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大地再無田間「煙火」

龍江大地再無田間「煙火」

來自專欄紀錄東北33 人贊了文章

今年的秋季,龍江大地格外熱鬧,都不能和心愛的姑娘鑽苞米地了,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巡邏員,全省戒備防控秸稈焚燒。

黑龍江多措並舉嚴防秸稈焚燒

本報訊 (記者張世光 實習生李羽)近日,記者獲悉,龍江全省已經建立了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分級負責的方式,將管理責任層層分解,實行分片包干、分級負責,確保責任落實橫向到部門、縱向到村,全面夯實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責任。

根據要求,從今年9月15日至12月10日或翌年3月10日至5月15日期間,出現第一個火點的地區,由省財政直接扣撥相關縣(市、區)50萬元,再出現火點,按每個火點30萬元扣撥資金。

此外,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從9月15日開始,將向該省推送各地市及有關單位轄區內秸稈露天焚燒火點遙感監測數據,「屆時,哪個地市出現第一處火點,我們將通過環境質量APP軟體向社會公開。」

中秋回家,很多人都在討論有關焚燒秸稈的事,村中心的十字路口掛了好幾個條幅提醒民眾不要做錯事,否則就拘留,並且罰款五萬元,相關涉事村子的村長和鎮長都有可能被免職或處分。

我跟我爸說,這個事挺有意思,想寫個遊記,我爸說,可別瞎得瑟了,小心被抓起來,我可沒錢去派出所抽你(撈我出來的意思),我說我不會供出你的,放心吧。

去年秋天從哈爾濱坐火車去伊春,當時已經下雪了,看到鐵路兩邊的苞米地里有很多打包成捆的秸稈,和我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看到的「圓滾滾」一樣。

當時我還在納悶,黑龍江也沒有太多養牛羊的,為什麼要留這麼多秸稈,後來看到一些標語,才知道是為了防止焚燒特意打的包。

今年我老家那裡也要這樣做了。政府給農民提供兩個選擇,翻地還是打包。翻地就是把收割後的玉米地用機器翻一遍,打包就是把收割後玉米里的秸稈打包成捆,這兩種對秸稈的處理方式都有弊端。

機器收割後的玉米地里鋪滿了一層秸稈碎屑,翻地如果實施到位,讓秸稈還田確實是有利於土地保養,但前提是翻得足夠深,可以將秸稈深埋到地下。

可就怕翻地的投機取巧,隨便翻翻,這樣秸稈埋得淺,經過一個冬天不腐爛分解的情況下,就會嚴重影響來年春天種地。農民要再重新翻地,還要旋地和起壟,而如果不翻地的話,旋地和起壟本是不必要的。

此外,翻地這個事還會打亂本來分配好的土地,相鄰的兩塊土地因為原先的壟溝被抹平了,兩家的界限變得模糊,會導致很多糾紛。

如果選擇打包,也有問題。打包的機器會壓地,把土地壓得特別實,這樣農民還要再重新翻地,增加開銷。

關鍵的是,這麼多打包的秸稈捆子,最終能不能被拉走,誰來拉走,拉到哪去都還不知道。去年,我們那有塊地秋天秸稈打包之後,春天才拉出來,而且最終還是選擇燒了。

黑龍江的霧霾其實不算重,全省能真切體會到霧霾的城市也就哈爾濱一個,其它城市規模小即使有霧霾也沒幾天,根本沒到影響生活的地步。

秸稈焚燒這件事已經很多年了,之前一直沒有形成霧霾,而且冬天沒有焚燒秸稈的情況下,才正是霧霾頻現的季節。這說明秸稈焚燒並不是霧霾的主要原因,燃煤取暖排放的煙塵才是罪魁禍首。

秸稈這個東西,目前是政府無法消化,處理花費大,燒還不能燒。不過據說新出了很多政策和補貼。

2018年黑龍江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秸稈還田每畝補貼40元

日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綏化市和肇州縣、肇源縣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發布,新建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堆漚造肥投入資金採取市場化方式運作;秸稈還田作業、秸稈還田離田機具購置、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站建設、原料化加工企業新建、生物質鍋爐改造等採取市場化運作加政府補貼的方式。

(一)財政補貼標準。

1.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站建設補貼。按照年產0.25萬噸投資100萬元、年產1萬噸投資300萬元、年產2萬噸投資590萬元的建設標準,分別按照投資額度的70%、50%和30%給予定額補貼,省級和市、縣(市、區)分擔比例1∶1。

2.還田作業補貼。按照玉米秸稈深松翻埋還田每畝補貼40元,省級和市、縣(市、區)分擔比例1∶1。

3.秸稈還田離田機具購置補貼。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秸稈處理專用機具實行敞口定額補貼。為調動購機積極性,在享受農機購置定額補貼(總額的30%)的基礎上,可由縣級根據當地實際,利用自有財力,對秸稈還田離田專用機具(不含動力部分)增加購機補貼。

4.無人機購置。2018年秋,每個鄉鎮(410個)均要配備1台無人機,用於秸稈禁燒監管。按每台5萬元標準,由省級全額補貼。

5.秸稈原料化項目。對於新建並已經投產運營的秸稈工業原料化項目給予政策性扶持,按項目設計能力一次性給予每噸秸稈補貼100元,省級和市、縣(市、區)分擔比例1∶1。

6.生物質爐具補貼。對戶用生物質鍋爐按照每台2100元計算,由財政補貼70%,省級和市、縣(市、區)分擔比例1∶1。

7.散煤替代補貼。對農戶使用秸稈固化燃料替代散煤的,各市、縣可結合本地實際,給予一定的支持。

新聞報道一垧地(10000平方米)秸稈處理補貼有200元還有400元的,這個錢是政府出的,也就是翻地或者打包的費用,如我前面所說,在翻地或者打包之後,農民還要再旋地和起壟,還要支出一部分費用。

當然這還不算防治焚燒秸稈活動中僱傭巡邏人員和巡邏車的開銷,而且打包後的秸稈捆子最後的去向如何處理,這又是一部分費用。

黑龍江全省的耕地面積是118710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等於100垧地,按照1垧地補貼200元,即使不是所有地區耕地都禁燒發放補貼,這個財政支出也不小了。

對於很多鄉鎮的公路都坑坑窪窪,經濟找不到出口,GDP常年徘徊在末尾的黑龍江來說,如果真能扶植起秸稈利用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個錢也算是沒白花,千萬別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騙補貼運動,不然還不如一把火燒了的好,秸稈焚燒其實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推薦閱讀:

TAG:東北 | 經濟 | 農業 |