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將至,帶著孩子奔向大自然吧

十一將至,帶著孩子奔向大自然吧

「9月28日,周五,再熬2天就到十一了,哈哈哈……」

「十一有什麼好的,本老母親還不是回家帶7天娃,哎!」

節假日嘛,自然是好的,好在有個念想:踩在濕濕軟軟的青草地上,感受沙礫流過指縫、海浪拍打堤岸,去沾一身泥巴,去森林裡走走,在陽光下伸個懶腰,邊呼吸著新鮮空氣、邊賞美景……

這可不是我這種已婚已育人士在做夢,有了娃,更要打開門、邁開腿。

「我們在培養人適應這種社會生活的時候,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在生命初期是植物生物的這一有利因素。」

——瑪利亞·蒙台梭利

被學校、培訓機構、所謂的「愛好」纏身的孩子,多久沒回大自然,恢復「生物」屬性了?

這個十一,咱當爸媽的不如偷個懶,把孩子託付給大自然母親帶幾天,沒準娃還能探索出點生命的意義呢。

有益身體

很多父母都碰到過孩子不願走路,從停車場走到旁邊的超市都要抱著;然而,置身於大自然中,孩子卻精力充沛起來,他們可以毫無抱怨地在樹林中穿行,可以采一上午的草莓,大自然輕鬆地培養了孩子的忍耐力,改善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讓孩子健康成長、更少生病。

還有些半夜哭鬧很厲害的孩子,可以白天陪他在花園裡看植物、聽鳥鳴,或睡前在小區里散散步、仰望天空,都能讓孩子更容易平靜入睡。

觀察+體驗=學習

在我們的一生中,尤其是出生的頭幾年,我們的體驗主要來自於感官,大自然就給了我們此類豐富的體驗。推著幾個月的寶寶出門曬太陽,明亮的陽光就會使他眯起眼睛,他開始感受到陽光是溫暖的,風可以是和煦的、寒冷的;通過觸摸知道了水可以是涼的、溫的、熱的,小貓小狗的毛是柔軟的;看到了鴿子飛在天空中時看起來很小,但當它在街邊啄食玉米粒時就要大得多;嗅覺也讓孩子注意到泥土的氣息、花朵的芳香、海水撲面而來的鹹味。走進自然,張開雙手,觀察自然中的生命現象,孩子就能學習這個世界如何運轉,並用新的信息幫助大腦形成迴路。

關心生物、觀察植物所帶來的體驗還會影響孩子語言、情感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沒有看到漂亮的玫瑰花,觸摸扎手的刺,又怎能理解「鏗鏘玫瑰」這樣的詞呢?

生活的課堂

1. 耐心

從播下一粒種子到開花結果,孩子先看到了一個不成型的幼芽,漸漸長出綠色的小葉子,有一些植物長得快,還有些長得慢,需要澆水、施肥、修剪枝葉,一切都急不來。於是,孩子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了一種智慧:耐心。

2. 責任心

當孩子們懂得植物的生長要靠他們細心照料,動物的成長需要他們勤勉的餵養時,他們就開始感到要對生命負責了,這種責任感是他們照管下的小生命的呼喚,而他們的報酬就是:小樹長高了,小雞孵出來了。

3. 生命與死亡

很多父母會帶著孩子一起養只小狗或小貓,看著它長大,跟它一起玩耍,學著溫柔地照顧它;若干年後,失去心愛的寵物是孩子第一次面對死亡,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悲傷,也是大自然在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

4. 創造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停下一件毫無頭緒的事,到花園裡散散步,之後發現自己有思路了,大自然激發著我們的創造力。我經常看到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在大自然的啟發下,他們熱切的小手建起小河環繞的城堡,令我驚喜不已。

5. 信任與安全感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黑暗的夜空總能看見月亮星星,如果你希望孩子理解信任與安全感,你可以教給他大自然的規律,太陽始終都在那兒(即使在他看不見的時候),就像爸爸媽媽每天早上出門上班,晚上都會回來一樣,以此緩解分離焦慮。

家裡的自然角

不只是十一之類的節假日,平時我們也可以把「自然」請回家。比如在陽台上、庭院里開闢一個小花園,讓孩子照料一盆盆植物,看花花草草神奇的生長過程;養一個小動物,如果覺得小貓小狗飼養困難,可以選擇方便餵養的烏龜、魚、小鳥等,關鍵在於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觀察、照顧小生命;或放上海邊帶來的光滑的貝殼、閃亮的卵石,讓孩子隨時接觸到大自然美麗的饋贈。

培養對大自然的感情

孩子天然地熱愛各種生命形式,蚯蚓、螞蟻都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興趣,這種興趣會發展成一種對生物的熱愛;當孩子辛勤栽培植物時,大自然會報以盛開的花朵、成熟的果實,孩子就學會了珍惜,這有助於培養他們對環境的關愛意識,使他們成長為保護大自然的成年人。

「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儘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因為嬰兒越是能得到自由的發展,他就越能形成更為協調的身體比例,越能造就更為健全的機能。」

——瑪利亞·蒙台梭利

這個十一,你準備好了嗎?

當我放下手上的電子設備,走出鋼筋水泥環繞的世界,帶著孩子逛過花園、走進田野、奔向森林時,我想不只是孩子,連我這個老母親都要高呼:「這個假期過得值!」

這段鳥語花香的光陰里,大自然教我們和孩子的事,定會回味無窮。

您的閱讀、關注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我是優米媽,專註於中產家庭育兒理念分享 首發公眾號:優米媽)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育兒 | 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