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思維習慣,或許只需要培養「自虐型」人格

好的思維習慣,或許只需要培養「自虐型」人格

來自專欄燈下漫筆11 人贊了文章

公司一個入職不久的同事問我:黃姐姐,我發現你的學習能力特彆強,一個新項目交到你手上,感覺你很快就能上手。另外我看你總是在學新的知識,你為啥就那麼有動力呢?

我開玩笑地說:因為我是「自虐型」人格。

同事詫異:什麼意思?

我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你現在是覺得自己的學習動力不足是吧?

同事:是的。因為我剛來不久,也沒有什麼具體項目交給我。我跟老同事們一起出去,感覺都是在看老同事在做什麼,也沒有什麼機會自己動手。

我:那麼,你在跟老同事一起去見客戶時,你都在做什麼呢?

同事:我就是觀察,聽他們談什麼,然後把主要內容記錄下來。比如,客戶可能會問什麼問題,老同事是怎麼回答的……

我打斷他:那麼客戶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你頭腦里在想什麼?

同事一臉懵逼:什麼都沒想啊,我就是聽老同事是怎麼回答的,學習一下。

我:那麼你覺得老同事回答得怎麼樣?

同事更懵逼了:我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我剛來,也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啊……不過既然是前輩,我覺得回答得應該挺好的吧……

這時,同事說話已經有點吞吞吐吐了。

我繼續問:那麼如果下次你單獨去見客戶,遇到同樣的問題,你也會用同樣的回答咯?

同事:這個……應該是吧……

同事這時候已經不敢看我的眼睛,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低頭把玩著手機殼上的扣環。

同事是個聰明人,交流到此,相信他已經知道我想表達的意思了。

我停頓了幾秒,用溫柔的語氣說,我給你講個發生在我初中時候的故事吧:初中有一次期末考試,我的物理考了99分,那一分丟在了一個選擇題上。大概意思是,一個人,手提公文包站在一個加速上升的電梯中,問:此人對公文包是否有做功。我選了「做功」,答案是「不做功」。我當時看到答案,去找老師理論,老師說,就是不做功啊,這是電梯做的功,不是人!我把做功的定義拿出來,一個條件一個條件跟老師分析,說,按照定義,這明明做功了。老師拍拍我的肩膀說,你再回去好好想想?我就只好走了。回到家後,我寫了滿滿4大頁A4紙,來分析,舉例,論證。在下一學期開學,我把研究報告拿給老師,老師看到後說了句:這孩子怎麼這麼較真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最終,我的物理依然是99分,然而,我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卻在那一次達到了100分。終於上了高中,我第一節物理課就問了老師這個問題,老師給我了一個我心裡一直期待的答案——做功!

同事若有所思:所以,要善於挑戰權威,提出質疑?

我笑笑說:我們回到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你知道我剛到公司,跟有經驗的老同事去見客戶時,腦子裡都在想什麼嗎?每當客戶提出一個問題,我的大腦都會飛快地運轉,在想如果是我,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自己先想好一個答案,然後一起跟客戶等待老同事的回答。等老同事回答完,我會做出一個判斷,如果我是客戶,這樣的回答我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如何豐富這個答案,大腦又是一番高速運轉。等到會議結束,我會把問題重新整理,然後對於想不清楚的問題去做各種調研,諮詢更多人,查找更多資料。這樣慢慢地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識庫,甚至慢慢就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而且很快就可以超越老同事,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可以給到客戶更準確的解釋和更滿意的答案。

同事:所以,就是要多思考?

我:可以這麼說吧。你知道人的思維為何會有惰性嗎?因為一句話,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像你去跟老同事見客戶,客戶的問題,因為是問老同事的,所以你便不會去思考如何回答,只是等著被動地接受,並且把這個答案當作標準答案記在心裡。歸其原因,都是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問你的,你告訴自己的大腦「我何必去操這個心?」。但你如果是「自虐型」人格,就會把很多問別人的問題重新分配給自己,在心裡完成角色扮演,假設這個問題就是問自己的,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人能夠解答客戶的問題,而且如果這個問題回答得漂亮,就能夠讓客戶信服。這麼做的好處是,你永遠都會有學習的慾望和動力,因為你總是會有太多不知道的答案。問任何人的問題,都可以轉換成問自己的問題,都可以成為你去調研學習的課題。而在研究這個課題的時候,你必然又會連鎖式地學習到其周邊的知識。這樣,你又怎麼會懶惰了呢?你又怎麼能不進步飛快呢?

同事聽完很興奮,兩隻眼睛綻放著光芒:所以,就算沒有正式分配給我的項目,我也可以把它當成自己的項目一樣對待,想像如果我是負責人,我會如何設計方案,對嗎?

我:完全正確!把別人的事變成自己的事,不斷地「自虐」,思維就不會懶惰,也就自然有了學習動力。

工作上,我總是會看到這樣想努力改變自己的人,但總是間歇性努力,這隻能造成持續性失敗。某一刻突發奇想的努力,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現狀,反而會給自己自我感動的理由:看,我現在多麼上進!而等到一年過去了,你還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肚子上的肉又厚了一層,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道而已。這時候,你還是不死心,甚至很委屈,對自己說:我努力了啊!我沒有天賦而已!但請仔細回想一下,你努力了多久?三天?還是一周?你用了多長時間就又回到了自己腐朽而慵懶的生活?

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像一節充電電池,電量總是在不斷降低(學習的動力不斷降低),直到下一次接通電源(某一次突發奇想的努力或者某一次打擊後的覺醒),再滿血復活,而後又是電量的不斷降低(學習動力再次降低),如此這般,周而復始。人生本就應該是一個永動機,不斷地「自虐」式思考,不斷地運轉,甚至不斷地從外界吸收能量來提升自身的動能。

這看似違背自然規律,但人,本就是一個奇蹟,不是嗎?


推薦閱讀:

TAG:人格 | 思維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