技包裝下的「曖昧騙局」 。李開復也站出來批評:「一個國家用這種嘩眾取寵的方式來推進人工智慧科研,只會適得其反。」
然而索菲亞的一肌一容、曼妙的動作,讓人不得不承認機器人的外觀製作已經相當成熟,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央視也曾在元宵晚會搬出了高仿機器人李詠2號。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你我,都十分幸運,能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見證人類最大的榮光:觀測到引力波,研究出癌症免疫療法,甚至證明出黎曼猜想。。。
可是,某一天,當你在吃早餐,你也許就發現世界已然陷入硝煙與殺戮之中,你的逃亡生涯開始,那隻追捕你的「貓咪」只是「有結構的金屬和電線」。
「花開了,會凋謝。」事物必有它消亡的一天,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人類也難逃這個「花開花謝」法則。霍金和比爾·蓋茨也曾多次向全人類提出對於人工智慧的警告,那你又是否對AI感到焦慮、恐懼呢?事實上,電影屆早就在做未雨綢繆之事了。
人們在科幻電影中的對於AI的幻想,恰恰是為人工智慧領域埋下了一顆種子。後人一步一步把機器人從電影熒幕上搬到了現實生活中來。科幻電影對AI的發展起到了源頭推進與靈感供給的作用。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已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可是我們要注意,機器是沒有人類的善惡是非之觀的。採擷嬌艷的玫瑰的時候,你亦被尖刺扎得鮮血直流。往下我們來介紹幾部講述人機矛盾的影視劇作品。
1.《黑鏡》第4季第5集鐵頭
2.《2001太空漫遊》
3.《機械姬》
4.《我,機器人》
可以說人類對AI的憂患在電影里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電影已經為我們提防人工智慧做好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Robot」(機器人)這個詞源自捷克語中的 「Robota」,即「強制勞工」。有人說當機器人空前發展,社會兩極分化會加劇,並最終形成一個類似《西部世界》中的野蠻與文明互相交織的社會:窮人做下等的工作,而富人在園區以姦淫和屠戮機器人為樂。但是也有知友提出,在未來世界,應該是機器人進行所有人類作業,而富人以屠殺窮人為樂,豈不怖哉!
阿西莫夫於1941年10月完整提出機器人三大定律,很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專家也認同這個準則,隨著技術的發展,三定律可能成為未來機器人的安全準則。後來人們補充了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其它三條定律都是在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而1959年,美國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宣告機器人從科學幻想變為現實。阿西莫夫所嚮往的,是人類為代表的「碳文明」與機器人為代表的「硅文明」的共存共生。當下也有很多人嚮往人機結合或者開發大腦晶元,而不是純粹的機器人取代人類,恐怕這就是人機博弈的最佳平衡點吧。
當然還有很多令人震撼的人工智慧影視劇:諾蘭的《西部世界》,斯皮爾伯格的《A.I.》,感人肺腑的經典科幻《機器管家》,以及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國》三部曲,還有類似《2001太空漫遊》的高分電影《月球》。ATCG<——>01 C<——>Si
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