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收購價十年未漲,農產品的利潤都去哪裡了
各位農創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磚大余。今天我想跟大家補充聊一個話題,上周我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為何中國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上漲。我表達了這個觀點後,遭到了很多產地種植朋友的反對,他們提到農產品價格並沒有上漲。我想就這個話題和大家聊一聊。
在終端零售上,我們的農產品價格、包括生鮮的價格一直在漲,但是產地收購的價格一直沒有漲,這是為什麼?
中國的玉米、小麥、稻穀這些品種已經很多年(大概七八年,甚至十年)產地的收購價格沒有上漲。但是我們去超市看一看,超市這一類產品的零售價格其實一直都在漲,這在水果蔬菜這個行業也表達的比較明顯。
在終端零售,水果的價格也一直在漲,但是這些產品在產地的漲幅其實是有限的。這就是我上一次分享說我們農產品的價格一直在漲,而遭到罵聲的原因,因為產地沒有漲。
那為什麼會造成這樣一種問題存在?我們打一個簡單的比方,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比喻成一個水管的話,當終端的價格在漲,說明這個水管很粗,那自然而然就應該帶動產地的價格上漲。
那產地為什麼沒有漲呢?主要原因是我們整個產業鏈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的零售終端,這三個點之間的經營效率其實是在下降。這句話可能還比較籠統。終端價格漲,上游收購價不漲,表面看我們的利潤好像是被中游吃掉了。
而實際上中游批發商又是一個什麼狀況呢?他們的錢一點沒多賺,甚至他們的利潤比過去還薄,他們過得比過去還艱難。
這個事情就有意思了,下游價格漲了,中游賺的錢更少了、上游價格沒漲,那就很奇怪了,利潤到底去哪裡了?這是我們中國農業產業鏈中間一個非常典型的現狀。
其實我們從會計學上可以了解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利潤等於收入減成本減費用。
下游的價格為什麼會漲?因為下游門店零售商他們的店租漲了、人員工資漲了,店租是屬於成本,人員工資屬於管理費用。當收入漲、成本漲、費用漲,其實終端門店雖然銷售的價格漲了,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利潤也沒有增加。
而對於中游來講,同樣的他們的收入漲幅比較小,但是他們檔口的租金、物流費、人工費用漲幅更高,所以其實中游更難過。
最難受的可能就是上遊了,上游的收購價格不漲,但是化肥的價格、種子的價格、用工的價格、土地流轉的價格其實都在漲,所以產地幾乎活不下去了。所以產地就會出現一種很大的聲音:我還要不要種玉米、我還要不要種水果、我還要不要種小麥。
我們上中下游的利潤都在降低,在農業中間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說明整個產業鏈不具備競爭力、效率太低。
那我們該怎麼辦?所以從國家層面,比如說給基地準備開始補貼;對於下游,我們有投資商進行投資;對於中游,這一塊不毛之地,將引入貸款,引入流動資金給大家補充。比如說我的一家企業調果師就在農批中間來給廣大批發商做金融中介這個服務,提供幫大家找貸款的服務。
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熬過這個寒冬,而寒冬里熬出來的企業在未來都是偉大的企業。上面說了上中下游各自補充現金流的方法,但是那些只是短期手段,要想徹底解決中國農業的問題還得長期來看這個問題。
從長期來講,我們必須提高上中下游的經營效率。比如說我們上游的種植效率要提高、提高畝產、提高人均產出;我們中游要提高效率,能更高效的運轉,提高人均產出;我們的下游門店也要提高效率,提高人均產出,進而降低整個成本和費用的上升,達到人均產出更高。
這就是中國農業必經的一條路,就是上中下游的效率提高。所以農業註定是一個慢活,註定是一個難熬的活,註定是一個需要有耐心、並且在農業中有堅定情懷的人才會從事的行業。這不是個資本可以逐利的地方,如果資本進入到農業,大量進入到農業來抬高資產價格,這將是一場災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